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外汇》2022,(14):76-77
<正>2022年上半年,美元强势上涨,其他发达国家货币偏弱。通胀压力下美联储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美元指数(USDX)强势上涨,连创20年来新高,上半年升值9.1%。根据美联储公布的美元指数,上半年美元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升值5.0%,其中对发达国家货币升值7.2%,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2.9%。非美货币整体偏弱,其中发达国家货币相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更弱。日元对美元贬值超15%,欧元对美元贬值超8%。俄罗斯卢布上演“绝地反转”,其他欧洲货币表现疲软。俄乌冲突爆发后,卢布迅速走贬,一度跌超50%;俄罗斯反制裁措施实施后,卢布强势反弹,上半年对美元汇率和有效汇率指数分别升值47.2%和59.2%,  相似文献   

2.
<正>美元指数中期走势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2024年虽有可能回落,但不一定指向第三轮长周期上升期的结束。美元指数显示美元对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欧元的相对强弱变化。美元指数走强往往伴随美国资本流入增加,主要推动原因是美国经济相对非美经济尤其是欧洲经济走强或国际市场避险情绪上升。过去十几年美元指数进入第三轮长周期的上升期,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汇》2024,(2):76-78
<正>美元高位震荡,全年小幅走贬。受美国就业和通胀表现、美联储加息进程及市场预期变化影响,2023年美元指数(USDX)在99—107的区间内宽幅震荡,全年贬值2.04%。根据美联储公布的美元指数,全年美元对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体货币贬值2.20%,其中对发达经济体货币贬值2.47%,对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1.95%。非美货币表现分化,亚洲货币偏弱、欧洲货币偏强。样本货币中有6成货币对美元升值:欧元升值3.6%、英镑升值5.73%、波兰兹罗提升值近12%、瑞士法郎升值超10%;墨西哥比索升值超15%、巴西雷亚尔升值近9%,哥伦比亚比索因高政策利率等因素对美元升值超25%,在样本货币中升值幅度最大;亚洲货币中升值幅度靠前的是新加坡元,升值1.53%。对美元贬值的货币中,日元因货币政策分化等因素,全年对美元贬值近7%,汇率水平接近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低点,这也是日元连续3年对美元贬值;阿根廷比索贬值超78%,土耳其里拉贬值超36%,俄罗斯卢布贬值超22%,南非兰特贬值近8%,人民币贬值2.9%。整体来看,欧洲货币政策收紧抵抗通胀,货币普遍升值,亚洲货币总体偏弱。  相似文献   

4.
2003年,国际汇市动荡加剧:上半年美伊战争影响全球,牵动各国货币走势;下半年美元强势不再喋喋不休,欧元表现惊人稳步攀升,日元备受关注不断走强,人民币承受压力保持稳定。展望2004年的外汇市场,各主要货币的走势仍然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汇》2023,(2):76-78
<正>2022年,美元冲高回落,多数非美货币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美元指数(USDX)全年升值7.8%,最高114.16(9月27日,近20年高位)。2022年3月美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时隔40年重返8%以上,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前三季度美元指数强势上行,较年初一度升值近20%;第四季度,伴随美国通胀回落和对美联储的转“鸽”预期,美元指数回调,回吐年内部分涨幅。根据美联储公布的美元指数,全年美元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升值5.4%,其中对发达国家货币升值7.2%,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3.6%。总体看,非美货币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表现总体优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以来,多空交织的市场环境使得人民币外汇市场波动性明显增加,交易主题频繁切换。其中,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宽幅震荡,较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走势稳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水平保持双向波动态势,外汇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本文在梳理回顾上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础上,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尝试展望下半年市场走势。  相似文献   

7.
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主要以对美元未来走势预期为基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弱势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得以延续,但在下半年可能会重新迈出升值的步伐,人民币币值的总体稳定将成为2009年全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基调.  相似文献   

8.
受世界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及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转向的影响,2005年国际外汇市场出现重大转折.美元对非美元主要货币的汇率发生逆转.文章从美日欧经济基本面,利差等因素阐述了这一变化产生的背景。2006年.美国经济有望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欧元可能低位运行,日元可能逐步回稳.并出现小幅升值。  相似文献   

