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目的:基于江西省余江区522份农户调研数据,揭示社会资本因素在农户退出宅基地决策中的影响机理,以期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合理化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和Ivprobit模型。研究结果:乡村社会资本所包含的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社会规范3个维度在农户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均边际效应分别为0.022、0.043和0.053;社会网络在社会规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中发挥了增强性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引导农户自愿有序退出宅基地应找到符合农村社会现实的着力点,提升农户社会信任水平,扩大农户社会网络,发挥社会规范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安徽省无为县、庐江县、埇桥区和潜山县821户农户家庭宅基地利用、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意愿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被调查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宅基地。(2)针对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大多希望通过退出现有宅基地来改善目前的居住生活条件,获得相应的福利政策,同时考虑到为了避免宅基地常年闲置而愿意退出宅基地;而针对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则对宅基地有感情、担心退出后家庭住房得不到保障、相关经济补偿不合理,同时预计农村土地未来有升值潜力而不愿意退出。(3)绝大多数农户对选择退出宅基地后是否进城十分谨慎,很多农民即使选择退出宅基地也不愿意进城。鉴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实施多元化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确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配套政策保障机制和合理安排农村宅基地退出时序。  相似文献   

3.
基于宅基地退出试点区安徽省金寨县335户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权利保障、信息能力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权利保障和信息能力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满意度有正向显著影响;信息能力在权利保障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满意度影响中起增强性调节作用;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增强作用均显著,且前者的增强作用强于后者;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表明,政策认知在信息能力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满意度中发挥中介作用。最后,提出切实保障农户在宅基地退出中应有权利、提升农户信息能力、加强对宅基地退出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风险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以及社会信任在两者中的调节作用,探究风险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作用机制,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江苏省扬州市41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测度风险认知和社会信任等变量,并运用Logit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1)实证结果表明,风险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而社会信任则有正向影响。(2)具体来看,风险认知对高社会信任农户和低社会信任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均有负向影响,社会信任能缓解风险认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不利影响,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都有助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提升;区分在城镇有无住房农户进行异质性分析,也验证了上述研究结论。(3)控制变量中,户主年龄和房屋居住年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承包地面积和距离县城距离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 为进一步推动农户宅基地有序退出,应该完善农户宅基地退出后各项保障政策,改善和提升农户社会信任水平以及构建差别化宅基地退出机制和政策。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究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考察宅基地退出年限与退出帮扶政策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内生转换模型,Tobit模型。研究结果:(1)退出农户与未退出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2)宅基地退出整体上降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0.087);从不同作物类型来看,宅基地退出降低农户粮食作物效率与经济作物效率,但对后者影响更大。(3)随着宅基地退出年限的增长,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粮食作物效率、经济作物效率均有显著提升;宅基地退出帮扶政策显著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经济作物效率。研究结论:当前农户自身恢复力与宅基地退出帮扶政策的提升作用有限,尚不足以完全抵消农户参与退出带来的农业生产效率损失,未来应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市场构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宅基地退出帮扶政策,来助推宅基地退出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6.
