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外汇宏观审慎工具纳入汇率预期管理的研究框架,剖析了宏观审慎工具基于交易、信号及投资者情绪渠道影响外汇市场微观主体交易行为及市场预期的理论机制,并应用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及逆周期因子在2015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影响人民币汇率预期的作用路径及政策效果。结果表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和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对汇率预期起到了合意的政策效果,而逆周期因子主要在2020年6月以前发挥作用。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通过交易、信号和投资者情绪渠道进行政策传导,而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通过交易和信号渠道进行政策传导,逆周期因子通过交易渠道进行政策传导。  相似文献   

2.
从2011年初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将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与控制信贷投放总量结合起来,创造性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的实质是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指标、以差别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为手段控制金融机构信贷增速  相似文献   

3.
针对宏观审慎政策中的逆周期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理论上研究了逆周期政策工具所带来的宏观和微观效应,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信贷扩张期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金率的上升会使银行的当期风险承担水平增加,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使风险承担降低。而滞后六个月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金率的上升可以显著降低当期的风险承担水平,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宏观效应和微观效应一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央行汇率管理工具箱日渐丰富。从实践来看,逆周期因子、外汇储备、离岸央票以及外汇风险准备金工具对于抑制人民币贬值均有一定效果。调节外汇风险准备金既能抑制人民币贬值,也能抑制人民币升值。调节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对于抑制人民币升值有一定效果,而对于抑制贬值效果有限。调节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抑制人民币升值和贬值效果均不明显。总体来看,汇率管理工具大都只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作用,而无法改变人民币汇率原有趋势。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框架,保持当前外汇储备规模,同时加强央行网站建设,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以提高预期管理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洁 《济南金融》2011,(12):39-40
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控政策是我国建立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防范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本文围绕宏观审慎管理念和差别化调控思路,结合淄博市法人金融机构的具体情况,分析了2011年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控中遇到的机制障碍,就如何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控工具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后疫情时代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其通胀高企,美联储开启史诗级加息周期,国际资本大幅快速回流美国,导致全球金融风险显著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亟须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本文构建一个包含无息外汇准备金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的小型开放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研究“双支柱”调控应对美联储加息冲击的效果。结果表明:第一,美联储加息冲击下,国内产出和通胀下滑,人民币贬值;此时采取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政策能稳定汇率并降低经济波动,主要机制是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能增加国内金融机构外汇贷款的资金供给,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第二,提升利率政策虽然有助于稳定汇率,但会增大经济波动且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而“双支柱”调控不仅能降低产出和汇率波动,还不会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三,“双支柱”政策最优组合是货币政策盯住国内产出和通胀波动,宏观审慎政策盯住国际资本流动。据此,本文认为,我国应采用“双支柱”调控应对美联储激进加息,降低利率以应对通胀和产出下滑,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促进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7.
2011年,央行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向,除了使用平常的货币政策工具外,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动态体系将是今年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是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宏观审慎的跨境资金流动调节工具,应同时遵循适应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要求。由于银行在跨境资金流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以银行为调控对象,更能体现宏观总量和逆周期审慎调控特征。其中,银行短期外债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是目前可用的主要调节手段。本文研究认为,对银行短期外债可建立全口径管理模式,根据短债风险状况分别赋权,实行动态总量调节和逆周期风险调控。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可引入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以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为突破口,通过增加银行交易成本,促使其对跨境资金进行截流,起到分散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宏观审慎的跨境资金流动调节工具,应同时遵循适应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要求。由于银行在跨境资金流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以银行为调控对象,更能体现宏观总量和逆周期审慎调控特征。其中,银行短期外债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是目前可用的主要调节手段。本文研究认为,对银行短期外债可建立全口径管理模式,根据短债风险状况分别赋权,实行动态总量调节和逆周期风险调控。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可引入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以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为突破口,通过增加银行交易成本,促使其对跨境资金进行截流,起到分散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包括逆周期性资本比率、动态准备金、贷款价值比率、资本管制等在内的现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分别有不同的效果及其局限性,而且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因此,采取谨慎还是积极的政策框架取决于理论研究和政策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实施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监管者的共识.