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耿欣 《南方金融》2012,(11):86-88,95
近年来,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都意识到了普惠制金融体系对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金融稳定、优化金融机构业务结构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金融创新促进普惠制金融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普惠制金融的理论及实践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普惠制金融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合理的制度和规则设计、完善金融机构组织设置和定位、建立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等。通过这些渠道,可以有效分散信贷风险,从而更好地服务弱势群体,实现资金供求两方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普惠金融体系与和谐金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金融体现的是统筹兼顾,协调一致,公平正义,兼顾各方利益,包括金融供给方权益的原则.普惠金融体系是和谐金融的一种体现,构建普惠制的金融体系是我国金融领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商洛市是我国实行小额扶贫贷款最早的地区之一,然而,这种惠及民生的贷款增量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市小额扶贫到户贷款中70%属于"转贷"。一方面是国家极力推动的"普惠制金融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却是"普惠制金融体系"构建中的小额信贷增量在实施地区中的逐年递减。基于这一现象,本文从商洛市小额信贷的视角出发,探讨建立"普惠制金融体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金融排斥是指社会中的某些群体由于多种原因难以进入金融体系,缺乏或没有能力以恰当的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本文主要介绍了金融排斥的涵义及延伸,我国的金融排斥现象,以及其形成原因,同时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关于解决金融排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金融排斥:形成、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排斥是指社会中的某些群体由于多种原因难以进入金融体系,缺乏或没有能力以恰当的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本文主要介绍了金融排斥的涵义及延伸,我国的金融排斥现象,以及其形成原因,同时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关于解决金融排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的总体运行态势、正规金融的运行状况和非正规金融的运行状况三个方面对我国普惠制金融体系的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体系、培育新型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和规范非正规金融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普惠金融是时下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农村的普惠制金融建设更是普惠制金融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本文着眼于农村普惠制金融的构建,首先阐述了构建农村普惠制金融体系的必要性,之后对普惠制金融进行了界定。在第三部分从市场和政府两个角度着重阐述了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和构建农村普惠体系的种种障碍,在最后一部分针对现存问题为我国构建完善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普惠金融的概念是2005年由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提出的,是以小额信贷为主体,将对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金融服务有机地融入金融体系中,这种包溶性的金融服务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特别是贫困、偏远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使过去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的大规模弱势群体获益。普惠金融满足弱势化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9.
赵明光 《西南金融》2007,(10):39-40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变以及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面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尤其是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突出,资金外流趋势加剧,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支持的需求极不适应。因此,有必要强化和树立普惠金融理念,建立、完善普惠制金融体系,以惠及迫切需要金融支持与服务的弱质地区、弱质产业和弱势群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意义上,普惠制金融与农村金融和小额贷款构成了捆绑性概念。更为一般的定义是,普惠制金融涉及一切被金融市场挤出的融资需求。本文按照这一定义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普惠制金融是介于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合作金融形式;第二,合作的边界决定了普惠制金融操作的社区性质;第三,由于正规银行体系的操作逻辑遵从内部评级和历史信用记录对借款人进行"定价",其结果必然构成挤出效应——相当一部分弱势主体实际上通过金融体系完成了向强势融资主体的资金提供;第四,被挤出的弱势融资主体不仅仅存在于农村金融领域,大量中等收入以下的城市居民和小企业亦事实上需要普惠制金融加以覆盖;第五,在中国,普惠制金融体系的构建必须且只能立足于金融增量改革。  相似文献   

