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极大地方便了各类商品的运输,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应用中很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路面病害。采取必要的方式对公路改建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进行检测及评价,可以全面提高公路使用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本文详细探讨公路改建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检测及评价工作,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简要地概述了山区公路路基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并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病害及不同原因产生的病害,从公路路基设计、施工和相关人员业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公路路基的建设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的隧道数量较多,截至2015年底,已建成运营的公路隧道总里程已达到了12683.9公里。然而,随着隧道运营时间的延长,大量的隧道出现了各种病害,如渗漏、衬砌开裂、碳化腐蚀等。如浙江宁波境内国省道及县乡道的58座公路隧道,发生病害的长度约占总长度的36.5%;京九线、漳龙线、京广线等100余座隧道的病害率约为11.6%,可见,病害现象在运营隧道中普遍存在。病害不但威胁隧道内的交通安全,还严重缩短了隧道的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而维修加固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建设作为国家最主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公路隧道在公路建设中的地位尤为凸出。如何做好隧道施工三控制工作是我们监理人员探讨的一个话题。一座隧道洞口施工的顺利进洞就意味着一座隧道施工已完成了一半.下面本人将隧道洞口施工控制方面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相似文献   

5.
近15年来,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隧道如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上海外环沉管隧道等在世界隧道建设史都占有一席之地。专题详细地介绍我国近年来隧道建设知名专家、经典工程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公路设计作为公路建设中的关键部分之一,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建设质量,故而就必须要做好公路设计的工作。在公路设计工作中,不仅要对公路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施工风险等加以考虑,还要对其中的交通安全因素加以分析与考虑,这是因为交通安全因素不仅会对公路本身的质量安全造成影响,还会使公路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受到影响,所以在公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中的交通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将各个因素与指标进行合理整合,确保公路交通的安全性得到最大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给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带来极大的影响。近期,交通运输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交通部门进一步加强冬季公路养护管理保通工作,为群众出行提供安全畅通的公路交通环境。要求各级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全面加强国省干线公路路面病害处置,并做好桥梁、隧道、高边坡等重点部位的监管工作。做好公路冬季防冰、除雪和应急抢通工作,对于保障行车安全、交通畅通和提高公路服务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道路畅通和行车安全,提高道路的运营效益,采取有效措施清除路面冰雪。1月10日,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2012学术年会在沈阳召开,会议紧紧围绕"冬季公路养护、保障畅通与服务社会"这一主题,希望通过学术交流以及新技术展示、推广和应用等方式,提高我国冬季公路养护水平和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的能力,提升公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沿河公路水毁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受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往往导致公路结构物自身强度和稳定性不能满足正常的通行要求,甚至中断交通,危及行车安全,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给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全面而准确地认识水毁影响因素及其调查方法,可为水毁风险识别及其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山区公路隧道排水系统阻塞病害直接影响隧道内围岩、衬砌渗透水分的外排效率,对隧道围岩、衬砌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极为不利,本文以山区隧道排水系统沉积阻塞病害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排水系统阻塞的各种根源进行分类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经工程实践检验,处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省道312线浙江省金华市白阳山隧道老洞洞内存在二衬脱空、厚度不足、裂缝及渗水等病害,本文在充分掌握隧道交竣工资料基础上,立足于隧址区地质条件、设计施工水平、运营养护资料等基础分析主要病害成因,并结合大量调研资料提出分离式套拱加固的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路绝大部分路面采用的是沥青路面,通车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如裂缝、坑槽、唧浆等),对公路通行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处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广云高速公路为例,对沥青路面病害处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中小桥桥梁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病害,因而准确找到中小桥病害的成因,正确解决维修加固的处理方法很重要.列举了中小桥梁的常见病害及解决对策,为公路桥梁养护设计工作者了解病害,尽快处理消除安全隐患提供实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我同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舒适性、耐久性而越来越受到公路建设部门的青睐。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沥青路面的破坏十分严重,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分析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及防治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现就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成因及防治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截至2021年底,全国公路隧道23268处、2469.89万延米,其中特长隧道1599处、717.08万延米,长隧道6211处、1084.43万延米。随着公路隧道规模和长大公路隧道数量的不断增加,为加强引导、监督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自2015年起交通运输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重点隧道监测”工作,并作为交通运输部的一项常态化工作。“重点隧道监测”旨在督促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履行行业监管职责,检查管养单位对公路隧道养护工作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正在地层中的隧道工程建设,应做好地基的加固处理工作,选择合理有效的基底处理技术。本文分析了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的具体特点,指出了相关的基底处理技术,以期为此后的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施工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的特点在隧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做好黄土底层结构的考察工作。黄土隧道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黄土隧道的开挖主要涉及对围岩土体结构的卸载,且随着围岩土体压力的减小,其剪力也会相  相似文献   

16.
<正>从2001年至2013年,我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公路隧道年均增长740公里,截至2013年,我国公路隧道已建成11359座/9605.6公里,表明我国已有1.1万座公路隧道进入养护期。又据国家规划预测,未来其规模仍将持续增加。可以预见,我国公路隧道将面临长期、繁重的养护任务。但自1986年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双洞公路隧道——福建鼓山隧道建成至今,也不足30年;而且,这段时间又正是公路建设的高峰期,人财物等优势资源多集中于建设领域。因此,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完整成熟的公路隧道养护技术体系,在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或符合养护工作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开工时节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一年之中公路建设养护的开始。公路工程从开工复工向着胜利竣工迈进,是一个全力拼搏的过程。同时,春季也是多种公路病害的易发时节,充分掌握建养知识,利用气温回暖的有利条件做好各项公路建设养护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正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切实做好路基施工极为关键,路基处理不当,容易形成常见病害。比如公路不均匀沉降或裂缝问题,都与公路路基施工不达标有关。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土方填筑及压实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基于此,要切实把握好土方填筑的各个要点内容,合理应用恰当的压实技术,提升公路路基施工水平。公路路基土方填筑技术准备在公路路基土方填筑施工处理前,要先做好准备工作,施工单位需针对设计资料及施工方案,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隧道排水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漏水是隧道常见病害之一,如果公路隧道出现渗漏水或路面溢水,造成路面湿滑,将不利于行车安全。在严寒地区,渗漏水反复冻融还会造成衬砌混凝土开裂和变形,冬季隧道内的渗水在隧道上部挂冰柱,或在路面形成冰湖,也会诱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我国大量的公路隧道已经进入了"养护维修"阶段,部分早期建设的隧道,标准不高,经过长期运营,出现了渗漏水、衬砌开裂、剥落、拱背空洞、衬砌厚度不足、混凝土劣化、路面开裂、路面冒水等明显病害,危及隧道内的行车安全,亟需进行维修加固。二次衬砌作为公路隧道主要结构,其技术状况对于隧道运营安全至关重要,对二次衬砌结构加固技术进行研究,是隧道加固领域的核心内容。二次衬砌加固原则公路隧道二次衬砌的加固处治,应首先明确加固处治原则,从而制定满足"安全适用、技术可靠、经济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