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研究目的:明晰宅基地退出绩效目标,构建评价体系,对典型试点区域宅基地退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宅基地退出绩效提升路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与政策绩效评价工具方法的综合运用。研究结果:宅基地退出绩效目标主要由中央政策目标和地方政府、村集体、退出农户的利益诉求构成;回应绩效目标,基于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嵌入乡村韧性理论,构建了从过程到结果、兼顾多维利益诉求、考虑长短期变化的宅基地退出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实证考察和评价分析发现,义乌、余江、泸县的宅基地退出绩效总体表现良好,但主要在经济韧性上存在短板,面临着资金紧张、主体乏力、盘活再利用受限等困境。研究结论:全面提升宅基地退出绩效,关键要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统领下,通过优化退出资金运作模式、形成多主体共治局面、拓宽退出土地盘活路径等,健全宅基地退出长效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基于实地调研的农户微观数据,以四川省邛崃市宅基地异地置换模式为例,明确宅基地退出政策对社区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研究方法:PSM-DID模型。研究结果:(1)宅基地退出政策对社区韧性存在正向政策影响,其中,宅基地退出政策对社区倡导力和社区能动力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社区包容力有显著抑制作用;(2)社区生态环境水平、多元主体治理参与水平和社区基础设施水平在宅基地退出政策与社区韧性之间起正向推动的中介作用;(3)社区韧性水平的高低受社区倡导力影响最大,其次是社区包容力,最后是社区能动力。研究结论:实施宅基地退出政策有助于农户迁入社区恢复稳定,这对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治理绩效评价本应与空心村规划、实施过程成为空心村治理前、中、后的有机环节,遗憾的是在实践和学术中均对这一重要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部分影响了空心村的治理绩效。本文立足于空心村治理的实际过程和关键因素,借鉴帕特南制度绩效理论,探索构建空心村治理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初步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演绎归纳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1)本文围绕空心村治理绩效的测量视角、测量维度、统计学解释和理论蕴意4个方面,构建了全面、整体、可靠、一致的空心村治理评价的理论框架;(2)紧扣空间结构优化和治理结构优化两个核心维度构建了三级指标体系,涵盖了评价空心村治理的16项指标;(3)4个空心村的实证对比研究,客观反映了治理的实际绩效,弥补了空心村治理后期评估的过程缺失,体现空心村治理的价值、目标和未来导向。研究结论:基于帕特南理论的空心村治理绩效评价框架和指标评价体系反映了空心村整治的本质属性和治理过程,为绩效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核心之一.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结合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从城乡产业经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社会发展等4个维度出发,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黄河流域34个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黄河流域34个城市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且黄河下游城市城乡融合水平整体高于黄河中游和上游....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以福建省晋江市8个村庄为案例研究区,构建宅基地退出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模型与影响路径,探究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户等不同主体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有不同的行动逻辑,宅基地退出从产业发展、乡村规划、基层治理、分类推进、文化彰显5个方面形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而土地要素激活、人地关系协调、交易费用降低与差异化退出模式的运行机理形成的“内生推力—外源拉力—系统突变力”的作用力,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不过,基层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与机会主义也会导致治理效能不足。研究结论:未来应从基层治理和乡村规划两方面设计出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整体制度,以更好地激活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协同推进农村宅基地科学有序退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科学评价乡村旅游引导的乡村振兴绩效不仅可以衡量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贡献率,而且是把握乡村发展方向、提高乡村效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方法 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借鉴前人构建的乡村振兴绩效评价体系,基于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出发,创新地构建了乡村旅游引导的乡村振兴绩效评价体系;并以太原市王吴村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加权平均法和因子分析法对王吴村的乡村振兴绩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019年王吴村乡村振兴绩效综合得分为95.41分,乡村振兴绩效处于优等等级,其中旅游在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方面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对乡村治理成效较弱。结论 在坚持产业和生活高效推动的同时,王吴村要提升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程度,改进乡村治理方法,提高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农村宅基地退出对提高宅基地集约利用水平、改善农户居住环境以及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公共治理的视角研究治理环境和治理结构对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并选取江苏省阜宁县宅基地退出典型村庄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户籍制度改革、宅基地确权颁证和“三权”分置构成了促进宅基地退出的产权制度环境,省、市地方政府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和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为宅基地退出提供了资金和用地保障的政策环境,村庄资源禀赋条件与内部治理结构共同决定宅基地退出的具体模式。宅基地退出治理结构从治理力量上看表现为“科层+市场”的混合结构,从主体上看则有县乡政府、村集体和农户,各类主体在政府规制和市场机制作用下协商、谈判,达成一致的行动方案与制度安排,实现宅基地退出内部治理。宅基地退出集中安置的“整村就地”、“整村异地”和“部分就地”等模式整体上都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福利增加,但不同安置模式之间在交易费用、土地利用、收益分配以及农户福利变化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都与各自所处的治理环境和治理结构直接相关。因此,提高宅基地退出治理绩效,在治理环境上要继续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  相似文献   

8.