结合农户对宅基地的功能认知,分析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风险感知以及风险态度如何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发现:在宅基地功能认知上,农户普遍认为宅基地保障价值高于资产价值;农户大都认为宅基地退出存在风险,且风险感知程度越高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相对于资产风险,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保障风险感知程度更高;农户的风险偏好态度能够缓解风险感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基于此,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应高度关注宅基地保障功能,平衡保障和资产功能之间的关系,降低农户对宅基地退出风险的感知。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究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与宅基地退出行为的悖离失调现象及其背后原因,以期为协调农户两类行为提供支持。研究方法: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1)从实地调研现状看,农户选择仅流转农地或仅退出宅基地现象较为突出,两者行为同步发生的农户仅占总数的12.34%,客观存在着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和宅基地退出行为脱节的现实;(2)农户农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受是否已在城镇定居、需要抚养的子女数、耕地面积和常住人口数的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受需赡养老人数、宅基地退出政策满意度、家庭收入来源、是否已在城镇定居、常住人口数和宅基地数量的显著影响;(3)当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没有对农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也没有对宅基地退出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论:现阶段农户农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行为存在失调现象,是制度安排的阶段差异性、治理结构的风险规避性、农户资源利用的价值判断差异性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厘清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意愿—行为的转化机理,以期为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借鉴已有研究,在农户分化的基础上,引入计划行为理论并将其进行修正,利用金寨县438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转化机理。[结果]不同类型农户退出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非农收入占比较高与较低农户之间意愿—行为转化所受影响总体呈相反趋势。非农收入占比较低的农户退出意愿向行为转化过程中,政府作用和社会效应减弱,更加关注自身能力的可行性;而非农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意愿—行为转化过程中则淡化了自身需求和政策感知,更加重视社会示范效应和政府作用。自身禀赋条件是退出基础,决定着政府作用与社会示范效应的效用大小,农户意愿与行为的转化机理为:减少自身禀赋条件约束,增强外部效应。[结论]应适当提高退出补偿,改善农户退出后居住环境,完善退出后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加强政策宣传,形成良好的退出环境,增强社会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实证分析政府主导宅基地退出的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农户退出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农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上海市郊区愿意将宅基地退出的农户所占比例高达66.91%;根据其作用程度,对宅基地退出决策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是有无城镇保障、非农收入预期、有无城镇住宅、安置区基础设施状况、补偿合理程度、宅基地区位状况及教育程度。研究结论:在上海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时机比较成熟,农户在退出宅基地后可以获得稳定的社会保障和非农收入,退出意愿较高。因此在宅基地退出的实践中,建议政府首先要充分结合实践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满足农户的合理预期收益的补偿标准,建立促进失地农户就业稳定和收入稳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权的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扫除农村宅基地腾退和整理的主要障碍,挖掘农村宅基地的利用潜力,提高城乡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宅基地退出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住房保障功能及宅基地资产价值的丧失,成为农民拒绝或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根源。因此,必须通过明晰宅基地产权、剥离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建立宅基地经济补偿机制及其他利益导向机制等途径来推动宅基地退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问题研究,探究社会资本及各构成维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期为提升农户意愿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苏北地区沛县和丰县的共411份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农户社会资本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及抗险能力的中介效应。[结果](1)社会资本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越强;(2)各构成维度均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且影响方向均为正,效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规范(0.116)、社会网络(0.065)、社会参与(0.064)、社会信任(0.032)、社会声望(0.031);(3)抗险能力在社会资本和各维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过程中均具有中介效应,社会资本和各维度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还可以通过抗险能力产生间接影响,但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结论]社会资本和抗险能力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门在宅基地退出工作推进中,应立足农户的社会属性,加大农户社会资本培育力度,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分化视角下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是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发生的主要诱因,这一行为还取决于被调查者自身和家庭禀赋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产权安全感知差异。研究结论:应该充分考虑异质化农户的行为差异,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并将就业能力提升、农地流转、住房保障、权益保护与宅基地退出制度安排有效匹配,从而进一步促进闲置宅基地退出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行为与意愿悖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寻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悖离原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作用于理性行为人的意愿和行为;农户分化、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是造成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与意愿悖离的主要原因;农户意愿向行为转换的过程中,会弱化邻居的行为态度,强化村干部的组织号召作用,并且会重点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而忽视其经济条件。