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房地产业利用海外基金的发展现状 海外基金正在加快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扩张步伐,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后。2006年海外投资基金在中国的地产项目达50个,总投资达60多亿美元。海外基金在中国投资的主要房地产项目分布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成都、杭州等城市。其中北京和上海占据了绝大多数,分别为18项和23项,占项目数量的36%和46%,可见海外基金在试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过程中非常谨慎地选择了投资环境相对最好、风险相对最小的城市。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金融政策的调整,中国房地产行业遇到了严峻的融资瓶颈考验。根据国际房地产业的发展经验,积极推进房地产融资多元化,发展房地产融资市场化将是健康的发展方向。自1997年以来,中国国内的闲置资金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缺乏有效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同时,海外房地产基金纷纷调低在中国的投资风险率,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特别是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更加导致了海外基金进入的积极性高涨。  相似文献   

3.
《沪港经济》2006,(1):27-27
自从中央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宏观调控后,银根抽紧、贷款不易。上海不少房地产开发商有项目缺资金,而海外一些基金公司却有资金找不到好项目。为了促进海外基金和上海房地产企业合作,由《沪港经济》杂志社和基强联行联合举办的“海外基金与上海房地产市场”研讨会日前在上海新天地亚力山大会馆举行,6家海外基金公司和30 家上海房地产企业的高官参加了研讨会。基强联行投资管理(中国)有  相似文献   

4.
继去年房贷新政出台之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又发布调查报告,预警房地产金融过热,致使长期以来地产开发资金完全依赖银行的“输血管道”被截断,众多房地产开发商寻找新“血液”迫在眉睫!自此。地产基金被频频提及。但是它能否担起中国房地产融资创新的重任?它能连接上中国地产业已经断裂的资金链吗?而觊觎中国的海外基金能否真正被国内地产开发商广泛接纳?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韩国国内,各大金融投资机构正在竞相吸引散户投资中国基金。但经过调查之后发现,许多基金销售员对于其名下推销的中国基金股票结构和投资状况其实知之甚少。2006年中国股票型基金高于50%的回报率正在成为海外基金销售中令人难以抗拒的“金山式”广告,据统计,中国基金销量占到了海外基金总销量的三成左右。  相似文献   

6.
王凯 《新财经》2007,(3):78-79
房地产市场“限外令”出台后,外资对中国房地产的投资并没有减少,只不过转换了方式与目标。政策失效的背后,可以看到巨大的市场利益推动  相似文献   

7.
《海外经济评论》2006,(18):49-49
“如果一家外资机构在中国买了一幢写字楼,它是希望能把这幢楼迅速套现。许多外资机构游说搞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到境外上市套现,政府应该加以警惕。”近日,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在“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指出,外资在内地房地产的泡沫中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在年前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房地产发展年会——“房地产企业与国际资本对接”的圆桌论坛上,美林投资银行房地产投资副总裁邓伟、德意志银行房地产投资部中国负责人张虎跃、美国环球证券基金首席投资执行官丁大卫等国际资本的运作者们在对话中传递着一个信息,目前海外有超过百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正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虎视眈眈。国际资本尤其看好国内受到宏观调控影响的高档项目,  相似文献   

9.
根据入世协议,我国在入世后3年内允许外商成立独资房地产企业,同时合资合作房地产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近年来,由于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外资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外资进入国内房地产开发的资金达394亿元,同比增长53%;2007年1~6月外资进入房地产的资金为282亿元,同比增长68.7%。如果考虑到外国企业及个人商品房的投资,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的资金还要高很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唐志  蒋德锋 《特区经济》2004,(11):190-191
房地产投资信托,是指由政府批准成立基金,公开募集社会大众的投资资金,投资于房地产,获得的收益分配给基金份额的持有人。近一两年来,业界专家普遍呼吁,中国应该尽快制定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法,将现存的房地产基金规范成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并容许其上市。特别有学者指出:中国现在的融资环境与美国出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法时的融资环境非常相似,如地产融资困难、信贷紧缩。特别是去年6月出台的“121号文件”中,  相似文献   