宅基地退出改革尚存在退出机制不健全、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导致了农户退出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积极性,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文章通过对江西省余江区宅基地退出中村庄能人效应进行研究,提炼出发挥能人效应推动宅基地退出的行动逻辑。基于能人、政府与农户之间依赖关系,在乡村振兴背景与政府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共同助力下,能人依托熟人社会基础行动,通过信用机制、规训机制、激励机制和压力机制四个机制发挥作用,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对完善宅基地退出中能人参与机制的建议:(1)建立非体制型能人参与乡村治理机制;(2)政府总体布局,政策激励推进能人参与;(3)引入专家评估,规范监督能人参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问题研究,探究社会资本及各构成维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期为提升农户意愿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苏北地区沛县和丰县的共411份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农户社会资本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及抗险能力的中介效应。[结果](1)社会资本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越强;(2)各构成维度均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且影响方向均为正,效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规范(0.116)、社会网络(0.065)、社会参与(0.064)、社会信任(0.032)、社会声望(0.031);(3)抗险能力在社会资本和各维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过程中均具有中介效应,社会资本和各维度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还可以通过抗险能力产生间接影响,但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结论]社会资本和抗险能力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门在宅基地退出工作推进中,应立足农户的社会属性,加大农户社会资本培育力度,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性构建了包括数字化通用素养、数字化社交素养、数字化创意素养和数字化安全素养四个方面的农民数字素养评估指标体系,以体制内精英、体制外精英和双重身份精英表征农民的乡村精英身份,依据自主治理理论,架构了农民数字素养、乡村精英身份影响乡村数字治理参与行为的逻辑框架,并采用四川省和重庆市654户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农...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资产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梳理和总结学术界关于农村土地资产定价机理、农村土地资产估价方法、农村土地资产市场价格评估研究进展,为今后农村土地资产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劳动生产价值、收益决定价值、市场实现价值是农村土地资产价值评估的基本立足点;城乡土地资产评估方法具有共同性;农村土地资产评估具有特殊性。研究结论:今后中国农村土地资产评估研究要围绕完善农村土地价格体系、实现农村土地非市场价值、统筹城乡土地管理等主题,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资产评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2.
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及推广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研究结果:(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合法存量并非源于法律授予,而是源于对既成事实的默许;(2)不均衡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量受到入市政策的刺激,将脱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设置的初衷,再加上耕地保护政策的限制,两者共同挤压了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地空间;(3)多种农地利用政策的交互作用将会导致不同的农地政策在落地时出现目标冲突,进而影响农村土地的实际利用。研究结论:应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面入市之前厘清存量差异的均衡办法、使用权价格形成机制,简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所承载的多元目标,从而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更好的服务于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从乡村异质性出发,探讨与不同类型乡村相适应的宅基地发展权配置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与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新的启发。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基于“区位—资源—组织”三维组合将我国乡村划分为近郊优势团结型、近郊优势分散型、近郊平庸团结型、近郊平庸分散型、远郊优势团结型、远郊优势分散型、远郊平庸团结型、远郊平庸分散型8种类型,不同类型乡村分别匹配拓展型、转移型、保留型或者多类型组合的宅基地发展权配置方式。研究结论:我国乡村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村集体组织能力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异质性决定了宅基地发展权配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宅基地发展权配置没有普适性的“最优”模式,更好发挥宅基地发展权配置对乡村振兴的引擎作用,需要基于乡村异质性采取分类配置策略而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评价——以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当前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热点问题.为了提高整理实施可行性,提供整理时序安排的科学规划依据,以合浦县为例,构建农村居民点自然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潜力释放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评价体系较全面反映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及整理项目安排提供决策依据;合浦县适宜近期、中期、远期整理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6 466.59 hm2、3 436.31 hm2、6 019.54 hm2,并结合不同整理时期居民点特点,提出整理规划方向.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理论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是当前土地利用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而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研究更是重中之重.运用C-D函数修正模型,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理论模型,并将最优化理论、方法与集约度问题相结合,探讨最优集约度问题,为充分释放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做好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流转的市场分析探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微观机理.研究方法:农户调查法和模型模拟法.研究结果:农地流转的驱动因子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随着农地流转率的增加,农地利用变化率虽然在各地均表现出"凸"型非线性增加态势,但是在增加幅度上也表现出区域差异.研究结论:要进一步优化农地利用结构,可以从刺激农地流转的微观因子角度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基于现行土地产权体系和农地保护政策体系,分析农地发展权的内涵、归属,确定农地发展权的设定方案并探讨其在农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当前,在中国引入农地发展权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中国土地产权体系现状下农地发展权设定方案的提出及其运用,说明了农地发展权可以作为国家对土地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弹性手段,将在土地征用、土地储备、土地规划等土地政策的实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简述农地保护发生机制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农地保护政策的绩效,并针对其运行失效的现实,分析了其本身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了尊重农民权利、提高农地经营收益;全面评价农地效益、适当补偿农地保护区农民等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宅基地的闲置或低效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土地利用效益的降低,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其退出。根据国外发展权转移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创设宅基地发展权能够为宅基地退出提供良好的动力机制,并且有利于优化宅基地退出中的利益分配格局。根据国外发展权制度的本质和功能,并结合我国宅基地退出的具体情况,探索了宅基地发展权的定义和本质、宅基地发展权创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宅基地发展权的归属、功能、定价和交易等基本问题,以期为宅基地发展权制度的构建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