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类似硅谷银行一类的风险后续可能还会发生,但美联储已有成熟的应对范式,这类已经熟知的风险可能不是下一轮危机的导火索。更大的风险可能潜藏在美联储的一系列危机救助行动之中。硅谷银行事件引发全球对美国银行业危机的关注。短期内美国银行业风险有所趋缓,但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美联储加息是本轮银行业风险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3月美国爆发了一场区域性银行危机。本文对2023年3月美国区域性银行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做对比梳理,分析美联储关于对硅谷银行监管审查的报告的不足之处,并从存款稳定与利率环境的角度展望此轮银行业危机的后续演变发展。2023年3月美国爆发了一场区域性银行危机。硅谷银行(SVB)、签名银行(Signature)、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先后被关闭接管,其他类似的区域中小型银行如西太平洋合众银行(PacWest Bancorp)、  相似文献   

3.
田园  高书婷 《中国外汇》2023,(15):74-76
<正>从历史视角看,美国商业银行数量持续减少、集中度有所上升,银行出现被兼并或破产事件与监管当局行为密切相关,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在处置和救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自2023年3月硅谷银行事件以来,欧美银行业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本文从规模、救助与美联储政策影响等三个维度,提供历史视角下的美国银行业概览,以期对当前形势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硅谷银行因流动性不足及资不抵债,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其进行接管。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于资产负债表期限严重错配,从硅谷银行负债端看,硅谷银行以活期存款为主,成本低、期限短,近年来负债规模快速攀升;从硅谷银行资产端看,硅谷银行资产集中度高、期限长,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严重错配;同时美联储超预期加息、科技行业红利渐退,对硅谷银行资产负债表期限错配结构形成多重冲击。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在于,应加强基于前瞻预判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强化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设定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应汲取近期国外银行危机事件教训,保持货币政策相对稳定性,强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监管,稳妥推进问题机构化险,健全问题机构处置长效机制,确保金融整体稳定。2023年3月10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正式宣布硅谷银行破产,此次破产事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金融业最大的倒闭案。随后,美国签名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相继倒闭,市场恐慌情绪逐渐蔓延,各国投资者对银行业经营状况进行更多审视,  相似文献   

6.
靳磊 《中国外汇》2023,(7):12-16
<正>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在美国整体银行业系统中属于较为特殊的案例,并不具有代表性。但随着美联储不断地提高利率对抗通胀,已经有自身较为脆弱的银行开始暴露出风险和问题,因此美国整体金融风险的上升已不容忽视。2023年3月10日,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闭,引发美国金融市场极大恐慌。26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声明称,与第一公民银行达成收购硅谷银行的协议。硅谷银行是1983年成立的商业银行,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克拉拉市,是一家专注于创投生态圈的区域性银行。  相似文献   

7.
2023年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在遭受挤兑后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银行倒闭事件,引发美国金融市场动荡并向全球蔓延。硅谷银行倒闭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存在诸多问题:特朗普对《多德—弗兰克法案》的放松为硅谷银行倒闭埋下了伏笔,美联储等在监管执行中奉行的宽松政策延误了应对硅谷银行危机的最佳时机,而监管机构难以摆脱监管对象的捕获则对硅谷银行倒闭起了推波助澜作用。汲取硅谷银行倒闭的监管教训,建议强化对我国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特别是中型银行的监管,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同时严惩重大风险事件背后暗藏利益输送、监管失守等问题,着力构建“亲”“清”健康监管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伟  王昆 《银行家》2023,(7):64-66
<正>2023年以来,以硅谷银行为代表的欧美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引发市场高度关注。3月10日,有40年历史、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的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Bank,SVB)宣告破产,成为美国史上第二大银行破产案;3月12日,美国另一家资产规模超过1100亿美元、全美排名第29位的签名银行被关闭;3月19日,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出现危机,在瑞士政府的协调下被瑞银集团收购;5月1日,  相似文献   

9.
<正>1.美国银行业危机催生强监管计划2023年3月10日,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宣布关闭硅谷银行,3月12日,纽约州金融服务部以“系统性风险”为由宣布关闭签名银行,5月1日,因资金链断裂,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宣布关闭。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的总资产均超过1000亿美元,3家资产总额已经超过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关闭的25家银行的资产总额。针对此种情景,  相似文献   

