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为例,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潜力、创新实践情况等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总结了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实践现状以及在创新教育中面临的一些阻碍,最后从育人机制、教学体系以及学生自主创新等方面对创新实践教育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3.
王强  吴彪  姜莉  庞然  张鹏 《物流技术》2021,(1):12-15,18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应用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供需矛盾仍然存在。在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探讨了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得到了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教育改革是指推动传统专业创新优化,强化对人才计算思维的培养,以此促进人才跨学科成长,使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从而为我国经济转型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了解新工科与计算思维的内涵,对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思维进行再认识,以此优化传统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有利于新工科教育发展与优化,也能切实强化对新时代人才计算思维的培养,并以此构建素质教育新格局,从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变革使技术界限变得更加清晰,其发展速度在当今世界也前所未有,从而产生了“新工科”概念。本文基于新工科时代背景下矿业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力,对当前矿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能力导向型角度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矿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可为矿业工程专业及其他传统专业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背景下,为深入全面地提升ICT人才培养的整体成效,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优化人才专业质量,应该精准全面地把握好ICT认证标准体系,依托于高效化的校企合作,综合全面地提升人才培养成效,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的高效化、持续化发展。在ICT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过程中,校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举措,能够综合利用学校及企业的比较优势,更好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建设给机器人工程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培养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卓越创新人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科文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价值引领与家国情怀、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企业运营与管理的“软素养”提升与机器人工程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硬知识”培养相融合,提出了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趋势,深化高校专业与产业相对接,进而催生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相融合的新工科专业体系.当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有法可依的同时,高校也在积极"引企入教",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从系统的架构、指标体系、监测预警、评价反馈等方面,研究构建常态化的专业质量评价信息系统,科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新工科背景下,交互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专业课程和思政进课堂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基于课程内容、课程案例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重构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德技并修培养“红船工匠”,文化浸润贯穿始终、增强文化自信,把握学生个性心理、落实因材施教,线上线下融合、实现久久为功等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课程思政,希望为新工科背景下虚拟现实大类的专业课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胤羲 《数据》2023,(2):151-152
课程思政作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个性,在推动学生成长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新工科背景下,力图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成长,还注重其综合的素养的发展。这就需要加速推进理工类学科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将课程思政的理念与认识深入融入其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究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了给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助产专业人才,文章首先从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培养目标等基本概述入手,具体分析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助产专业办学水平。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能给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宇 《物流科技》2024,(10):172-174+178
文章旨在探讨大学物流专业中引入材料化学及生物医药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以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的学科交叉研究需求,并促进对材料化学及生物医药相关产业物流人才的培养。文章首先介绍了新工科背景下的物流专业的发展现状,然后探讨了材料化学和生物医药领域对物流领域的影响,接着提出了引入这些领域课程的理由和目标,最后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方案和评估方法,以期为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袁鹏程 《物流科技》2024,(4):172-175
文章旨在探讨新工科背景下“交通数据处理分析”课程如何实现思政建设思路。在新工科背景下,交通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思政教育则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交通数据处理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给出了新工科背景下该课程的发展趋势及思政建设目标;基于此目标提出了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并提出了通过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实际交通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过程融入机制。文章对于如何利用“交通数据处理分析”课程引导学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将其培养成具有全面素养和社会担当的优秀人才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阐述新文科背景下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然向度,并指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然问题,建议从加强德育教育统合、推动课程体系耦合、强化师资队伍整合和促进组织跨界聚合等方面实现审计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  相似文献   

15.
邢敏 《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6):130-131,13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推动了科技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商业银行应该顺应新工科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趋势,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共生,以期促进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金融科技的相关概念和意义,其次分析了金融行业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分析了...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是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课题。“新工科”指的是为强化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创业水平的一系列国家战略。“课程思政”是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新工科”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两者在育人的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本文着眼于“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分析了“课程思政”在“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课程思政”融入工科类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课程思政”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是当代本科院校的第一要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以及培养应用型的工科人才,是当代院校工科专业的责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立足于“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提出的关键历史节点,承担着培养一大批新能源相关行业优秀从业人员的重要任务。新工科的独特特征以及思想内涵,促使高校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新能源产业综合从业能力为目标,培养普适型、应用型的新工科人才。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丰富教学方法,实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融合化、实用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融合学习进行分析和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发展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国际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在国际上日益深入,与全球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我国提供诸多机会的同时也把国际竞争预演得更加激烈。现如今,在市场经济的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公司管理模式也出现了很大转变,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也更趋向于科学管理的经营模式,企业如何改进管理模式成为经济新常态企业管理竞争的关键。新经济常态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同时也将很多不确定性引入我国市场经济,受不确定因素影响企业在经营生产中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分歧。相应的,经济新常态也会使得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所以如何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与企业实际发展的空间需求相适应成为经济新常态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本文就传统模式的管理模式和经济新常态的管理模式进行建议和提出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陈洪凯  唐红梅 《价值工程》2010,29(17):189-190
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始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但对创新型人才的科学内涵迄今尚未达成共识,其培养缺乏必要的指导思想。本文着力于高校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从"源"、"师"、"教"、"评"、"结"等五个方面系统提出了高校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各环节优化设计的宏观指导思想,对于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具有一定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文科建设宣言》的发布,新文科建设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同时也为一些传统文科专业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机遇.作为传统文科专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更应该主动抓住机遇,积极迎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努力推动专业全方位的改革,从提质专业内涵、改造专业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几方面加快培养新时代的复合型外贸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