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东祥 《浙江经济》2005,(16):21-24
“十一五”时期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要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目标,以滨海城市和陆域经济为依托,以港口建设和临港工业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加快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陆海联动、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浙江是个海洋大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港、渔、景、油等主要海洋资源在全国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开发海洋,突破浙江陆域空间和资源上的制约,是未来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而推进体制改革,加强海洋事务的科学管理,是开创浙江海洋工作新局面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实行“一个结合”海洋是蓝色的国土,它关系着国家的权益、外交、经济开放度、资源有效配置等,也涉及到渔业、盐化、油气、交通、旅游、矿产、水文、气象等行业与学科,  相似文献   

3.
《宁波经济》2010,(8):31-31
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并结合宁波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和“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紧紧同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以港口经济开发为龙头,以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大平台建设为载体,坚持以陆带海、以海促陆、海陆联动,统筹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有经济学家预言: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是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有鉴于此,大连市在制定“九五”外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明确提出,建设“海上大连”,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大作“海”字文章”,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以“海”的兴盛发达带动陆域经济的飞跃,以陆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新技术向海洋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海陆一体”,增创新优势,实现大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为东北经济的振兴和环渤海地区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1.建设“海上大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当代世界…  相似文献   

5.
随着浙江的“海洋经济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浙江”从规划试点正式走入全面实施阶段。宁波是海洋大市,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共存。在海洋资源大开发之际,实施科技支撑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建设“海上宁波”的重要举措,更关系到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6.
王欣 《走向世界》2011,(32):22-23
新年伊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迎来了干载难逢的发展机遇: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也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随着陆南资源的日趋势紧张,海洋在社会经济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浙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陆域资源对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承载率越来越小,必须将探索资源的眼光投向海洋。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浙江经济发展阶段性的迫切要求,也是发挥浙江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8.
海洋经济在浙江被赋予更大的期待,须着力推进海洋平台开发的实业化、规模化、长期化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已一年有余,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步伐放缓背景下,以海洋经济为  相似文献   

9.
延伸科技兴海战略,深化海洋经济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助力浙江虽是陆域经济资源小省,却是海洋经济资源大省,有无与伦比的海洋资源:全国最长的宜开发海岸线、约占全国40%的海岛、最大渔场、全球最大综合港、约占全国40%的潮汐能和50%的潮流;沿海旅游资源齐全,有多个国家、省级风景区和海洋旅游单体;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中国"T"字形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是长三角地区与海峡两岸的联结纽带。海洋资源的富足使浙江早把眼光投向海洋,尤其《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更为发展海洋经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博大精深,它不仅推动了我国陆域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且为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后发制人提供了政治经济保障。“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推动了海洋开发的国际合作。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极大地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繁荣,为发  相似文献   

11.
福建背山面海,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超过陆域面积约12%,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海洋省份。江泽民总书记号召:“振兴海业.繁荣经济”。福建省委、省政府也已作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的决定,并把建设海洋经济大省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当前全省上下都要从战略高度上看待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实施海洋开发、发展蓝色产业的战略,再创海的优势,大作海的文章,以推动福建经济的更大发展。福建只有紧紧抓住“开发海洋资源,发展蓝色产业”,作为实现福建经济继续腾飞,所应采取的一项不可替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继山东获批之后,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为浙江发展开启了新引擎。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昭示我国区域发展将进一步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进入陆海统筹发展新阶段。国家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将会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深化沿海开放战略,将使我国经济的开发开放踏上新的征程,使我国迎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3.
海文 《港口经济》2012,(9):12-12
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在省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拟定了蓝图——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目标,坚持陆海统筹、依海兴琼,科学制定和实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加强海域综合管理和保护,强化对岸线土地资源的科学管控与合理开发,开发开放无居民岛屿;加快南海资源开发,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统筹推进“四方五港”、渔港和专业化码头建设,推进港口、产业和城镇联动发展;扶持提升壮大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生物医药等特色海洋产业,推动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海南围绕“以海带陆、依海兴琼、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蓝色产业带迅速崛起。201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611.77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4.32%。  相似文献   

14.
黄良浩 《浙江经济》2010,(19):26-27
海洋是浙江的未来,是浙江拓展经济空间、抢占制高点的希望所在。当今世界正处于海洋科技日新月异、海洋勘探纵深推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强的海洋经济新时代。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是浙汀打造“蓝色引擎”、建没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如东是一个具有明显海洋优势的县份,境内海岸线100多公里,拥有连陆滩涂和辐射沙洲204万亩。从1992年县委、县政府实施建设“海上如东”战略以来,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按照“产业化、集约化、外向化”的海洋经济总体要求.积极调优产业结构.不断提升海洋开发层次,如今,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如东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同时也是时代赋予浙江的新任务,也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大好时期。宁波作为海洋大市有其各种独特的优势,本文将浅析宁波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亭 《浙江经济》2010,(16):22-26
浙江试点是国家实施沿海和海洋开发战略尤其是面向东海的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将推进海洋综合开发深度、宽度、高度的全面拓展,为全省海洋经济大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8.
一航  应雷 《浙江经济》2003,(24):61-63
海洋是人类发展的巨大宝藏,我国在十六大报告中就已发出了“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号召。近年来,全国沿海各地区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措施。2003年8月,浙江省召开了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宏伟目标,确定了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报道》2011,(10):66-69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0.
宁波舟山两港一体化拉开序幕 2l世纪是海洋世纪。近几年来,浙江和其他沿海省(市)一样,十分重视海洋经济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提出主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思路,并根据中央决策和浙江实际,把加快建设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作为浙江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最犬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