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洪法 《数据》2022,(12):154-156
产教融合是一种新教学模式,即对院校发展人才培养方式改变、能力提升、质量与效率提高有帮助,对人才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提升也有重要作用。现阶段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融媒体”都不陌生,为更好地培养社会发展需求人才,较多高校都开设了融媒体相关专业,想要通过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满足社会发展对这一方面人才需求。为此,本文主要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培养融媒体人才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入岗前专业能力衔接不紧和学生就业时专业特征不显的问题,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要求,从专业教学和就业教学两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设计专业“以赛促教”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并以成功的实践案例及阶段性成果,证明“以赛促教”是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之一,由此而形成的有效方法可以为同类院校和专业以有益的借鉴,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把握四链融合时代背景,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紧扣“四链融合”基本内涵,阐述了会计学专业“跨界融合”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创新课程体系和提升师资队伍实力三个新要求。基于四链融合背景下会计学专业“跨界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分别提出建立“融合—共享—转化”学科数智化资源整合平台、组建“跨域、跨行、跨校”多角色组合的教研团队、设计“专业教育+智能教育+创业教育”三维联动的课程体系、优化“设问—溯因—反思”循环递进的教学策略四条创新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最后,研究了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保障,对跨学科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职业教育事业确定了发展方向。笔者以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为例,结合我国2021年上半年建筑行业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探析“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路径。加强与行业联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职业院校应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充分结合本地区特色,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和用人状况,结合院校人才培养实际情况,逐步形成适合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共同探讨职业岗位所需专业文化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要求,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学生从在校理论学习到企业实践实习的完美衔接,培养高质量专业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引领,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以铁路物流与智慧物流为专业特色发展方向,以高等职业教育双创改革为落脚点,以校级创新创业体制机制为依托,总结归纳了近五年来学院与师生团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成绩与经验。本文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设计了“孵化—培育—成长—转化—反哺”全闭环、全链条创新项目引育模式,建设专创互促、校企联动、师生共创的矩阵式创新创业团队,打造“课程、项目、团队”三元共生互促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为优化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精技术、善创新的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罗艺  李莉 《物流技术》2023,(1):144-148
为提升地方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于物流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并实施了线上线下融合、虚实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四元融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产教融合与能力培养导向的专业建设,加强内涵式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同时以能力生成育人理念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审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为培养“强基础+能应用+突创新”的应用型审计人才,提出了基于“能力生成”理念人才培养设计新...  相似文献   

8.
高职旅游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目前的现状是学生的能力低于社会需要标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中心,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中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目标是使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提高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培养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旅游专业为试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新了旅游类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际运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肩负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和输送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研究领域中,旨在开发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如果不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相应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就会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偏差。文章通过探讨分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保障机制,将创新人才培养落到实处,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校企联盟促进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学、职、就、创"四业提升,以校企联盟为载体,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形成校企联盟长效机制。文章阐述校企联盟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提出校企"五个共建",促进学生"四业"的提升,实现校企多赢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质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11.
<正>实践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五育并举”、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作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核心载体之一,为学校人才培养、实践能力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就是创新能力,因此通过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饭到家”创业项目的培育过程,梳理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和发展,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一步创新育人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冲突愈发明显,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学分制”改革成了高职院校探索新教学管理的焦点。本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阐述高等职业教育“学分制”改革探索的一系列问题,说明产教融合下“学分制”改革的重要性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3.
曾若琬 《数据》2023,(2):186-187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双创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应充分承担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责任,以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分析音乐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开展现状以及双创课程教育中的问题,探寻出双创背景下提升音乐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的路径策略,着力提升音乐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为高校持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奠定良好根基。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建设给机器人工程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培养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卓越创新人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科文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价值引领与家国情怀、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企业运营与管理的“软素养”提升与机器人工程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硬知识”培养相融合,提出了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是针对服装行业培养人才的专业。服装行业相关岗位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较高,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技能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高职学生主动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是针对服装行业培养人才的专业。服装行业相关岗位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较高,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技能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高职学生主动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蔡斌 《活力》2023,(11):161-163
伴随着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双高计划”的建设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因此,基于“双高计划”建设,将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职专业建设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改革、优化高职院校教育资源配置、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抓手。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应深度融合“1+X”证书要求的社会岗位技能,在专业核心课中融入仓储、运输、信息管理等资格证书的模块内容,构建基于岗位能力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为保证实施效果,要强化“1专业+X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基于岗位能力的课证融通体系、优化以“产教融合”为载体的师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以就业为导向”的医护类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某些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学生和市场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就业与学历提升并重”,能够培养更高层次的高素质医护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可续持续发展能力,满足医疗卫生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高要求高标准,人才培养定位与时代要求更加契合,医护类高职专科院校将会深度卷入这一导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8,(6):252-253
榆林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水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本文以水分析化学课程为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等合作育人形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三性实验的开设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探索教学内容体系的整合与重构,逐步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改造,探讨教学内容从"知识输入导向"向"能力输出导向"的转变,从"知识体系"到"能力体系"转变,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