研究结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改善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村干部培养、完善退出方案制定和促进非农就业等切实扭转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局面,进一步推动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农户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宅基地占地过多且闲置废弃严重,多余部分应该退出并合理利用,而退出的成功与否在于农户的响应。通过对成都市12个村486个农户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和Ordered Logit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响应程度普遍不高且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政府主导的"拆旧房建新村"的宅基地急速退出成本高、难度大。农村多余宅基地退出需渐进式推进,政府在宅基地退出中应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义乌市作为调查样本区,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定量测度宅基地退出前后农户福利水平的变化。研究方法:Logistic模型,模糊评价法,实地调研法。研究结果:近郊村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的比例高达64%;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正向作用的因素依次为宅基地住房层数、农户家庭收入水平,负向作用的因素依次为农户年龄、当前状态满意度、农户居住舒适度以及家庭人口数量;农户退出宅基地进行集中居住后,住宅的资产性凸显,农户的总体福利水平提升,远郊村农户福利水平提升更大;从功能性看,农户居住状况改善最多,经济状况提升较大,但远郊农户生活成本增加较大,搬进新宅后近郊农户状态满意度提升较小。研究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时机较成熟,建议政府探索适合农户生活方式过渡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布局模式,为退地农户提供受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构建市场机制提升城乡土地配置效率,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研究农民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的受偿水平,并检验影响农民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CVM法和Tobit计量模型。研究结果:山东省临清市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平均受偿意愿为704.22元/m2;年龄、外出务工年限、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家庭供养系数、对宅基地政策是否了解及其在住房养老中的作用等变量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受偿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是否参加新农合或其他保险、区位变量、非农就业稳定性变量则对宅基地退出补偿受偿意愿具有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应增强农户退出宅基地转向城镇非农就业的能力与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提高农民退出宅基地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陈霄 《中国农村观察》2012,(3):26-36,96
本文利用对重庆市"两翼"地区101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状况、家庭需赡养的老人数量、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的多样性选择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正向影响;家庭成员务工工作变换频率、家庭需抚养的子女数量、现有住房面积、宅基地面积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同时,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活动、宅基地退出后以低价租住廉租房、公租房以及将宅基地用于出租等非自住用途的农民,更可能不具有宅基地退出意愿;而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在城镇购房情况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确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并探究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和社会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落实宅基地确权政策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有序Probit、逐步回归以及基于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检验方法。研究结果:(1)确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在考虑选择性偏误后,结果依然显著。(2)禀赋效应在确权抑制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资本能够削弱禀赋效应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作用。(4)对于户主年龄较大的农户家庭和宅基地距离县区更近的农户而言,确权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负向影响作用更大。研究结论:细化确权颁证工作内容,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农户正确认识确权的目的和意义,同时重视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在宅基地退出中的补充作用,因地因人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分类保障农户差异性权益需求,充分激发宅基地确权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研究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福利增进的主观需求,以期在有限的财政支持下,为增进宅基地退出农户福利,提高政策的福利绩效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Kano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1)在近郊农村、远郊一般农村和远郊贫困边缘农村中,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福利增进需求表现出整体较为强烈、各地侧重不同的特征;(2)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福利增进需求具有层次性,且村庄随着偏远、远郊和近郊地理位置的演进,需求层次呈现出从注重居住安全与财产保障的物质性福利延伸为在保障物质性福利的同时,更追求能力提升和权益彰显等服务性福利和权能性福利;(3)非农收入占比、贫困户认定、宅基地退出率和居住保障认知均可显著影响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福利增进的需求强度,但在3类村庄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宅基地退出应契合农户实际需求,甄别福利政策供给焦点,以在最大化增进农户福利的基础上最优化配置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存在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增加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农村宅基地闲置土地资源浪费问题,亟需解决。文章以成都郫都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获取一手资料文件,利用案例和合作博弈分析方法阐释了郫都区现行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运行症结。研究发现,郫都区宅基地退出主要存在补偿范围未考虑宅基地资产(生产要素价值),补偿标准激励与约束效应不足,补偿方式相对单一且不利于人口多、原宅基地面积小的农户,退出农户就业创业的融资门槛高等问题。因此,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设计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调整法律政策机制,明确利益范围;引入市场机制评估退出补偿定价;重构利益分配机制,科学测算分配比例;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提高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