11.
谢欣 《银行家》2011,(1):112-114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实现"包容性增长"成为热点话题。孟加拉的"穷人银行"开创了小额信贷发展的里程碑,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如何挖掘崭新的金融手段、创造特色的金融服务模式、助力贫苦人口脱贫、形成普惠制的金融体系成为了近期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2.
吴剑  孙蓉 《保险研究》2020,(3):41-54
作为促进金融公平的主要方式,农村普惠保险发展应基于对普惠理念的认识及配套普惠政策的支持,从形式普惠向实质公平转变。在罗尔斯主义视角下,普惠理念是发展普惠保险和制定普惠政策的价值前提,具有"最弱势群体利益最大化"的公平内涵。本文采用我国2008~2015年31个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GMM)进行估计发现:具有普惠理念的普惠政策,能对农村普惠保险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不具有普惠理念的包容性保险发展,则对农村普惠保险发展促进作用不显著;农村平均低保标准对普惠保险发展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普惠政策开展的第一年对农村普惠保险发展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但其效力会随时间而减弱,甚至呈抑制作用。故发展农村普惠保险,应重视普惠理念,聚焦弱势群体利益,制定适度刚性、易于监管的普惠政策,并适时做出调整、完善及改进。  相似文献   

13.
徐力 《中国金融》2021,(5):53-5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商业银行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亦是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14.
普惠的核心是公平、正义.普惠的存在是为了消除人生差异、社会和谐共处,不使弱势群体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普惠这种制度安排需要把握两大问题:普惠的覆盖面和普惠实施过程中要消除的障碍.普惠金融是普惠制度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化,也是实现普惠制度的重要途径.中国式的普惠金融的突出特点是:组织结构层次分明,运作机制点面结合,实现目标精准扶贫.目前,建立和发展普惠金融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变化,普惠金融本身的功能正在发生变化,普惠金融的作用面涉及全球,普惠金融的普惠也将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5.
李涛  徐翔  孙硕 《金融研究》2016,430(4):1-16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实现了更快的发展。普惠金融究竟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这种影响是否随着各个经济体的经济社会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基于跨国截面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充分考虑了普惠金融内生性问题的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普惠金融各项指标中,仅有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这一金融中介融资指标对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着稳健且显著的负面影响,其它普惠金融指标并没有稳健且显著的影响。进一步考虑到各个经济体不同的经济社会状况,本文发现,在初始人均GDP水平更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更长、法治水平更高或中小企业规模更大的经济体中,个人在银行账户或储蓄卡、电子支付或银行账户购物以及借记卡等方面的使用率等个人金融服务方面的普惠金融指标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17.
农村金融是国家和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的焦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应该说长期以来致力于为"三农"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特别是2007年农业银行新一届党委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18.
19.
王颖  陆磊 《济南金融》2012,(1):4-10
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转折点,中国的经济金融运行出现了诸多新迹象,其中的突出问题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一方面,银行业总资产突破100万亿元,相伴随的却是连续两年的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难;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期和负利率背景下,银行业获得了较高的利润。据此,本文提出如下观点:第一,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的滞后性导致了融资集中和系统性风险积聚,过多的金融资源集中于政府项目和投机领域;第二,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有助于通过分散金融资源配置以换取更为稳定的金融环境;第三,如果金融业侧重中小经济主体融资,则整体盈利水平还将进一步提高,其主要盈利来源将从数量扩张转向风险溢价。  相似文献   

20.
普惠保险及其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普惠保险已走入人们视野,但其概念尚不明确。界定普惠保险概念应首先明确普惠理念是什么?本文对当前主流公平观进行辨析,发现罗尔斯主义公平观更符合中国普惠政策,因此,以罗尔斯的"最少受惠者利益最大化"作为普惠保险的基本价值理念,给出了普惠保险的概念。本文分别通过对中国普惠保险与包容性保险的整体发展水平(2008~2016年)和分地区发展水平(2008~2015年)的测算及比较发现,中国普惠保险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包容性保险发展的整体水平差距明显,且这一差距还在不断加速扩大;而各地区的普惠保险发展水平都大幅低于当地包容性保险发展水平,且不一定与当地经济发展完全挂钩,地区间普惠保险发展趋势也各有异同。同时,我们认为,普惠保险发展可能是由特定社会观念下的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并能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普惠理念的真正认同、接受与践行。本文研究结论对普惠保险研究以及今后普惠保险政策制定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