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地流转对农户农业机械使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基于2016年湖北省农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反事实分析框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机械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土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显著影响,土地转入会显著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9.94%,水田转入和旱地转入会分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10.21%和3.71%;土地转出会显著降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9.4%,水田转出和旱地转出会分别降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9.7%和8.83%。土地规模效益导致土地流入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上升效应大于土地转出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下降效应,而不同类型耕地作业难度差异会导致水田流转和旱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作用效果有所区别。研究结论: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程度,需要鼓励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加快适度规模经营的步伐,继续加大对农机补贴的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究宅基地退出在脆弱性视角下的减贫效应,厘清宅基地退出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作用路径。研究方法:基于2019年安徽金寨的微观调研数据,构建广义可行最小二乘法模型,基于期望贫困对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宅基地退出的减贫效应,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宅基地退出影响贫困脆弱性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1)在现行贫困标准下,有18.66%的农户面临未来陷入贫困的风险;(2)宅基地退出具有显著减贫效应,能够有效降低农户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通过PSM方法消除“自选择”偏误后结果依然稳健;(3)宅基地退出通过增加农户生计资本和改善生计策略来降低贫困脆弱性。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宅基地退出与扶贫的联动机制,改进返贫预警的识别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相对贫困的治理事关全国共同富裕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文章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2020年数据,使用预期贫困脆弱性方法测算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相对贫困脆弱性,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社会资本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较2018年农户相对贫困发生率下降了1.13个百分点,务农型农户的相对贫困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农户,分别提高了5.83个百分点、7.43个百分点;中国农村相对贫困多以暂时贫困为主,占比20.24%,远高于长期贫困的12.83%。(2)社会资本对缓解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具有正向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社会资本在农户生计策略转型中能够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尤其对务农型农户的缓解效果最为显著。(3)个人及家庭特征、村庄等因素对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脆弱性理论,文章结合农户生计风险及外部环境冲击,构建社会资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缓解分析框架,并采用基于预期贫困脆弱性方法识别农户相对贫困,按照不同生计策略进行分类,探索社会资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安徽、山东各区县的596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了土地托管对于作为土地托管委托方的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托管可以显著提高委托方的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其中,农业收入的提高是通过增加亩均粮食产出和降低农资及生产服务价格实现,非农业收入的提高是因为土地托管能够有效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应进一步增加对该模式的推广及政策支持、有效防范土地托管经营风险和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5.
农户创业有利于实现农民的稳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文章基于中国社会状况调查(CSS)2019的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探究分析了数字技术采纳对农户创业的影响效应,并引入土地流转这个关键变量,分析其在两者间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数字技术采纳会显著促进农户创业,在更换模型和更换核心自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土地流转在数字技术采纳和农户创业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强化了数字技术采纳对农户创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可知,数字技术采纳对农户创业的促进作用在不同代际、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地区存在异质性。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农户创业,要进一步强化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并不断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2021,(8):80-88
本文利用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三阶段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测量了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并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检验了医疗保障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医疗保障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效应对于不同禀赋以及不同区域的家庭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中,暂时性贫困以及处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家庭可以通过医疗保障显著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但是对于慢性贫困和不贫困家庭以及东部地区的农村家庭而言效果则并不显著。此外,医疗保障政策主要通过社会网络和人力资本等渠道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产生影响。以上研究发现在稳健性检验和采用其他回归方法后依然成立。据此,本文认为,医疗保障是降低我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重要途径,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医保投入力度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讨农地流转中的政府作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贵州省608户农户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政府作用对转出户的收入效应,并进一步对比不同干预形式影响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1)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可以分为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受到两种干预的转出户分别占比82.21%和13.70%,当前以直接干预为主;(2)直接干预影响交易实施,促成农户与企业、合作社之间的流转,间接干预影响交易环境,促成农户与种植大户之间的自主流转;(3)政府干预农地流转中,转出户的租金收入未能完全补偿农业收入的减少,非农收入和总收入均未明显提高,即使将租金提高到农户期望水平,转出户土地报酬不再显著减少,总收入仍未明显增加;(4)与间接干预相比,政府直接干预下农户的农业收入更高,租金、非农收入和总收入的差异为正但不显著。研究结论:政府作用虽已内嵌于农地流转交易中,但政府干预下的对转出户的增收效应尚不显著,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果差异不大,仅依靠合理显化租金不足以促进农户增收,实现农户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地流转的现状,研究该区域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方法]以内蒙古3市为研究区,利用调研数据,并借助Logit模型分析农户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计算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倾向值得分,运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法(PSM)计算了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结果](1)土地流转转入主要受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影响,且为正向影响;土地流转转出主要受家庭人均资产价值的对数值、家庭非农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庄土地流转价格的影响。(2)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较流转前而言,农地流转能够使转入户家庭收入有效增长0.202 0万元,使转出户家庭收入有效增长0.244 1万元,因此,农地流转对转出户家庭收入增长影响效应要大于转入户。[结论]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应根据区域农地流转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鼓励农户参与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即将到期之际,分析新一轮退耕还林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净效应并揭示其内在机制。研究方法:理论上阐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的作用机理,基于赣南、鄂北地区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无论是否包含退耕补贴,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收入有正向影响;(2)退耕林种对农户收入的作用机理不同:种植经济林的农户增加了林果业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减少了工资性收入;种植生态林的农户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进而提高总收入水平。研究结论:新一轮退耕还林加快了农户生计转型的进程。政策实施5年后,农户形成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且稳定的生产方式,为补偿政策的逐步退出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成为未来反贫困工作的核心。而自然灾害的冲击,是其重要的风险因素。本文首先在理论上详细探究了自然灾害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机理,其次基于2010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FGLS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然灾害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灾害显著地增加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从农户个体和家庭特征的异质性分析来看,政府补贴、多元经营、高受教育程度能够减轻自然灾害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在更换贫困线及脆弱线标准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家庭收入因素是自然灾害影响贫困脆弱性的重要途径,农户健康、交通运输因素次之。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本文建议要重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监测,加大保险力度及完善路面交通体系,并倡导农户开展多元经营、提升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1.
