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传统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要求,融入“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是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玉林师范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为例,根据当前专业发展现状,融合“1+X”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基于OBE理念,坚持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教学,构建专业“1+X”证书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路径,提升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凤  郑航月 《数据》2022,(10):95-97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前儿童发展”教学为例,在阐述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意义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探究以案例教学法的形式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以期达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沈威 《活力》2023,(3):129-131
高校教育过程中普遍关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亟须更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概念存在偏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含混、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应以产教融合为助力,充分建设课程思政,调整教学目标,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案和内容,谋求平台建设主动权来最终促进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史海嫣  张成杰  李燕燕 《数据》2022,(4):135-137
课程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借助三全育人的教育格局,促进高校各个专业教育内容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渗透融合,促进高校各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知识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的高校教育格局。“立德树人”是综合教育理念的根本教育任务。本文以我国高校管理课程为基础,阐述我国高校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并阐述如何在新时代对于我国高校的管理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促进管理学专业知识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实现知识教育同价值引领的全方位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高校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责任,课程思政建设则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课程思政符合当代高校教育理念,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同样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新发展、新教育、新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推动高校教育全方位发展,以及新格局实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的教育目标回归到本质,即“立德树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故对实践类课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课程思政”的模式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分析了如何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提出构建“三层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依托“课堂+文化+实践”人才培养平台,实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多元化改革,实现该门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培养和精神建设主要阵营,思政课程开展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价值观念,培育“知荣辱、明善恶、懂礼仪、守法律”之复合型人才有着积极作用。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程“高效教”与“有效学”都是教学研究重点和难点,教学体系和结构依然存在不合理之处,此种境态之下OBE理念应运而生,强调以成果为导向,结合高校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观察现阶段整体教学特点,在完善教育策略基础之上增强学生思政内容理解力与迁移应用力。基于此,本文就以OBE理念为前提,对其内在涵义、OBE理念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应用意义、当前发展现状、应用必要性及实施原则、促进“高效教”和“有效学”相关策略进行研究,全面促进兰州工商学院学生思政课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背景下,以整合的、开放的、多样性的思维方式,从内部生态系统的主体(教育者)、客体(受教育者)、介体(内容、方法、评价)、环体,外部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的路径,充分发挥社会环境中企业的作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不仅是新形势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形势下,为深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关概念解读入手,对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理念的历史演进与通识课程设置的变化紧密联系。过去十年来,国内高校开始推进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理念推动了高校课程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南京审计学院2009年开始实施突出"通识教育"特色的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明确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高校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产教融合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将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然而,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深度不足。高校体育课程缺乏职业实用性,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因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体育课程改革视野,对高校产教深度融合现状进行了探究。研究认为,在实践中应该联合校企以提升高校产教深度融合的动力,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角度来实现高校产教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的教育改革方向,在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中应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可以将教育与培养、发展与就业统一起来,实现对财经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目标. 本文以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提出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并从教育理念、课程改革两个方面展开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思政”的工作背景下,优化党校课程设置,转变党课教育视角,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真正让大学生党课服务高校党组织建设,全力推动高校党课教育工作快速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审计工作及其人才技能需求。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的适时应变之举。高校遵循新文科跨界融合教育理念,培养“金刚石”型高素质审计人才,不仅有助于突破审计行业高质量人才匮乏瓶颈,也对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构建新时代背景下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金刚石”模型,对新文科审计人才“四跨”融合培养的现实需求与实现路径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渔业的关键是人才。高职院校在强调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应突出特色,体现高职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加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核心竞争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水产科技系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层次特征”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度反思,实施系列教育教学改革,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成功探索出一条“工学研融合”培养现代渔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途径,彰显了“紧扣水产产业链,产学研结合育人才”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6.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紧紧围绕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人才供需结构失衡、专业建设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不清晰等问题,开展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机制探索,逐步形成基于OBE理念的“3+3+6”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引领,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以铁路物流与智慧物流为专业特色发展方向,以高等职业教育双创改革为落脚点,以校级创新创业体制机制为依托,总结归纳了近五年来学院与师生团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成绩与经验。本文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设计了“孵化—培育—成长—转化—反哺”全闭环、全链条创新项目引育模式,建设专创互促、校企联动、师生共创的矩阵式创新创业团队,打造“课程、项目、团队”三元共生互促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为优化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精技术、善创新的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将对高校内涵式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正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加以落实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针对《汽车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重点对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提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改革办法,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期为同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农科”建设是保障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举措,农业院校在创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能否构建更具实效性与示范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创新农业人才的培养、新型农业企业的建设及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业院校应结合国家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专创融合”式课程结构,“双轨并行”式实训体系,“四位一体”式培养模式,“三农内嵌”式教育资源,全面实现“抓农林特色,育时代新人”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0.
赵敏  蔡跃辉  石靓砉 《活力》2022,(13):34-36
“课程思政”是高校贯彻“三全育人”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方式与途径。近年来,民办本科高校高举“三全育人”教育大旗,但是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上还比较滞后。基于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学实践与调研,探析“三全育人”理念下民办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能够为民办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