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妤鑫 《活力》2022,(9):49-5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方向。乡村治理、法治、德治是我国传统社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至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下,沿革下来的“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石,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法治、德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格局,极大促进了我国新时代乡村的发展步伐。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新时代乡村治理、法治、德治融合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其次分析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希望对促进我国新时代乡村发展治理、法治、德治融合体系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强调,“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与乡村善治:基于"三治融合"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善治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供给与资源输入,还依赖于乡村社会自身的秩序生产.基于社会资本的崭新视角为探索乡村善治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证据.通过对乡村治理演化轨迹和现实困境的深入诠释,为因地制宜引导社会资本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分别论述了社会资本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协同互动关联,旨在揭示社会资本与乡村善治的内在逻辑联系.聚焦社会资本,为推进农村体制改革、提升乡村治理绩效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新时代,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回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重要举措。民族地区乡村因其特殊性导致了治理的复杂性,对民族地区乡村"三治"进行研究能对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供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文章立足于法理学的研究视角,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的维度,试图架构研究民族地区乡村"三治"的初步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浙江省从2018年开始,按照分类指导、分层提升的原则要求,每年在全省近2万个农村社区(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共有农村社区19797个)开展引领型、完善型、提升型等3类农村社区的示范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6.
刘慧文 《经济界》2023,(3):89-96
韧性治理是一种针对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环境而提出的治理模式。将韧性理论引入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价值不仅在于从现实的角度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诉求,更在于锚定了建构治理主体的价值基础、发挥制度优势的实践方向。以韧性理论视角强化“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开展乡村韧性治理的系统性研究,有利于为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寻求与扰动冲击相耦合的适应性转型路径,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治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平湖地处东海之滨,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北接上海市,南濒杭州湾,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金平湖”美誉。2017年平湖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以来,确定了“以农村基层党建为统领,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的实验主题,按照“同心党建、立体共治”的总体思路,深化“三社联动”,促进“三治融合”,打造“新乡邻”社区,探索和建立多方主体参与社区共治和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实验区创建过程中,平湖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大治理”工作格局;通过培育多方主体,完善“共治理”社会体系;通过强化机制创新,营造“善治理”发展氛围。经过两年的打造,平湖市进一步拓展了社区协商渠道,培育发展了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引导村民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打造了一批乡邻服务点、乡村治理能手和特色治理项目,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下一步,平湖市将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浙江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分类指导和示范引领,加强社区治理专业力量培养,建立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加快总结提炼社区治理品牌,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本期推出平湖市农村社区治理特色创建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强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有机结合,也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一个时代课题,也是一个探索实践,所以基层党组织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构建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城乡融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实现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在乡村管理方面,这是城乡融合的重点,存在着诸如数据收集困难和强化三大部门(自治、法治和良好管理)“侵蚀”等迫切问题。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严重地依靠着关键的理念。本文从三要素管理融合、要素双向流动、农村发展结构的改革、农村管理的低效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梁荟  周乐 《乡镇论坛》2020,(1):8-1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江苏是全国最早以立法形式规范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省份。1992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村委会选举工作的若干规定》,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江苏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江苏省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于2000年8月和2001年7月先后出台。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快,新修订的《江苏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于2019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推进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的地方性法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江苏特点。本刊详细解读江苏省如何从制度设计、操作程序、保障监督等方面有效破解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存在的难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邹茂景  毛玉玲 《活力》2023,(6):175-177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乡村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无论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还是治理手段方法的有效性均有所提升,实现了多元主体共治的新局面。乡村治理应以推动乡村振兴为目标,并按照乡村振兴要求进行创新。新时代,乡村的发展形势多变,这给乡村治理带来更多的挑战。因此,要结合乡村振兴需求,根据乡村发展现状和乡村发展规划,积极探索乡村治理创新途径。目前,我国乡村治理过程中依然存在治理体制不完善及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等方面的问题,难以满足基层群众的综合性需求,同时也会给乡村振兴带来不利影响。面对这些方面的挑战,应增强乡村治理主体合力,健全农村组织体系,并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以此来为乡村治理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乡村治理的创新。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乡村治理创新的必要性,并就乡村治理创新途径进行探究,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始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自秦朝到清末,历代统治者在国家治理中一直奉行“皇权不下县”的治理理念.县以上由国家委派官吏治理,乡以下则采取国家输出法律制度,依靠地方乡绅和宗族制度来管理。直到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专制统治体制的瓦解.传统的乡村治理体系受到严重的冲击.农村直接进入国家的视野.开始打破“政权不下县”的传统.将国家乡政权力体制下沉至传统的农村基层社会.历经清末、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等阶段乡村组织体系的改革发展。政府将农村社会纳入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基层农村社会处于国家权力支配之下。行政力量在农村发展中占据着主导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乡村开始探索走上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道路.对基层社会管理实行“乡政村治”模式.在农村建立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并从法律上明确了村民委员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维护了国家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又保障了乡村社会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民主建设当中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成为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14.
《乡镇论坛》2020,(2):11-12
福鼎市是福建省宁德市所辖县级市,共有13个乡镇、3个街道、1个开发区,34个社区居委会和250个建制村。多年来,福鼎市坚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德工作的重要指示,绕“坚持基层党建引领,探索建立善治、自治、法治、德治、共治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提升农村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一实验主题,在探索完善新型社区治理结构和机制、乡风特色治理和服务路径、为民惠民的服务体系方面力求实效,着力创新农村社区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5.
彭军 《乡镇论坛》2013,(35):8-8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幸福村落”建设,通过合理划分“村落”,细化农村自治单元,依托村委会等自治组织,网罗乡村能人,建立和完善了以“一员八长”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的组织体制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制度机制,强化了对农村社会的治理和农民群众的服务,效果很好。秭归“幸福村落”建设找到了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也为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重要借鉴。在积极稳妥推进中,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农村社区治理工作的地位它不仅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而且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村庄良性转型的积极举措。农村社区治理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搭建组织架构、组织村民自治,到开展社区服务、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等,都属于农村社区治理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梁伟萍 《活力》2023,(11):19-21+25
中国共产党是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直接影响乡村治理的效能。在国家面向农村发展提出乡村振兴新战略、新要求的同时,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导向尚未获得全面贯彻,部分地区的农村党组织有弱化、虚化与功能边缘化的倾向,建设内生能量驱动的乡村治理体系任重道远,探寻党建引领嵌入乡村治理从而推进乡村善治的做法时不我待。本文基于自下而上的乡村治理逻辑,通过研究党建引领下乡村治理制度体系功能调适的实践逻辑,提出乡村治理主体优化、乡村治理网络重构、乡村内生力量激活三大策略,旨在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嵌入乡村治理工作的内生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社会场域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丁圣梅 《活力》2022,(22):115-117
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保障人民根本权益的重要手段。法治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制度,农村基层的建设和管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保证。它既能保障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有效推进社会的发展,又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目前,我国的农村法治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农村干部法治意识薄弱、法律宣传不到位等。要从强化党的领导、完善立法、提高基层干部执法能力、加大法治宣传力度等方面着手,促进乡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史小薇 《企业导报》2012,(4):132-133
研究农村社会在法治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探索和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应全面贯彻法治原则,在培育农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健全农村法律制度和整顿司法秩序,引领农民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浙江、福建、江苏等农村地区出现了大批的电商公司。从宏观向微观、由经济向社会的转变,电子商务将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工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实施。通过对农村电商驱动下的乡村治理机制探讨,初步认识到了农村电商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乡村发展实际,归纳我国农村电商环境下的乡村治理困境,包括产业基础薄弱、人际关系弱化、政府权力弱化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治理进行路径探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