正确把握负债与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关系,有助于为精准扶贫和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提供政策量化依据。文章借助CHFS2017年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分析了农户家庭负债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家庭负债与家庭贫困脆弱性呈现出显著的"U"形曲线关系。即当家庭负债低于一定临界值时,随着家庭负债增加会显著降低其贫困脆弱性,但随着负债的进一步增加超过临界值时,则会显著提高家庭贫困脆弱性。同时还引入家庭负债二次项,求出该"U"形曲线拐点对应的家庭负债的1.62万元。另外,农户家庭的农业负债、工商业负债、房产负债与其贫困脆弱性同样呈现出显著的"U"形曲线关系,其拐点对应的负债依次为1.18万元、2.37万元、1.46万元。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民群体内部福利变化程度与福利差距。研究方法:在实地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熵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测定农民福利功能性指标的权重,并在此之上构建失地农民福利指数,并测度其变化及群体内福利差距大小。研究结果:(1)以广东省为例的研究表明,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民总体福利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福利指数水平较低,远低于0.5;珠三角、粤西的失地农民福利改善明显,而粤北变化不大,粤东有所下降。(2)基尼系数、泰尔指数、阿特金森指数反映的失地农民内部福利差距在流转后进一步拉大,省内4大区域间的福利差距在流转前占比较小但流转后显著变大。研究结论:运用二维赋权法和三类不平等指数量化分析失地农民内部福利变化与福利差距更为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因果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供实证依据和有益启示。研究方法: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了多维相对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BP神经网络赋权模型和双界限法测度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然后使用工具变量法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土地流转显著减轻了农户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且土地流出对5个子维度的相对贫困均存在稳健的减贫作用,而土地流入的减贫效应主要集中于家庭可行能力、发展机会、社会保险3个维度。(2)土地流转主要通过优化农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实现多维度的减贫效应。(3)土地流转对西部地区和农业产值较低县域的农户,以及家庭劳动力年龄较低和土地价值较低的农户的减贫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土地流转有助于提升相对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培育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其福利效应可以缩小地区间和人群间差异。基于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统一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精准识别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不同时期土地要素对贫困的可能影响,评估土地要素对绝对贫困的帮扶效果,为推进土地要素更为精准地实现相对贫困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要素对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均具有较为突出的影响;(2)土地要素扶贫政策全面展开后,土地要素的资源和资本禀赋得到了有效改善,土地资本禀赋具有更为突出的未来改善潜力;(3)土地要素的资源和资本禀赋在各个时期都体现出了对贫困的异质性影响,资本禀赋相较于资源禀赋对于贫困均具有更强影响。研究结论:无论是在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治理中,均需高度重视土地要素的突出作用;在过去的扶贫攻坚战役中,一系列土地要素扶贫政策已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未来的相对贫困治理中亟待进一步促进土地要素禀赋改善,特别要着力重点提升土地要素资本化水平,从而有的放矢地推进更为精准的相对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把握土地转出农户主观福祉现状,分析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生态资本和心理资本的7维生计资本对土地转出农户主观福祉影响规律。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与有序响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转出样本农户的主观福祉普遍较高,非农型农户对土地转出后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最高的比重最大,土地转出农户主观福祉整体上呈现中西部递减的趋势;(2)土地转出农户身体状况越好、拥有汽车或大型农机具数量越多、越易贷款、加入农民合作社、同村亲戚数量越多、土地地力越好、生活自信心越高、面对挫折抗压韧性越大,其主观福祉越高;(3)对纯农型农户主观福祉正向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生态资本,对农业兼业型及非农型农户主观福祉正向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心理资本,对非农兼业型农户主观福祉正向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社会资本。研究结论:政府应加强医疗保障,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加大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改善,重视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建设,针对土地转出后的生计分化农户制定差别化政策。  相似文献   

16.
土地转出中的各方利益博弈和家庭分化导致小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存在较大差异。为能清晰掌握影响小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因素,文章以有关影响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33篇文献为基础,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效应量汇总、同质性检验、发表偏倚检验和Meta亚组回归,得出以下结论:(1)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政策认知和社会保障对土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2)从效应值大小来看,政策认知为最主要影响因素;(3)流转政策越完善、质量越高的期刊越能体现家庭收入对土地转出的作用,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能体现家庭收入对土地转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户视角下湖北省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探讨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为提高中国耕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双对数函数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户均劳动力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较明显的负向影响;而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补贴政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耕地利用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不同耕种行为的表现结果,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关键是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励农户的耕种行为;增加农户农业收入、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定或适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是促进农户集约利用耕地资源的重要经济手段;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和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是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的重要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