9.
2012年11月,美元指数先升后降,总体微幅上涨;主要货币短期利率微降;主要发达国家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下降;主要股指先降后升,美国主要股指走势较弱,欧洲和亚洲主要股指总体上升。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0月,美元指数先降后升,总体走平;主要货币短期利率下降;主要发达国家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先升后降,总体上涨;主要股指走势分化,美国主要股指总体振荡下跌,欧洲和亚洲主要股指总体走高。  相似文献   

11.
下半年美日汇率走势预测王平姣虽然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状况明显优于去年,更胜于日本,美联储也几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官方贴现率也已提升至3.5%,然而日元/美元走势却未对此作出合理反应。高点未至115日元/美元,低点却已跌破100日元/美元,虽未象1993...  相似文献   

12.
草藕 《中国外汇》2007,(6):56-57
近期外汇市场美元节节败北,非美货币飘红一片。欧元兑美元逼近历史高点,达到1.3666美元,创下两年来较高水平;英镑兑美元曾一度上探2.0133美元,创下15年最高水平;澳元兑美元在利好经济数据的推动下升至17年高点0.8391美元。美元单边走低给非美货币走高提供了充足的上涨空间,然而这种陡直上升的走势令人心存疑虑,非美货币突破新高是加筑了进一步上升的台阶,还是峰顶形成前的筑顶准备?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上半年,商品货币澳元、纽元和加元表现格外强劲,5月初澳元/美元一度突破了1.10,录得纪录高点,加元/美元亦触及2007年以来高点0.9445,5月末纽元/美元升至纪录高点0.8262。进入下半年,这些商品货币的升势能否延续?美元未来走向仍是关键。此外,市场对全球经济的展望也将影响商品价格以及商品货币的走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汇》2013,(14):70-71
美国经济复苏加速,美联储退出QE预期增强,美元有望进一步走强。其他央行与美联储的政策差异则会使主要非美货币受到打压。如果问上半年外汇市场最耀眼的货币是哪个,答案无疑是美元。截至6月末,ICE美元指数涨幅超过4%。与此同时,商品货币澳元、纽元和加元以及低息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汇》2013,(2):70-71
2013年,市场风险偏好回归正常,商品货币在上半年将保持坚挺;下半年随着美联储停止资产购买的预期升温,其走势或将迎来转折。 2012年是全球金融市场最终回归常态的一年:一方面,欧债危机出现转机;另一方面,全球经济迈入平稳复苏的轨道,以波动率来衡量的市场风险状况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商品货币兑美元继续走高,但总体上呈宽幅震荡。  相似文献   

1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驱动因素问题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其中实体经济景气状况和货币供应量是决定CPI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CPI变化相对滞后于实体经济景气状况变化和货币供应变化,在考虑到滞后期影响后,根据回归分析预计CPI在上半年上升,二季度可能到达相对高位.而货币政策的变化情况是分析下半年CPI走势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2018年上半年,受岛内需求增长和国际经济增长平稳的双重影响,我国台湾地区经济依然延续前一年度回温态势,但从下半年开始,经济增长率持续走低。2019年,受全球经济景气下行、内外部需求不振、产业结构转型遭遇瓶颈及政治环境动荡等因素拖累,台湾地区经济形势总体上不容乐观,上半年可能向下探底,下半年略有回暖,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  相似文献   

18.
高翔宇 《中国外汇》2022,(18):74-75
<正>在当前美联储加息和美元走强的大背景下,新兴市场货币整体面临压力,但新兴经济体基本面形势的差别决定了其汇率走势具有差异性。下半年以来,美联储加息步伐显著加快,与此同时全球经济衰退预期渐起,在此背景下,新兴市场货币走势及前景持续引发关注。那么,下半年以来主要新兴市场货币走势如何?不同货币走势背后具有怎样的基本面差异?未来前景又会怎样?以下笔者将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汇管理》2014,(14):72-73
自2013年年中美联储缩减QE预期出现以来,美元走强一直给人以呼之欲出的感觉。然而,直到2014年上半年,美元的实际走势却不尽如人意:美联储政策缩紧引致美元走强的这一被许多人普遍认可的逻辑,并没有成为现实。那么,实际上,美联储的政策是否会主导美元的走势?影响美元走势的因素还有哪些?在当前的背景下,美元在下半年是否有走强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王峰 《中国外汇》2010,(16):54-55
澳元于2010年上半年呈先扬后抑走势。年初美国经济数据良好,在美联储升息预期影响下,美元走强。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系货币下挫,令欧元兑美元狂跌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