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逐步实现各阶段性目标。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环节之一。香港作为国内外贸易的关键中介和桥梁,在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在港金融机构,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勇于应对挑战,积极创新,提升服务能力以满足市场和客户的多层次需求,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速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大型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半”的要求,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迎来了发展黄金期。同时,中国银行业在迎来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的挑战。为此,记者专访中国银行副行长陈四清,对话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日趋紧密,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但基于目前的条件和时机尚未完全成熟,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注意采取一定的战略与策略,银行也应在此过程中对机构、系统、业务等进行相应调整、拓展和创新、以积极应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屠志成 《中国外汇》2023,(11):40-41
<正>当人民币国际化沿着货物贸易+货币互换+双边本币结算的发展思路拓展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贸易伙伴,人民币会有更大的国际使用空间。近期人民币国际化又有新进展,在原先央行货币互换的基础上,中国与很多贸易伙伴签署了双方贸易可选本币结算的相关协议。人民币的国际化路径从现状看更依赖贸易基础,特别是货物贸易,体现了制造业立国的中国特色。从客观数据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与美元、欧元等差距仍较大,  相似文献   

5.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成为SDR货币篮子货币,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继续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走向成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部署。本文结合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国际化,即是使人民币成为全球性贸易、融资、结算、投资储备的货币,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同时在境外形成人民币股市、期市等市场体系,进行即期、远期等各种业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我国实施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亦成为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的重要引擎,相反,人民币国际化也能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开展,两者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研究主要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机遇、面临的挑战及稳步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已经具备作为国际化的基础,为我国经济发展、增强国际地位带来新机遇,但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也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在深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人民币与东南亚货币直兑有利于更好地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便利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跨境贸易、跨境融资、直接投资等金融活动,为双方的债券投资提供了外汇风险对冲的工具。文章探讨人民币与东南亚货币直兑的优势,通过货币直兑案例介绍分享业务发展经验,并就进一步发展人民币与东南亚货币直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论文利用SWOT分析框架,探讨了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其发展历程总结了自身竞争的优势和劣势。据此得出结论,中国银行业应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契机,加速推进国际化经营。在此基础之上,借鉴欧美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经验,针对前述不足,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德国马克的国际化最终由于欧元的诞生而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成功的话,日元国际化的历程则更多地提供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教训,因为总体来说,日元国际化的努力至今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日元的国际地位仍然相对较低。考察二战后日本贸易发展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并与中国的情况进行比较,可以了解中国以贸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一些困难,使我们认识到现阶段通过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进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贸易结算有利于缓解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冲击。但是,人民币贸易结算更重要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经济高度的外向性和人民币良好的国际信誉确立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条件,全球金融危机给人民币国际化打开了有利的时间窗口。因此,要抓住全球金融危机提供的机遇,利用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张碧瑶 《中国外资》2022,(24):96-98
<正>开放黄金市场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开放的黄金市场有助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但探讨两者的关系,还需要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开放黄金市场是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市场黄金产量的不断提高,人民币与黄金的互补性越来越强,黄金市场的开放在某些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还需要结合中国的经济形势讨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姝 《河北金融》2010,(7):52-54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周边地区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世界货币体系面临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民币国际化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取得与我国经济实力相适应的人民币国际地位再次成为国内各界广泛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主权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探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关键措施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深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和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关系紧密.汇改深化对银行表内业务的短期冲击较大,但也有机遇.部分行业和企业受人民币升值冲击较大,但诸如并购贷款等潜在授信业务也面临一定机会.银行表外业务则存在长期发展机遇、特别是银行国际化获得了新的战略发展空间.为积极应对挑战,合理把握机遇,建议我国商业银行采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优化外币资产负债业务策略、积极拓展新型业务领域和大力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等多项举措.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企业在东南亚BIM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未来中国企业应继续优化其服务和产品,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和行业协会的联系,提升在东南亚BIM市场中的竞争力。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东南亚作为新兴市场,对BIM技术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中,也面临着BIM技术应用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和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人民币迈出了国际化步伐.但人民币国际化在给中国带来一系列潜在收益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从货币存量的管理与监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等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应利用人民币国际影响力增强机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利用国际上逐步把人民币作为"锚货币"的机遇,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稳步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推动建立全球汇率协调和监管机制,形成对全球资本有序流动、合理流动的市场预期;同时要处理好"市场化"与"汇率稳定"的关系,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2009年7月6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启,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本文将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美元国际化的过程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和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四个方面来谈论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货币互换及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的两项安排——货币互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已有实质性的突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积累的经济实力,以及金融危机所推动的全球经济调整,使得人民币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但整体看,是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长期、复杂、渐进的过程,需积极稳妥分阶段地推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金融业的发展,本币国际化成为各金融中心加快发展的重要推手.人民币国际化将与对外贸易政策、外汇政策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对贸易投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等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银行业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抢抓机遇,在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丰富跨境人民币产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给我国银行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