动态准备金是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工具.然而,动态准备金的实施需要会计制度的保障.本文就动态准备金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协调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分析了动态准备金制度与信息披露和收入平滑、税收和股利分配有关的问题.本文认为,动态准备金制度能否实施,相关会计制度的改革与跟进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正着力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的政策框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宏观审慎外汇监管的核心是从宏观、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措施,防范由整个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本文以外债管理为核心,研究探讨在外债管理中贯彻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原则、问题以及构想.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实施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监管者的共识。动态准备金是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动态准备金体系和顺周期的准备金体系对银行信贷波动的影响,证明了动态准备金体系可以降低银行的信贷波动,信贷波动的降低反映在对不良贷款率冲击的处理上。本文还选取了当今世界上实施动态准备金制度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西班牙和秘鲁,比较研究了西班牙的动态准备金制度(连续系统)和秘鲁的动态准备金制度(触发系统)的异同,并为中国监管当局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查数据库构建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综合指标,同时选取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价值比上限代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检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通过对2008—2018年间我国114家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发现,无论是单一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还是宏观审慎工具综合指标,均能抑制信贷规模以及房价的快速增长,减少系统性风险的积累;且针对特定目标设立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政策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微观层面也能有效抑制银行风险.就具体的政策效果而言,相较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宏观杠杆率不断攀升,系统性风险成为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成为应对当前风险挑战的重要手段。本文构建了一个DSGE模型,将逆周期资本缓冲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纳入其中,将宏观杠杆率作为宏观审慎政策调控的信号,以福利效应最大化为标准,研究在多元化的外生冲击环境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制度安排。研究结果表明:一是通过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的效果存在局限;二是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双支柱调控框架有助于降低经济波动,改善社会福利;三是宏观审慎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需要货币政策配合。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如下:一是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在目标、工具、手段上应该相互独立。二是要完善货币政策和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快双支柱政策框架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宏观审慎监管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系统对经济体系的负外部溢出而采取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宏观审慎监管不仅关注外生性风险,而且重视金融体系的内生性风险特征,即跨行业与时间两个视角。跨行业视角上,宏观审慎监管的任务就是发现整个系统的风险,依照单个机构风险在系统性风险中的贡献调整监管工具;时间视角上,当积累的金融失衡最终发生调整时,危机就会以资金流短缺的形式出现并随时间推移愈发严重,为抑制这种金融体系的顺周期特征,监管当局则主要通过逆周期政策实施监管。而宏观审慎监管的开展需要以会计数据为基础,以会计准则为指导,同时,进行市场约束也依赖于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和宏观审慎监管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因此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相关会计准则的调整成为监管部门和会计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成为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与市场》2011,(10):38-41
2011年初,央行实施了宏观审慎框架下逆周期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策略.避免宏观调控出现“一刀切”而影响金融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以赤峰市为例,就欠发达地区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的效应进行研究,分析存款准备金政策实施效果及影响,并根据欠发达地区实际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旨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成为欧美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对我国而言,随着跨境贸易投资活动规模持续扩大,开展对银行外汇收支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的研究和分析,对外汇资金流动的有效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外汇局在银行外汇收支宏观审慎管理中的定位和具体目标,阐释外汇局实施银行外汇收支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选择,提出适合我国银行外汇收支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为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人民银行自年初开始结合宏观审慎政策要求,对信贷增长过快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政策,以引导其实现贷款规模适度增长。在人民银行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下,部分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出  相似文献   

20.
7月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下调263A,跌破6.68,创下2010年11月来新低。截至下午3点,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分别跌至6.7028和6.6898。也许不无巧合的是,同一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自2016年8月15日起,对在境外与客户开展远期售汇业务的境外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为20%,准备金利率为零。这似乎“山雨欲来”的一幕并不陌生,也让我们思考如下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