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志愿服务日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大学生是我国志愿者的中坚力量,代表着我国志愿服务的未来。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影响因素有文化、政治、法律和经济等。志愿行为的可持续化成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前进方向。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发展中存在动机功利化、重"量"轻"质"的麦当劳化、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制约因素。为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功能的有效发挥,可以从知行合一、渐进式培育、完善政策法规、加强保障管理以及"互联网+"技术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庆秋  王姝 《价值工程》2011,30(8):262-263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在高校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是一个需要理论和实践探索的过程。针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政策宣传、组织实施、监督激励、评价调整、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3.
文章总结劳动育人与志愿服务的内涵及其两者关系,并进一步探索劳动育人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和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专业技能素质、进一步了解社会以及国家发展成就的有效办法,对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及使命感有重要作用。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内容形式单一、缺乏保障机制、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指导教师理论知识水平有限等问题。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完善对学生志愿者的激励和评价办法,提高教师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度,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党建进一步结合,有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各项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王士恒 《价值工程》2011,30(18):306-307
志愿精神是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志愿服务是参与者实现自我教育和人格完善的载体。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建立起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是推动法律志愿服务事业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新型的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志愿服务的参与面,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发展、管理、培训、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内在的动力,实现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拓展志愿组织有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从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培育体系的发展和构建来看,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但是发展趋势却体现着体系的逐渐完善和制度的不断丰富。本文从政府、学校、大学生团体多个角度提出改善策略,探讨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培育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是我国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较慢的地方之一。但是近两年来,石家庄市在加大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同时,使得志愿服务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石家庄志愿服务的项目和领域在不断拓宽。但当前石家庄市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存在社会支持力度不足、志愿者激励方式单一、志愿者相关权益保障缺乏和志愿服务活动资金短缺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培养志愿服务的社会文化、重视对志愿者情感上的激励、加强志愿者权益的法律保障和拓宽志愿服务活动经费的渠道等方面来完善石家庄市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在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弘扬精神文明、形成社会新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自觉为社会、为他人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传递正能量、营造积极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是高校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但是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活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5,(25):258-259
志愿服务是培育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近年来志愿服务呈现出许多问题。探索运用志愿服务培养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将社会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追求,对国家产生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金枚 《企业导报》2014,(11):164-164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条重要路径,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拓宽服务活动领域,切实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备受上下关注.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实践育人、思政育人的有效主体,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良好突破口,探索二者的相容性研究提上了日程.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养成的有效路径."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方面,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同向同行;另一方面,志...  相似文献   

12.
伍小英 《活力》2022,(7):16-18
志愿服务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既丰富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精神文化内涵,又实现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红色基因得以传承。本文通过探究东莞城市学院“红色志愿服务队”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9,(29):251-253
大学志愿服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群体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情况,本文以合肥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具体了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情况和参与情况。最后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提出有关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有效性建议,以期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志愿服务不仅是一种利他行为,当中所体现的志愿精神,更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念,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陕西为例,阐述了大学生志愿精神内涵,分析了当前陕西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实践对策,致力于帮助高校提升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工作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志愿精神的大学生,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谋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等特征.文章对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分析,并着重于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志愿服务,帮助更多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增长才干、锻炼能力,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氛围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收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阻碍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大学生对于高校志愿服务认知偏差的存在,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笔者利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就800份桂林地区的大学生对高校志愿服务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后,发现如大学生从高校志愿服务获得收获,将有助于大学生在今后继续热衷参与高校志愿服务,将有利于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秦皇岛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现状入手,多方位分析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结合秦皇岛社区志愿服务具体需求特点,提出秦皇岛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方式。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论框架,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通过因子分析、离散选择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KHB效应分解方法研究个人社会经济保障感知对志愿服务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经济保障感知与志愿服务参与行为呈正相关,阶层提升感知在社会经济保障感知与志愿服务行为之间发挥了正向的调节效应,个人对政府与群团组织的信任水平是社会经济保障感知影响志愿服务行为的中介路径,替换变量测量方式和倾向得分匹配后得出的结果依然支持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复杂的问题。如何在新时期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载体,本文通过对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状及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简要分析,提出在志愿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原则及方法,希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志愿服务主要以青年学生为主体,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启动以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成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志愿服务、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慈善志愿服务、专业性志愿服务和社会建设类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国2000多所高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协),大学生志愿者成为青年志愿者行动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