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育人模式被提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应在各项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并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第二外语作为高校英语专业必修课,为解决专业课堂教学与思政育人融合难题,笔者以任课班级作为实践对象,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策略,线上线下相结合,探索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第二外语和思政育人相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以《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思政为例,通过分析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的必要性,结合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困境,探索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制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手段,提升专任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完善课程思政评估机制,以探索“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的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前,构建“大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的任务艰巨,课程思政、行业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设的协同育人合力尚未形成,本文针对当前课程思政、行业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之间存在着的一些问题,重点有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和行业思政所打基础不够、引领作用未能充分体现,课程思政为思政课程提供专业动力不足、为行业思政所作前期准备不足,行业思政为思政课程提供企业资源不多、为课程思政所作深化巩固欠缺等问题,提出解决路径,主要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指导、为课程思政和行业思政打牢基础,以课程思政创新实践为动力、为思政课程和行业思政提供源泉,以行业文明公约为精神纽带、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保驾护航,从而助力构建“大思政”格局,实现课程思政、行业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在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各类课程协同育人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模糊、思政素材与课程内容针对性差问题,围绕《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开展《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巧妙融入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思政元素,开发既有产业背景和地域特点又有时代气息的思政育人素材,提高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同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各高校纷纷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利用课堂育人主阵地,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改革纵深发展。文章站在专业课教师的角度,从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出发,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进而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引领,提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概念,在阐述两个概念和关联的基础上,站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分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意义,并从体系建设、环境营造、保障措施等方面分析影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因素,探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并立足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明确的育人目标、科学的实施环节和合理的考核形式是保证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宗旨,结合高校的办学特色,立足课程的特点出发,精准凝练了《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工匠精神和提高应用能力。并在课程实施的三个环节,课前、课堂和课后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来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最后,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思政考核形式,保证实现多元素、多维度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8.
王俊朴 《活力》2022,(16):49-51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政课程建设,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在2020年6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等进行了明确说明和规定。高校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规模和计划等进行高校课程思政的具体建设。《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提出不但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指明发展方向,也对课程思政发展提出全新的要求。高校要在教育领域将其他学科视为育人的渠道,合力育人,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张洁 《数据》2023,(1):171-172
课程思政建设是农业高职院校育人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农业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和学生学农不懂农、学农不爱农的矛盾日益突出,课程思政建设也面临着与其他高职院校不同的现实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需要提升对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在课程思政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事业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对于挖掘传媒类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拓展专业课程育人功能以及提升传媒类院校育德树人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传媒类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作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传媒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以及优化策略作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推进传媒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持续优化,进而有效提升传媒类院校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教学如何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及意义,指出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创新措施,以期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2.
赵敏  蔡跃辉  石靓砉 《活力》2022,(13):34-36
“课程思政”是高校贯彻“三全育人”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方式与途径。近年来,民办本科高校高举“三全育人”教育大旗,但是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上还比较滞后。基于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学实践与调研,探析“三全育人”理念下民办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能够为民办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以《液压气压传动实训》课程为载体,结合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对“专业+思政”协同育人教学的育人目标、实施路径和实施方法进行了详细探析,对促进高职实训类课程的思政协同育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构建课程思政新格局的要求和建议,中职学校积极践行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对于当前学校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着二者融合度不高、育人体系不完善、工作规范性不强等问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构建课程思政新格局的方法,创新育人工作的方式,发挥党建在课程思政中的优势,促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发展,也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为二者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是落实三全育人和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积极探索,本文以机械大类专业中《机床夹具设计》课程为例,通过教学方式与内容改革落实、在线教学资源建设和教材建设三个平台构建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的“全向育人”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以满足专业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和应对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给课程思政实施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深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包括课程思政的实施动力偏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不够,配套政策不健全等。不能错误地认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专业课程教师的事情,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强化系统观念,更新课程思政理念,创新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完善课程思政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旨在助推育人工作常态化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过程中的内容维度和目标维度。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把握意识形态教育,坚守立德树人阵地,进而巩固育人格局。此外,从完善指导机制,形成多元共治育人格局;创新课程机制,优化高校立德树人载体;革新实施机制,助推关键环节协同发力三方面入手,助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层次融合,在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时,提升高等教育效能。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贯穿兵工精神主线,发挥思政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构建沈阳理工大学“一核三环”的兵工特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兵工特色课程思政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以专业为载体可以系统推进课程思政的深入实施,如何做到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是当前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实现的关键。在国内全面深化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下,通过系统梳理"课程思政"所提出的理论问题,并结合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协同育人问题进行了探讨。总体而言,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基础是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20.
高校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目的就是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当然这也是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培养复合型、高素养人才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院校、企业双方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合力,从多元化角度积极协同育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双方在协作之际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强化课程思政与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