10.
<正>本轮美欧银行危机,充分暴露了监管部门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对金融风险防范的不足和缺失,也反映了其应对危机的职责清晰、快速有力。2023年3月至5月,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瑞士信贷、第一共和银行相继破产或被收购,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也促使各方面深入思考,如何做才能避免危机发生,如何做才能快速化解危机。本轮危机的触发原因与以往有所不同,但在监管缺失、宏观政策冲击、内部管理不当等问题上,仍然“押着重复的韵脚”。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共和银行宣布关闭,由FDIC作为第一共和银行的接管人,同时FDIC宣布接受摩根大通对第一共和银行的要约收购当地时间5月1日凌晨3点左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宣布关闭第一共和银行,并指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作为第一共和银行的接管人,同时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宣布接受摩根大通对第一共和银行的要约收购。第一共和银行是本轮美国银行业危机中第四家倒下的银行(前三家为银门银行、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破产银行。  相似文献   

12.
<正>报告认为,硅谷银行倒闭是银行管理不善的典型案例,董事会和管理层未能有效管理风险,而美联储也未能采取足够有力的监管行动当地时间2023年4月28日,美联储发布《关于对硅谷银行监督和监管的审查报告》,系统分析了硅谷银行倒闭的原因,特别是美联储的监管缺陷。审查由美联储副主席迈克尔·巴尔负责,没有直接参与硅谷银行监管的工作人员具体实施。报告认为,硅谷银行倒闭是银行管理不善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3月8日硅谷银行爆雷,3月10日,拥有40年历史的美国硅谷银行关闭,成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破产事件。硅谷银行破产引发了信心危机,并使去美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本文全面梳理了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的脉络,包括破产的背景以及事件发展,并主要对硅谷银行破产原因进行了分析梳理。通过分析该事件,本文提出了完善针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指标监控、注意中小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和客户群的选择以及完善对高管的激励与监督等相关建议。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该研究对促进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更好地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夏天全面爆发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引起了全球目光的关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说:这是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中,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宣布停业甚至破产,金融机构亏损不断放大;银行大量资产减计,中小银行可能面临破产的命运。华尔街金融机构危机对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美国一手创立的“美元-华尔街”体系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夏天全面爆发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引起了全球目光的关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说:这是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中,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宣布停业甚至破产,金融机构亏损不断放大;银行大量资产减计,中小银行可能面临破产的命运。华尔街金融机构危机对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美国一手创立的“美元-华尔街”体系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3月8日,硅谷银行宣布出售资产造成亏损18亿美元并寻求再融资,引发市场担忧。本文就硅谷银行破产问题,聚焦美国如何快速扑灭三家银行“火情”给出八个理由。  相似文献   

17.
刘霄羽 《银行家》2023,(8):77-79
美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接连爆发危机 自2023年3月以来,美国已有三家地方性商业银行由于挤兑被迫变卖亏损的债券资产组合而宣布破产清算或被监管接管.他们分别是银门银行(Silvergate Bank)、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和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  相似文献   

18.
<正>在目前银行业危机只是零星偶发的情况下,美联储还有一定的应对空间,但是如果危机进一步蔓延,则其政策选择面临的难度将陡然上升2023年3月下旬的美联储议息会引发了格外关注。自3月上旬以来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相继破产倒闭,引发了市场对银行业风险的担忧。这使得美联储货币政策从此前的增长、通胀两难困境升级成为增长、通胀、金融稳定的三难困境。不过,在这次议息会上美联储最终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75%至5%之间,至此该基准利率已经达到了2007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颜色  辛星  滕飞 《金融研究》2015,484(10):113-130
当银行危机到来时,政府是否应当进行干预?政府干预对银行业会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在金融史研究中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1934年白银风潮冲击下中国大规模的银行危机为背景,对比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两个金融中心上海和天津的银行业同业组织在危机中的表现,发现天津银行业同业公会成员相比于非银行同业公会的成员受到了更严重的挤兑危机,且在危机期间放款额出现了更显著的下降。而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则没有受到大规模挤兑,且反而在金融危机期间扩大了信贷规模。本文认为是由于政府干预程度的不同导致了津沪两地银行同业公会的不同表现。具体机制为:其一,政府干预推动了银行业信息公开,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恐慌和挤兑;其二,政府干预下银行组织承担了更多的财政义务。  相似文献   

20.
颜色  辛星  滕飞 《金融研究》2020,484(10):113-130
当银行危机到来时,政府是否应当进行干预?政府干预对银行业会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在金融史研究中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1934年白银风潮冲击下中国大规模的银行危机为背景,对比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两个金融中心上海和天津的银行业同业组织在危机中的表现,发现天津银行业同业公会成员相比于非银行同业公会的成员受到了更严重的挤兑危机,且在危机期间放款额出现了更显著的下降。而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则没有受到大规模挤兑,且反而在金融危机期间扩大了信贷规模。本文认为是由于政府干预程度的不同导致了津沪两地银行同业公会的不同表现。具体机制为:其一,政府干预推动了银行业信息公开,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恐慌和挤兑;其二,政府干预下银行组织承担了更多的财政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