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婷婷 《活力》2021,(11):18-19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增强思政课有效性的发展需要。高校思政课实施“四史”教育,应秉持政治性和时代性原则,通过提升思政教师“四史”教育专业素养、创新教育载体和方式、融入教学体系、结合社会实践等途径,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顶层设计、师资队...  相似文献   

2.
史磊 《活力》2022,(7):10-12
“四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与实践成果。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恰逢建党百年契机,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四史”教育,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历史研究法、层次分析法,分别从管理、教师、课程、实践四个方面对课程思政背景下沈阳高校“四史”教育实施路径进行研究,旨在解决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探索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路径,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汪文堂  周景兰 《活力》2022,(15):4-6
“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核心要义都是价值观教育,二者具有较高的内在契合度与内容耦合性,加强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对于新时代高校推进思政课建设具有全局性的启发意义。“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的价值意蕴,主要表现在可以强化历史叙事的政治性、提升思政叙事的历史性、丰富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增加顶层设计的系统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在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对“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可以为高校创新思政课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是加强“四史”教育的主要阵地,“四史”教育为思政课的教学与建设提供了丰富养分。为进一步推动“四史”教育与专业课程、思政课主干课程的教育工作形成协同效应,本文旨在用PBL教学法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通过设计具体而灵活的教学实施步骤,反思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对策。这将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部分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育德育才实效,为“四史”教育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英慧平 《活力》2022,(23):7-9
本文主要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然后提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路径。通过本文的研究,“四史”教育有必要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因此高校可以按照文中的路径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以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7.
包晓娟 《活力》2022,(9):4-6
“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政课具有内容契合、目标相同的内在一致性,而高职思政课教师则是二者之间最主要的“桥梁”,“桥梁”的建设对于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起到关键性作用。但目前,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方面仍存在着理论基础薄弱、能力素养较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契合度低、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思政课教师需要增强理论学习,丰富知识储备,转换教学策略,创新教学形式,并在挖掘“四史”资源、整合教学内容、提升素质能力、促进教学应用,以及提高认识、加强队伍培训和建设等方面努力改进,推动“四史”教育育人育魂,落实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8.
史海嫣  张成杰  李燕燕 《数据》2022,(4):135-137
课程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借助三全育人的教育格局,促进高校各个专业教育内容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渗透融合,促进高校各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知识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的高校教育格局。“立德树人”是综合教育理念的根本教育任务。本文以我国高校管理课程为基础,阐述我国高校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并阐述如何在新时代对于我国高校的管理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促进管理学专业知识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实现知识教育同价值引领的全方位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程世利 《活力》2022,(21):10-12
地方红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党光辉奋斗历程的重要印证,是思政教育的天然素材。本文以浙江红色文化资源为例,集中探讨了“四史”教育背景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分析融入原则和具体路径,对于用好地方红色资源、推进““四史”教育、提升高校思政课程质效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思政教育受到了冲击与挑战,“微思政”作为高校思政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从微视角出发,构建潜移默化的育人模式。本文通过“微思政”教育的定位及“长尾理论”的价值延伸探讨,构建融合“长尾”理论的“微思政”工作模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11.
张冬梅 《活力》2022,(24):7-9
高职院校要想开展高质量、高标准的“四史”教育,就必须结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党建引领下把“四史”教育融入校企合作,对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具一定的现实意义。探究高职院校校企党建共建育人模式下“四史”教育内容实践性、教育方法实效性、企业教育资源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深度挖掘校企党建共建优势,通过加强理论联系实践、优化教育方式方法、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等路径,可以有效深化“四史”教育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系统解读“四史”教育的内涵并促进“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能以史为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引发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深度思考,充分展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本文在分析“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视角,重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四史”教育的融合渗透措施进行了细化的探究,提出了深度融合的建议,旨在能借助“四史”教育的力量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质量,保障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敏  蔡跃辉  石靓砉 《活力》2022,(13):34-36
“课程思政”是高校贯彻“三全育人”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方式与途径。近年来,民办本科高校高举“三全育人”教育大旗,但是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上还比较滞后。基于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学实践与调研,探析“三全育人”理念下民办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能够为民办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为做好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精心引导和栽培,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学校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关键,开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活动,通过不断创新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形式,学校思政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学生人人进取,个个争先的优良校风和人人比、...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育人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思政教育形式,引起了广大高等教育参与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两门工科教育中常开设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为例,探讨了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有关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需要采取的措施。该研究对于其他同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学校愈发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构建高效的思政教育新体系,促进课程思政的开展,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任务,是现如今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精准融入“四史”教育,引领学生拓宽眼界,形成大局观,建立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分析职业学校当前的课程思政和四史融合的状况可知,尚且存在较多的不足,本文针对这些不足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的精准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传统上注重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较少探讨思政元素的发掘。而课程教学既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也是实现人才德育的过程。本文以《工程制图》为例,将教学与思政有机结合起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分析工程制图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特点,以知识—能力—思政的系统理念划分课程思政教育的层次。从制图与制造强国关系、制图与科技创新关系、制图与工匠精神树立等层面,分析专业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和育人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海华 《数据》2022,(4):156-158
课程思政对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相融合,这样既可以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帮助,也可以让学生有主动承担社会发展责任意识。高校生物化学课程作为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师在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知识讲解时,应该主动将思政育人与专业教学融合,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全面性。下面本文主要对高校生物化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导师和辅导员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体,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在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生工作中发挥突出作用。在高校二级学院层面,围绕研究生思想状况和培养特点,搭建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平台,在思政教育、学术科研、校园生活、职业发展四个层面,构建“一心双翼四环”的研究生育人模式,实现育人资源优势互补,对工科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云丹  宋跃芬 《数据》2022,(5):180-182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来源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支撑。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中,积极梳理生涯发展教育的价值引领元素,靶定课程高度,可以深度延展就业育人理论与实践内涵。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生涯发展教育的基本现状和问题,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融合的必要性,重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构建以“三大目标、四大模块、三大结合”为创新思路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教学设计“343”模式,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和全过程育人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