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品牌竞争力就是要规避产品本身的局限性,从而找出产品在商品力方面的竞争力。在质量竞争阶段,体现的是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品牌的意义不大。当成本优势不复存在时,我们就要寻找产品的差异化,这时营销的意义就非常大。 相似文献
5.
当前,企业员工工资上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物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与用工效率低下的双重压力。不过,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也有利于倒逼企业创新和改进物流效率,进而通过提高用工效率来转移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困境。因此,物流企业一定要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如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惩罚制度,鼓励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员工为企业多做贡献。物流企业一定要认识到劳动力成本上涨的积极因素,加快信息化提升步伐,一方面通过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高效物流,推动企业从传统物流业经营模式向智能物流转型;一方面通过培养物流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以新的思维经营物流,发展物流,促进物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快物流企业转型。 相似文献
6.
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形成了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也因此遭受很多国际贸易壁垒,如反倾销、SA8000等,于是多方观点认为应该发展竞争优势。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角度,当前应该保持比较优势,同时向竞争优势转化,二者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广东加工贸易对广东产业结构升级的正面效应为论据,阐述了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依靠建立在现有的比较优势基础之上形成的竞争优势来实现。同时文章指出,在这一升级优化过程中,政府的恰当定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前家纺行业出现较严重的商品同质化现象,消费者对品牌概念理解不深.国内市场上有优秀品牌,却没有国内外知名品牌.经过调研国内家纺行业现状,对国内中大型家纺品牌升级和营销的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借助竞争四要素对具有共性的中大型家纺品牌企业的营销战略形势进行研究.研究结论为国内家纺品牌走出混战局面,走出国内市场提供一定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厉春雷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1,(3)
品牌是产品高度同质化时代进行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企业必须通过品牌获得产品识别,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同,进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品牌建设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文化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 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是竞争的普遍规律。品牌竞争也不例外。在变幻莫测、瞬息万变的竞技场上,昙花一现的品牌数不胜数,名噪一时的品牌不在少数,而经久不衰的品牌则可谓凤毛麟角。下面介绍的世界知名大品牌,它们经历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时间考验,跨越了经济和市场的疆界,成为我们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进入了产品知名度的最高境界,成为同类产品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2.
13.
企业的品牌建设及品牌营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品牌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品牌是代表企业或产品的一种视觉的、感性的和文化的形象.它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之中代表企业全部内容的一种东西.它不仅仅是商标标志,而且是信誉标志,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品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或服务,而是一个组织、一种象征.如果把品牌当作一种组织,则强调它与企业人员、文化、项目和价值观念的联系.这种建立在企业组织联系基础之上的品牌概念最具有亲和力,它也是竞争对手最难模仿的.如果把品牌当作一种象征的话,则能够为品牌识别提供一种凝聚力和结构体,使得品牌易认易记.因此,品牌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一种感受,它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 相似文献
14.
15.
17.
最近,跟一位自主品牌车企操盘手聊起品牌升级的话题。如登高山是谈话间他反复提及的一个词,这显然来自于他的切身感受。他对我说,自主品牌升级势在必行,但绝不是一项简单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当局者清。以吉利、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升级运动始于2008年,3年来这些企业凭借可贵的勇气、毅力和能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与此同时,舆论圈子里也渐渐开始流行一种盲目乐观的看法:只要敢想敢干,自主品牌升级并不难。我想,这反倒 相似文献
18.
19.
在21世纪的市场营销中,竞争越来越擅长于快速复制创新,产品和价格对品牌的竞争优势几乎不起作用,情感在交换的价值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因此,激起和满足目标顾客的情感需求,创造品牌独特的情感性价值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品牌情感性价值由三个要素即信赖、体验、精力组成。相对应地,创造品牌情感性价值,提高品牌忠诚度有三大策略:保持品牌标识和品牌形象一致,深度沟通和关注细节。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在,几乎没有企业家会否认品牌所带给企业的好处,品牌可以为企业保持和吸引顾客,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阻击竞争对手,获取竞争优势等方面提供近乎没有穷尽的力量。但是我们也看到,曾几何时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产品消失之后,企业也跟着消亡,而且这种事例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