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高职院校实现课程思政创新性转变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建筑材料》的课程模式和教学体系,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通过设立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企业教师“三元互动”的育人主体,创新专业知识和思政课程的融合途径,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灵活制定教学方法,拓宽学习路径,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工作,是全面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党建、思政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社区协同育人体系,创新综合管理服务和保障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向社会不断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展开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三全育人”教育的指导思想下,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不应仅仅局限于理论课堂,而应该同时融入实训课环节,以实现在更长时间上、更广空间上、理论结合实践的全面覆盖,提升育人成效。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课存在重视理论课课程思政,较少涉及实训课程思政的现状。本文以金融服务礼仪实训课为例,从“实训课”“金融专业”“礼仪课”三个视角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以此提升课程思政成效。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三维育人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明确商科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分析商科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特色,夯实工作基础,突出核心内容,搭建工作平台,创新工作载体,最终实现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陈婞 《活力》2022,(20):40-42
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有两个重点:一是首要环节,即整理思政元素;二是最后体现成效的环节,即建立考评体系。高校教师应从这两方面入手,在实践中完成多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针对民办高职学生的学情,将招生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及教官、创业导师打造成“育人共同体”,形成“招生教师+思政教师+教官+辅导员+学业导师+创业导师”六岗协同育人体系,有助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找回自信,实现专业技能与道德品质齐头并进,成就多彩职业梦想。  相似文献   

7.
“三全育人”作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模式,其价值在于引导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培育“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人人育人”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担当,其方法论的意义正是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整体融会贯通的良好育人机制。结合“三全育人”格局中“全、育、度”三个关键内容,本文提出了“‘红心’为内核,‘匠心、仁心’为外延”的“三心”德育模式,通过构建“大思政”格局破解思想政治教育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校企党建共建是新时代探索职业院校党建育人工作的创新点。高职院校普遍采用“2+1”或“2.5+0.5”的校企共育模式,但是这些模式存在培养空隙、培养脱节、学生失联等问题,无法进行全过程全时段培养。文章首先针对高职学生教育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再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校企党建共建实效,提出一种基于校企党建共建的“1+2+N”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体,深化校企双方共育人才责任,聚焦每1名学生,联合校企2个党支部,共同为学生制定N件任务清单,形成横向互动、纵向发力的协同育人格局,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常态化高质量培养。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岗课赛证”融通的研究背景,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为了促进三全育人工作落实和立德树人目标达成,阐述育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包括考评机制、主体责任、教学方法等方面,并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提出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改变高职院校重技能、轻德育的现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尊重学生共性、顺应学生个性、肯定学生个人价值的关键活动,是满足学生日常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发展需求的重要活动。高职教育开展思政教育能够为学生传递良好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顺应社会人才发展要求,响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此,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基本特点,找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难点和新要求,探索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协同优化的对策路径,构建大思政格局,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是落实三全育人和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积极探索,本文以机械大类专业中《机床夹具设计》课程为例,通过教学方式与内容改革落实、在线教学资源建设和教材建设三个平台构建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的“全向育人”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以满足专业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和应对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给课程思政实施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经多年探索实践,在行政手段上已经构筑较为完善的宏观层、决策层,但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来看,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是关键,行政指令畅通并不意味着内容体系贯通,这会使中观层内容分解机制和微观层管理机制缺失,从而导致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链贯穿弱化、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落实偏差等问题。文章结合行业特色型高职院校专业群聚焦、与行业联系紧密、职业关联性强等显著特点,从构建“四级目标链”课程思政元素的内容体系“、上下连通、中层协同、内外联动”的工作体系,“专兼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三维二元”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特色化课程思政建设,以夯实中观层,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常态化运转。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职院校改革不断深入,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和以社会化为重点的后勤改革给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困难。面对新的形势,高职院校应继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求真务实,从共青团组织设计、组织制度及组织工作上进行创新,搭建新的工作平台,努力开创高职院校团建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普通高职院校在其教育方面普遍存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轻思想素养培养情况,在这种教育模式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呈现出人格缺失的多种社会现象。而“三全育人”教学理念的提出,对目前高职教育现状进行了改善与调整,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完善与创新,课程思政作为实施“三全育人”中全过程育人的主要内容,被有效地实施到了课程教学当中。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为例,对“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学专业课程专业思政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此来促进大学生全方面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已经迈入了“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网络思政教育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了高校的重点研究课题。通过对传统思政研究进行分析,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思政教育工作发展趋于缓慢。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必须要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目标,从而实现网络助力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基于此,本文探讨传统思政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并基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下,深入研究协同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在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各类课程协同育人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模糊、思政素材与课程内容针对性差问题,围绕《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开展《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巧妙融入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思政元素,开发既有产业背景和地域特点又有时代气息的思政育人素材,提高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同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校企合作逐渐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方法、新路径。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地方企业打造协同思政育人新模式也成了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挑战。本文从校企协同思政育人的意义和实践难点着手,在此基础上探索实践发展新路径,打造可推广的校企协同思政育人新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创新的重点,是专业课程教育的主线及灵魂。本文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探索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方案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从教师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的途径和方法,以期能为其他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对“校村行企”协同育人机制了进行探索。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校企合作为主体、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建立了“校村行企”协同育人创新体系、融合机制和动力系统。大力推进办学方式、育人模式改革创新。通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教育教学改革新成效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教与学,更要加强专业课程的德育建设,注重价值引领,促进育人实效。本文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思政元素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如何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期能够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优良品质的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促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现对学生正确成才教育观与职业观的有效承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