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采用1975—1995年48个经济体专利引用数据,构建国家创新能力指标,使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国家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其依赖于经济体所处的收入阶段和要素禀赋结构。从收入阶段来看,国家创新能力有助于促进中上等和高收入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从国家创新能力不同维度来看,专利数量和质量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专利集中度、技术周期、知识传播度、自主创新度对中等收入内部不同阶段经济体的作用不同。研究结论从经验上支持了新结构经济学最优创新结构理论,且为中等收入经济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标:探索新形势下稳定我国国民收入的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方法:基于IOTs-OECD和TiVA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比较四种参与方式下GVCs参与度对国民收入和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寻找最能抵御GVCs收缩风险的环节和要素。以知识密集型要素积累水平和产品技术复杂度,讨论我国掌握上述环节的可能性,提出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双循环发展建议。研究发现:GVCs参与度下行抑制国民收入增长,有利于劳动报酬份额提升;研发创新环节最能抵御GVCs收缩风险;多重价值链交互和新型举国体制有利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研究创新:提出了兼顾国内国际双循环影响的收入模型;论证了GVCs下行是调整优化劳资分配结构的契机。研究价值:为中国从深度嵌入GVCs向双循环发展格局转换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等收入陷阱一直是国内国外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中国也到了从低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悬殊、经济增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重中之重。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有很多,但其根源是人力资本的匮乏,而要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就要通过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王丹 《企业导报》2012,(12):29-3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已经从一个低收入国家逐步过渡到中等收入国家,随之而来的是面临应如何发展的问题,因此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词逐渐被大家关注。正确应对中等收入陷阱,一方面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能够体现社会文明与进步,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内涵和划分标准中等收入阶层是指一定时期收入及生活水平稳定保持在中等或相对平均水平的居民群体。这一概念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内涵。1.发展。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体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重将缩小,符合一定标准的中等收入者比重将上升。这一标准应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条件下农村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互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劳动力市场结构正向变动,引起收入差距缩小,然而收入差距的缩小却会降低人力资本投资动机。调整技术进步的类型可以调和这一矛盾,实证表明,我国农村非技能增强型技术进步快于技能增强型技术进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必然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在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的情况下,保证收入长期稳定增长,需要不断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实现劳动力市场结构一元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国际竞争力结构动态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竞争优势结构仍然是基于要素驱动型,还没有实现向效率驱动型转交。竞争力结构局部赤字已经形成,整个竞争力结构已显现出了一些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征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8.
刘波 《西部财会》2011,(4):78-80
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个阶段是能否完成产业升级步入高收入国家的敏感阶段,即"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如何跳出"中等收入"的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至关重要。中国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有来自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等方面,因此,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获得长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参考"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通过对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特征以及社会来源进行分析,针对中等收入群体的价值观与社会心态进行简要研究。结果显示,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构成者为居住在城镇的非农就业者,这些中等收入群体的价值观已经趋近于"现代人格"特征,在社会心态方面主要表现为较强的社会信任、社会包容、社会参与精神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处于二次改革历史性选择的关键时期.二次改革有别于一次改革,关键在于这次改革是以人为本的改革.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社会时代三次经济转型的经验,我国可以考虑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为基本目标对二次改革进行设计.一是推进以创造中等收入就业岗位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二是以培育中等收入能力为重点构建积...  相似文献   

11.
从三次产业、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配置结构、变迁动能等3个维度,采取指数分析、对数分析和分段回归分析相结合,对1980~2014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和动能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中,第三产业贡献度48.4%,第二产业贡献度43.5%,第一产业贡献度8.1%;产业劳动生产率贡献度占79.6%,产业劳动力配置结构贡献度20.4%;劳均设备资本贡献度85.7%,劳动力质量贡献度28.3%,产业资本配置结构贡献度-6.7%,人口就业率贡献度-3.0%,消费与产出成长指数之比则基本零贡献。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动能转换与机制创新的主要方向和着力点,在于强势推进产能转型升级、居民增收扩消、劳动扩量提质、资本深化量质并举、工业经济强身健体、新型城镇化改革和要素配置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非线性平滑转移误差修正模型转移函数选取中存在的统计量极限分布非标准、检验统计量功效较低的问题,本文在推导非线性平滑转移协整检验统计量极限分布的基础上构造了如下转移函数选取步骤。首先,计算FNST统计量,进行非线性平滑转移协整检验;其次,计算tEST和tLST统计量及相依概率Pest和Plst;最后,比较Pest和Plst大小并与临界值相比,得出结论。蒙特卡洛仿真模拟结果显示,转移函数选取中各统计量具有良好的功效和势,且转移函数选取中各统计量的功效明显优于其他统计量的功效。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对称调整效应,非线性平滑转移误差修正模型中转移函数应该选取指数函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二元结构为背景,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建立了资本积累、投资结构决定的数理模型,并以此分析资本积累、投资结构的影响因素。模型参数分析的主要结论是:①任何导致总消费需求上升的变化都会通过提高轻工业的供给能力而提高其资本存量的相对比重,以及资本积累的相对比重(即抑制投资重化);②任何提高消费品供给能力的技术进步通常都将降低稳定状态下轻工业资本存量,以及资本积累的相对比重(即促进投资重化)。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将出口退税政策变量纳入全球模拟(GSIM)模型,从产业层面和全球视角对出口退税政策通过价格机制影响有关国家的生产、进出口贸易流量、生产者与消费者福利等经济活动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7年全球纺织品生产与贸易数据,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经济效应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将使我国纺织品的产出、出口以及行业生产者的福利都有所增加,而纺织品内销量有所减少以及消费者的福利受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已有的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研究往往只关注人力资本投资数量而忽视人力投资结构研究的现状,把教育和健康看作是两种资本,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具体构成形式。假设人力资本由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按照Cobb-Douglas生产技术形式组合生成。通过扩展Mankiw、Romer和Weil(1992)模型(简称MRW模型),构建了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制约着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数量和结构都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1978-2004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人力资本视角,运用双边治理的关系型合约模型分析,揭示农业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要素配置及其效率提升的内在逻辑或机理,为提高我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效率的政府农业政策制定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从而阐明推进我国农地流转不仅要重视实现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市场化调整,更要重视进行农业人力资本积累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出口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基于三部门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将经济系统分为非出口部门、初级产品出口部门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构建了三部门的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模型。对中国“八五”及“九五”期间的各地区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八五”及“九五”期间,我国出口贸易对国内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且工业制成品出口通过提高或有效利用本部门的要素投入和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而促进经济增长。而出口部门(包括初级产品出口部门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与非出口部门之间的要素(劳动和资本)投入生产率差距存在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以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际数据为对象,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考察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均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这种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产业结构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化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受产业结构的影响,与人力资本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转化可以优化人力资本的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率,有助于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知识资本模型分别从国别和产业的角度对汇率波动与国际直接投资(FDI)进行实证检验。该模型考虑到资源禀赋对FDI的影响,并将FDI细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同时,为了使计量更加精确,本文还将模型中汇率的波动分解为一价定律失效导致的波动和不可解释的原因导致的波动;最后,本文还检验了美元盯住制对FDI的影响。结果发现,东道国货币贬值是否有利于吸引FDI取决于该国FDI是以水平型还是垂直型为主,同时,美元盯住制对FDI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