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论证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化肥过量施用的影响,从地权稳定性的视角为政府部门制定化肥减量使用的政策安排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18年对黑龙江省1 307户农户7 044个地块的调查数据,对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过量施肥的影响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与自有土地相比,农户在转入地块上过量施肥的概率更高;但如果农户预期未来还会继续耕种这块转入地,过量施肥的概率将下降。(2)与土地质量较好的地块相比,农户在土地质量较差的地块上过量施肥的概率将增加。(3)与坡地或者洼地相比,农户在平地上耕种时过量施肥的概率显著下降。[结论](1)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提高农户对转入地产权的安全感知。(2)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向土地的实际种植者倾斜,增强规模大户未来继续耕种该地块的信心。(3)政府要加强对土地质量改善项目的财政投入,促进土地质量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利用江苏省18县地块层面2期调查数据,分析承包地确权政策从预期实施到落地完成各阶段对农户土地投资的影响差异,检验地权稳定性对土地投资的重要性并评估政策效果。研究方法:多期DID模型和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确权政策对承包地投资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差异,在确权预期和启动阶段表现出抑制作用,在确权落地阶段则表现出促进农户对经营的自家承包地进行投资的作用,但不会促进对转入的他人承包地的投资。(2)从地权稳定性角度来看,抑制效应源于确权推广过程中土地调整或权属界定争议引致的地权不稳定,激励效应则源于确权落地后承包权稳定性的提高。(3)如果不控制确权预期和启动起到的作用,采用通常方法进行估计会高估确权落地的投资激励效应。研究结论:保持承包地地权稳定对促进农户对经营的自家承包地的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从激励投资角度来看,在二轮承包地即将到期之际各地应抓紧研究“再延30年”的具体方案并提前公布,稳定农民的产权预期。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郭敏、屈艳芳对于现阶段我国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他们的研究忽视了一些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对影响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非农产业替代、土地产权强度、投资边际收益等三个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以期对农户投资行为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农地产权与农户土地租赁意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产权状况对农户土地租赁意愿的影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结果:在定性分析农地产权状况和农地租赁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建立了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并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该模型进行估计;根据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计量模型运行结果对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之间的关系、农地产权状况对农地租赁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进一步推进农地流转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结论:农地产权的流动性、稳定性以及农地收益权的完整性等均对农地租赁意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各个因素对于不同区域以及土地租入和租出意愿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全国5个省97个村的资料以及相同样本村中806户农户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土地调整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明显好转;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兴起有利于农村土地产权状况的改善;退耕还林的实施使农村土地产权更加稳固了;近年来非农就业人口的持续增加是土地调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农田基本建设是一种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工作,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生产。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因地而异地安排基本建设的项目。在当前的农田基本建设中,包括水利建设和土壤建设两个方面。农田基本建设必然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所以,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必须用生态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迅速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农业投资已经成为决定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了作为农业微观经济主体的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情况,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运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是否进行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因素和影响农户投资规模的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投资受到非农就业程度、土地规模、信贷能力、教育培训支出、生产资料购入价格、公共投资设施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收集1950—2005年中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的相关数据,并且运用投资周期理论对中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量和结构的变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都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近几十年,中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量上持续稳定增长,营林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逐渐增加,森林工业产业向营林方向转变,进而提出了影响林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现代产权理论和土地产权稳定性三维模型,从理论上分析林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林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影响机理和三重效应(保证效应、收益效应和交易效应),进而对福建省三大林区进行调研,利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从事实稳定、法律稳定和感知稳定3个维度实证林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林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法律和感知层面的产权稳定性对农户林业基础设施投入具有重要激励作用;产权稳定性促进了农户对林业基础设施的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林地经营面积、村庄经济对林业基础设施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产权稳定性对营林面积大的农户林业基础设施投入影响大于对小规模营林农户的影响。因此,在林权深化改革工作中未确权的要尽快落实,已确权的要强化产权保护和管理;加大法律法规和林改政策的宣传力度,重视农户对产权的主观感知;鼓励林地流转,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规模化经营;完善配套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1.
利用江西省遂川县和丰城市的农户调研数据,本文运用Double hurdle模型检验新一轮林改后林地产权完整性与安全性对林地投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户对林地产权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感知是影响农户林地投资的重要因素,农户在预期未来更不可能被征收或调整的地块上投入资本的可能性更大,在预期将来不可能被调整的地块上投入劳动力的可能性和水平更高;农户感知完整的林地使用权能够促进农户投入资本与劳动力,但是完整的林地流转权会降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可能性和投入水平。本文建议减少林地调整和不必要的林地征收,减少村集体对农户林地合法使用权的限制,同时保障明晰和稳定林地产权政策的执行效果,关注农户微观主体对产权的主观认知。  相似文献   

