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领导高校发挥人才培养职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保障。新形势下,随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对“以人为本,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高校基层党建引领资助育人的实践路径进行探析,为创建高校基层党建引领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径和全面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机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导师和辅导员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体,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在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生工作中发挥突出作用。在高校二级学院层面,围绕研究生思想状况和培养特点,搭建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平台,在思政教育、学术科研、校园生活、职业发展四个层面,构建“一心双翼四环”的研究生育人模式,实现育人资源优势互补,对工科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协同育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教育需求、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重要途径。学习者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三个方面的诉求,是推动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强大推动力。进行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内容、培养路径方法和最终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协同育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教育需求、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重要途径。学习者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三个方面的诉求,是推动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强大推动力。进行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内容、培养路径方法和最终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实践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五育并举”、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作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核心载体之一,为学校人才培养、实践能力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就是创新能力,因此通过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饭到家”创业项目的培育过程,梳理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和发展,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一步创新育人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校育人急需重视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政治要求,思想价值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而心理需求层面的满足能够更好地进行思想引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深入探究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与关键连接点,最终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强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合二为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能够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与价值,促进大学生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穆标 《中国就业》2024,(3):70-72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全育人”秉持着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则,旨在建立完善的高校育人体系,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文章从“三全育人”理念出发,分析了江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缺失,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员协同育人、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江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为江苏高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8.
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高职院校实现课程思政创新性转变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建筑材料》的课程模式和教学体系,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通过设立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企业教师“三元互动”的育人主体,创新专业知识和思政课程的融合途径,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灵活制定教学方法,拓宽学习路径,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三全育人”视阈下安源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创新性与可行性。通过育人要素的多方整合,构建“启航、引航、护航、远航、续航”为主要内容的高校“五航”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赋能大学生争做新时代青年。突出党建引领、利用安源红色文化特色激发高校红色基因教育活力,放大红色文化育人成果的品牌效应,增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工作的协同机制与配套措施等路径,为地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机制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校企协同育人既是职业教育领域培养专门人才的一种重要模式,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三高四新”战略的内涵解读以及对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类型、现状进行剖析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与举措,冀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三高四新”战略、打造职业教育高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范式。  相似文献   

11.
创新时代迫切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破解现阶段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路径,是当前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中医药院校应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的角度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改革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构建优秀的创业师资队伍,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积极开展创业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培育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固有使命,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工匠精神的方式之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社会场域对工匠精神价值认知偏差,工匠精神功能性缺位以及工匠精神培育中师生的主体性隐退等现象。对于以“做中学、做中学”为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而言,要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以劳动教育为出发点,设计“进阶式”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多元协同的实践育人平台,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完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刘晓峰 《中外企业家》2013,(2Z):242-243
共管理学是一门产生并最终服务于行政实践活动的应用型学科,公共管理本科生的培养应当做到理论与实践兼顾,笔者认为其突破点在于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但是不少高校在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相关制度缺乏、科研氛围较差的问题。安徽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系这这方面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组织公共管理读书会、开展本科生精英培养计划以及实施假期调研计划的方式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4.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四导十育”育人体系。辅导员导理想信念、专业导师导职业生涯、企业导师导工匠精神、校友导师导文化传承,实现全员育人。设计“舆魂—舆智—舆心—舆安—舆业—舆能”育人指南,指导全过程育人。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制定文化素质学分评价方案,实现在线数字化管理,系统助力学生全方位发展,为“三全育人”提供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两者相辅相成。第26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高校党建工作与“三全育人”高度关联,因此,探索构建教工支部党建引领“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对搭建育人平台,提升育人成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等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医教协同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是建设中国特色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由之路。临床教学基地作为院校实践教学的主战场,是落实医教协同的精髓之笔。本文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推进“一校两附院”协同育人体系建设为视角,探讨深化医教协同、注重实践育人、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北京物资学院《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团队注重以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感为价值引领,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做到强化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双提升。从具体路径看,教学团队注重提升自身思政育人能力,并与专业课内容结合,从职业道德素养、爱国主义情怀、专业报国三个方面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方法上,通过PAD教学法等多种方式的结合以及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促进思政教育内容入脑入心;通过科研反哺教学,从国家治理视角分析政府会计功能,并根据政府会计改革和研究的新进展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8,(4):254-255
本文对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究,首先分析了"工匠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阐述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本文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从思想层面加以重视,把工匠精神纳入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中去,要在校园中营造培养"工匠精神"的氛围,借助一批精专师资队伍,来逐步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9.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管理育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以某职业技术学院"蓝星职业人成长工程"管理育人特色品牌为抓手,突出政治引领,构筑德育"四重维度、八大体系",持续探索德育精准供给,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广大师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实现高职院校管育人系统化、协同化、实效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和升级,面对“大思政”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共青团作为独立运行的个体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必须与其它的育人主体、育人资源、育人环境相互协同。探索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已成为高校共青团的重点工作,本文重点将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实现研判高职院校共青团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探索总结高职院校在“大思政”背景下共青团协同育人的规律经验,着力研究并系统地构建共青团协同育人的工作方法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