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秀春 《企业导报》2014,(13):60+55-60
原隶属铁路的企办职业学校在校企剥离划入地方管理后,其特有的行业背景和办学历史积淀决定了这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立足点,即为铁路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支持和保障。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具有60多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本文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高铁时代铁路特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为其它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力,结合市场需求,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之一,尤其需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本文从"大格局"思政的角度出发,厘清"课程思政"内涵,探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三横五纵"育人路径,旨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快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学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切实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相似文献   

4.
依托行业,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基本建设思路,本着"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中高衔接,做强办大"的原则,积极探索体制创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走集约化、组团式发展之路既是历史与现实的需要,依托职教集团,高职院校应更新办学理念,努力建成特色凸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质量一流的示范职教集团,为天津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以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开展中高职合作育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本文以湖南为例,着眼于解决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对接度不高、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资源不共享、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不紧密等问题,重在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合作育人的基本模式,试图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10):216-217
为探索创新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职业教育继承传统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班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论文阐述了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校企深度合作共同育人,学校开展了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现代学徒制班试点班实践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杨振 《中外企业文化》2022,(12):226-228
如今,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院校育人环节最为重要的方法。构建“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各级各类职业院校都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在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优化双元育人、加强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对职业院校构建“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实践路径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符合建筑专业、行业所需的综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满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永恒目标。高职毕业学生能力与岗位工作要求“零”差距制定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发展[1]。  相似文献   

9.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政策性的引导,文件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目前还存在着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并指出用5-10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校企合作、校企人才供需对接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已迫在眉睫。本文基于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与上海华住集团通过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多元协同育人的经验与效果进行分析,从校企供需对接优势效应、打造就业育人平台的实效以及构建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模式的经验与思考三方面对校企合作就业育人的新模式进行探讨,期望能切实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
许丽 《现代企业》2020,(2):165-166
在"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会计专业教育应当采取"以会计职业教育为导向,培养实践型与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该模式不仅符合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还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会计专业教育"一体两翼"模式的必要性1.在培养目标上,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高职院校一向被称为培养应用型专门化人才的摇篮,但是,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却在会计工作岗位许多方面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根据有关调查数据资料显示,近几年的毕业生对于会计工作的意义、会计工作岗位职责、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内容等都缺乏应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企业是否真正参与办学,办学是否真正服务于企业。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本文针对职业教育面临的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和标准体系不健全,产教融合存在堵点,人才培养适应性不强等困境,提出职业院校要以产业学院(企业学院)为平台,以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为抓手,校企紧密联合,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并实践人才培养的“十个一”模式机制和工作任务,促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以学校为中心向以企业为重心进行转移,进而实现课程对接岗位,职前衔接职后,学习融合工作,有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推动形成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和标准体系,培养一大批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更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标准,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校企合作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业保持一致,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第-线岗位所需的各种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利用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教育形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高职产学研结合面临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不到位、校企资源不对等、教学形式不完善、合作机制不成熟等问题。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要贯彻学校、企业共同办学思想,明确责权利关系,构建"三结合"育人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最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铁路信息化对轨道交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要求在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必须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上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新整合。本文提出“大平台、小模块、重定位”的培养模式,力争培养学生形成“一专多能,精一通二,知多识广”的知识能力结构:以适应高速发展的铁路行业岗位工作技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前提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有利于创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教育人模式,为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是,仍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教学资源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实战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上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扩展。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以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卓越工坊育人模式,培养胜任新一代信息技术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7.
以高职物流专业为切入点,简要阐述“1+X”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在分析当前“1+X”证书背景下物流领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索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结合课程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出“课证融通、校企合作、多元育人”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3,(4):242-243
集团化办学是将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引人职业教育,旨在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进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多元主体参与、资源整合、共享的良好态势。成立大连市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适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期望。  相似文献   

19.
随着“1+X”证书制度的普及,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逐渐推行课证融通,部分学校尝试将“岗课赛证”进行融合,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体系。针对存在的人培定位不清晰、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学校应以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为导向,从模块化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优化、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和高质量师资队伍打造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创新制度设计,旨在根据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和技术的教学设置和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发挥高校、行业、企业育人功效,整合多方人才培养要素和优势资源,建立“校企融合、多方融合、双师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是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是推动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创新培养模式、建设特色课程体系、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开展灵活丰富的实践教学四个方面入手,促进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