12.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目前农村土地改革工作的基本方向。然而,相对城市土地管理制度而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显示出更多的不稳定性特征。就此,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农民进行土地投资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基本经济假设,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农民在不同地权约束下的土地投资效用,分析了农民的投资决策倾向,并比对不同投资决策下的绩效损益,以期说明稳定农村地权对保障农民土地投资绩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以产权安全理论为指导,探究农地确权及相应的政策执行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的影响效应,以期提高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绩效。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问卷调研法和Logit模型。研究结果: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实施后农户新证书持有状态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无显著影响;确权实施或执行过程中是否公示、确权满意度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有显著影响;农户对相关农地产权政策的认知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建议在农地治理中加强农地确权颁证的规范管理,扩大政策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农地政策认知水平,进而提升农户的农地产权安全感知,达到激励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的政策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5年~2008年的数据,考察了产权性质、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的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更倾向于使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而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过度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以广西为例,基于农户调查,验证新一轮确权颁证后农户产权安全性感知对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描述性分析、二元Probit与Mv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得到有效改善,近80%的农户认为新一轮确权提升了农地产权安全;(2)产权安全性感知改善有助于农户采取多样化的耕地质量保护措施,施有机肥的概率提升了18.42%,施测土配方肥的可能性提升了13.99%,进行秸秆还田的概率增加了18.28%,施用石灰的概率提升了25.49%,进行深松的可能性增加了18.70%;(3)产权安全性感知对不同特征农户的影响存在分化,在不同代际、不同非农兼业化程度、不同土地规模、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转入地和承包地之间,产权安全性感知能更有效的激励年轻代、以农业收入为主、较大土地规模、非贫困村的农户对耕地采取保护性措施,且产权安全性感知提升更有利于农户对转入地进行保护。研究结论:为激励农户更积极地保护耕地质量,需要确保确权政策的落实和有效改善农户产权安全性感知。并且,在激励农户保护耕地质量时,要特别关注不同群体的响应分化。  相似文献   

16.
耕地是粮食生产之根基,研究治理耕地撂荒问题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文章使用2021年全国16省506个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分别运用Logit、Tobit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产权稳定性与耕地撂荒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内在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产权稳定性能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确权时间越长的地区农户撂荒的可能性越大。(2)机制检验表明非农就业是农地产权稳定影响农户耕地撂荒的重要途径,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即农地产权稳定性还能通过农户非农就业间接促进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发生。(3)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户家庭中有老年人时,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其耕地撂荒的影响更小,能有效缓解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对此,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农户土地制度认知;整合细碎土地促进土地流转;完善农村机耕道等基础设施,方便老年人耕种等,以抑制农户耕地撂荒行为。  相似文献   

17.
农地产权对劳动力迁移模式的影响机理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停 《中国土地科学》2016,30(11):13-21
研究目的: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城市化也经历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的外出农民工往返于城乡之间,表现出非永久性迁移特征。本文旨在揭示这种非永久性迁移特征与中国特殊的农地制度安排的内在联系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统计检验,分析农地资产安全性、农地资产变现能力对劳动力迁移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1)中国农地归集体所有,承包土地周期性的可能被重新分配,外出务工能导致农民失地,于是农地产权的安全性影响劳动力迁移决策;(2)农地资产的变现能力差影响迁移农户在城镇的安家置业能力,也对劳动力迁移模式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当前,要大力推进农地确权工作,让不能移动的土地借力农地流转方式金融创新流动起来,实现劳动力永久性迁移和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地产权:农民的认知与意愿—对浙江农户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基于江苏省18县地块和地片层面调研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有机肥投资和改变用途投资,揭示承包地确权的投资效应因决策模式不同而存在的差异,并讨论地块规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多期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研究结果:(1)不同于独立决策的有机肥投资,改变用途投资决策模式有集体决策和独立决策之分;(2)承包地确权对农户有机肥投资有激励效应,对改变用途投资则表现出抑制效应;(3)对于承包经营地块,随着地块面积的扩大,确权对改变用途投资的抑制效应随之明显减弱;(4)确权通过增加土地流转和信贷可得性来影响投资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研究结论:承包地确权通过降低土地产权风险有利于促进独立决策的投资,但也会增加集体行动失败风险和协商成本妨碍集体决策的投资,从而导致投资效应的差异。削减承包地细碎化将有助于减弱确权对集体投资的负面影响。在三权分置思想指导下,保护农户承包权益的同时,也应明确村集体在组织农户集体决策中的职责与行为规范,并积极探索有利于削减分配细碎化的土地调整新规则。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分析产权抵押融资试点条件下农户对信用、保证、质押、产权抵押4种正规融资方式的选择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多变量Probit模型。研究结果:产权抵押贷款已成为试点地区农户正规融资的主要选择方式,且对其他正规融资方式的选择具有替代效应;农户不同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既存在显著差异也具有共性,其中农户对产权抵押贷款的政策认知、优势认知均是影响其4种融资方式选择的显著因素。研究结论:为优化产权抵押业务、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机构应做到:(1)重视政策宣传力度与效果,提升农户认知;(2)凸显产权抵押贷款优势,不断优化创新产品设计;(3)加强金融供给精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