11.
<正> 投资基金是把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汇集成一笔基金,由专家进行经营和管理,专业从事投资之称谓。投资基金在国外也称信托基金、共同基金或互惠基金等。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崛起与迅速发展,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和投资形式,其优越性和积极作用日益明显。 一、中国投资基金的发展 投资基金在我国起步于1987年前后,首先是由熟悉海外业务的金融机构在海外组建“中国概念基金”开始的,如招商局中国基金、(China Merchant Di-rect Investments Fund)、中国工业投资基金(CMEC China Industriall Fund)等。随着中国涉外基金业务的迅速发展,国外基金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并积极介入中国的实业投资、证券和基金市场,许多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中国投资基金”,其形式除了海外独资管理的基金直接进行投资外,还有与中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和管理的海外中国投资基金,海外基金委托中国金融机构管理等。基金的发行方式又分为项目筹措和一般筹措。海外基金的发展,是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新里程碑,是我国金融、证券和基金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是我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筹措资金的另一重要手段和工具,由于基金不同于贷款,它没有固定的利息支出,它回避了使用传统的信贷资金来建设项目的利息风险和  相似文献   

12.
袁燕 《西部大开发》2010,(1):48-48,44
2009年三季度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异常升温,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房价也快速上涨。外资对中小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也重现增长态势。本文分析了中小城市外资房地产投资增长的原因,提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投资房地产业的潜力巨大,能够获取高额的利润,成为外资房地产企业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动因,加之房地产投资体制改革已见成效,而且有各项利好政策驱动,为外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进入营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一方面,外资房企进入有利于国内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外资房企进入也必然对本土房地产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而且外资房企的大量涌入也会加大金融危机爆发的隐患.面对外资房企,我们的对策应该是利用其优势,规制其不足,从而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积极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郭莉 《首都经济》2007,(11):14-15
在强烈的财富效应诱惑下,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正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份投资市场。过去的三年,一些私募股权基金航空母舰先后进入中国市场,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收购行动。在外资争先抢滩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同时,中国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虽然还未成气候,但也已成“星星之火”:先是券商版的PE业务试点工作——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获准开展股权直投业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8月26日,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原“顺驰置业”)、软银亚洲投资基金、美国凯雷投资集团在北京举行了战略投资签约仪式。软银亚洲、凯雷集团分别投资3000万美金和1500万美金,占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15%和7.5%的股权。这是迄今为止世界顶级投资机构首次与中国房地产中介企业进行合作,海外资金第一次将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扩大到了“三级市场”领域。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7,(50):18-19
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最近出现了一些耸人听闻的看法。一些人认为,住宅市场已显示出发展为泡沫的迹象,这可能会带来巨额银行坏账。另一些人警告称,即将有大量楼盘涌入写字楼市场。 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好消息是这两种说法都没有出现,坏消息是外资集团投资中国房地产实际上已变得愈发困难。  相似文献   

17.
林华 《沪港经济》2006,(3):16-17
普华永道最新报告指出,未来两至三年内,海外投资者将斥资150亿美元,购买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而投资中国银行业中的不良房地产项目,则一直是众多海外基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8.
城市房地产业的竞争正日益变得激烈,理性而聪明的投资者可以将目光投向农村这块庞大而又亟待开发的市场上。投资农村房地产业开发,可以规避风险,获得更大收益。现在农村房地产市场的资本需求也是旺盛的。农民集体住宅需要资金;城市居民“第二套住宅”需要资金;乡镇企业规模扩大、产业发展也需要资金。农村房地产市场融资渠道也是广阔的,如房地产信托、项目融资形式、上市融资和地产基金等。投资农村房地产业。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9.
2003年6月至今,随着"央行121文件"和"土地公开招标"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家不断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不仅使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自有资金门槛提高至35%以上,而且使房地产商感受到了近年来最严峻的资金寒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企业开始寻求新的融资途径和融资工具,如机构投资者参与房地产投资,卖方阶段性股权融资,上市融资,海外融资。而其中最为活跃的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本文在借鉴和参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运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现状,论证了我国推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必要性,并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设立和运作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和构想。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6,(28):15-16
中国政府上个月两度宣布新措施,拉开对房地产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中国媒体认为,无论“国六条”或“国十五条”只针对中国开发商、银行和地方政府,对外资炒楼缺乏防范,客观上外资已经促成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