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优势,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物流技术创新创业》课程通过智慧职教平台的资源库、MOOC和云课堂,对于O2O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实施。本文通过对该课程O2O混合式教学的构建和实施探讨,以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新时代的物流技术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随着线上教学资料的不断丰富和线下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和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TBL(team-based learning)作为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协作及沟通表达能力为目的的小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本研究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探索将TBL模式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融合应用的最佳方式,并以《商务谈判》课程为例,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
陈丽娜 《数据》2023,(1):197-19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爆发式应用,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加速发展,极大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特别是在职业院校“三教”改革中,对教学质量提升以及教师能力发展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能够有效促进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在互联网上的主体功能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够对教学模式实际应用原则以及正确方式进行深度探析。因此,本文主要对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道勇 《物流技术》2023,(9):151-153
首先简要介绍了“1+X”证书制度;其次分析了考证培训教师团队建设的要求;然后从学情分析入手阐述了考证培训教学目标的设定方法,提出了考证培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设计、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过程设计、学业考核方案等;最后介绍了考证培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不够浓厚,通过有效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教育现代化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大方向,而其中的核心内容是"互联网+教育",主要是将互联网资源与信息技术工具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创设线上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究高职校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期为教师教学和学校建设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冠疫情给高校线下课程教学带来了困难。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如何做好大学课程教育,是高校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本文基于疫情背景,以雨课堂为教学资源依托平台,对财务管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实践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变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愈来愈得到应用型高校的重视。通过文献挖掘、实证调研和理论凝练等方法,构建了应用型高校物流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知能目标和特色目标,剖析了混合式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包和专业资源库建设的逻辑架构,探析了物流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素之间、知识点之间和流程之间的关联分布。相关结论将为应用型高校物流类专业高质量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行业也面临着革新,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必须在一个教室上课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所替代,丰富的网上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充分的自我学习的机会。软件技术专业操作性比较强,需要教师在借助媒体资源讲解的同时,融入项目实操,这对软件技术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求比较高,如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对软件技术专业线上、线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寻找一个适合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是当前阶段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共同育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思政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践行基础,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当代教学较为成熟的模式之一,在这种模式下如何将课程思政进行有机融合需要高校教师全面探索。研究以《翡翠宝石学》课程为例,结合专业特殊性,探索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该课程可以通过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及重构融入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来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将传统文化、价值观等思政主题巧妙地融入专业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我国无线网络的广泛普及、智能手机在师生中的全面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高校学生能够接受并且也愿意使用手机APP进行学习,这使得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可能。在大学英语课时压缩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可以将英语教学由课内延展至课外。可以利用有限的课内学时高效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校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顺应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该种新型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教师是主导者,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有效发挥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知识学习的灵活性,扩大了学习范围,课堂考核也变得更具弹性。然而,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由于实施时间较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模式了解不全面,实施过程遇到各种问题。探索解决《管理会计学》课程采用新型教学模式遇到的难题,是推进混合式教学广泛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后,线上教学逐渐应用在各个学科领域,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线上国际汉语教学也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研究线上国际汉语教学现状,线上国际汉语教学平台及软件的优劣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前景分析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高校基础写作课程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创造性、运用性的重要课程。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基础写作课程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基于微助教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设计,优化整合课程资源,融合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互联网+”教育新形态的发展,基于教学能力比赛的获奖经验,以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获奖作品“水泥混凝土试验检测”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施成效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阐述教学实施报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职业院校《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提供改革思路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鉴于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俱多弊端,新的教育科技不断冲击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与新兴科技的结合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本文就《英语国家概况》课程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进行了探讨,调研结果发现,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值得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移动设备等的大范围应用,网络教育教学具备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当前的教育实践在积极的向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向发展.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实践来看,其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对于改善教学模式,创新方法,提高教学实际效果有积极的意义,不过其积极效果取决于教学过程中那个影响因素的有效处理.换言之,在高...  相似文献   

17.
李依霖 《数据》2022,(5):126-128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多元化教学,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优质的教学服务。高校思政课开展过程中,不断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高效融合,通过网络化、慕课、多媒体等多种方式组织思政教育课程,更加满足现代学生学习需求。高校思政课开展过程中,灵活应用大数据时代先进技术手段,创新网络化、多元化教育措施,不断优化和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科学合理地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学质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贵州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专业基础课程《PLC应用技术》为例,根据教学实践和专业基础课程特点,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学习通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结合该模式下具体的教学实践,实践研究中以《PLC应用技术》中一个项目为例,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实现了《PLC应用技术》混合式教学实践分析.总结此...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微课、慕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本研究在充分剖析专业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强调交互性的多元教学法,从而构建出3种复合型教学策略,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马秀丽 《物流技术》2022,(11):149-152
构建了学徒制“双师”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框架,探索了课程“双师”队伍建设、企业师傅的遴选、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以及“双师”混合式教学方法。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及其教学的便利性、依托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资源库,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工学融合与衔接,充分发挥了“双师”混合教学模式在“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