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土地供给管制行为对城市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土地供应中地方动机、中央规制与市场力量相互动的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9—2015年105个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城市商住用地供应受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的影响,在具备高房价支撑基础的城市,地方采取“饥饿式”供地策略实现其土地财政目标,反之,则通过扩大土地供应量来实现增收目标。(2)在地方差异化供地策略的实施下,偏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配额正向影响城市商住用地出让规模,未考虑城市异质性的住房用地供应调控政策在地方遭遇机会主义执行。研究结论:土地供应错配根源于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基于不同市场条件的差异化供地策略的运用;中央地区偏向的土地配额管理和“一刀切”的土地供应调控亦带来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意外之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基于住房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视角分析住宅用地供应规模对房地产市场的差异化影响。研究 方法:理论分析、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上一年住宅用地供应面积增加 1% 可使当年 住房竣工面积显著增加 0.17%,弱于房地产投资资金对住房竣工面积所产生的 0.25% 的提升作用,该结果一定程度上 验证了住宅用地供应与住房供给之间存在生产函数渠道的影响路径;(2)基于实际房价与租金还原房价的偏离程度测 算,发现不同房地产市场投资热度下,住宅用地供应对房价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 2.05 和 2.92;(3)低 投资热度下,上一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的增加可显著降低当年的房价,而高投资热度下则会起到推高房价的作用。研 究结论:住房作为消费品和投资品,存在不同的价格机制和供求规律。当住房市场以投资品属性为主导时,需求曲线 向上的刚性走势违反了一般的商品需求规律,供给曲线的右移将导致均衡价格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以2004年8月31日和2005年5月1日为界,将北京市住宅用地市场分为三个阶段,从土地供应量、地价、竞租曲线、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等方面分析土地供应规则的变化对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市场的影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土地竞租曲线和土地—资本替代弹性分析。研究结论:(1)经营性项目用地招拍挂供应的政策对住宅用地市场的影响胜于“熟地”供应政策;(2)土地竞租曲线的变化反映土地市场在经过较大波动之后正在适应新的土地供应规则;(3)土地—资本替代弹性分析显示北京市住宅用地的市场效率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土地供给结构对区域房价的影响。研究方法:在分析土地供给结构影响房价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9—2015年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加以检验。研究结果:土地供给结构显著影响房价水平,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表明住宅用地供给比例提高1%,房价分别下降0.126%和0.103%;基础设施用地供给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房价分别上升0.062%和0.051%;工业用地供给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房价则分别上升0.116%和0.110%。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在土地供给结构与房价的因果链条中起到重要的调节效应,即财政压力越大的地区,提高住宅用地供给比例对房价的抑制效果微弱,而基础设施和工业用地供给比例的增加则对房价的抬升效应更大。研究结论:为抑制过快上涨的房价,保障城市居民住有所居,在加快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土地供给结构,加大住宅用地供应的同时,也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逐步向持有环节的房地产税转变,以降低财政压力对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扭曲效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土地财政政策对外部实际汇率的影响,客观分析土地财政对实际汇率影响的传导路径,反思土地财政对实际汇率的政策意义.研究方法:中介效应分析,静态及动态面板模型.研究结果: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会导致省际实际汇率贬值,土地财政通过要素市场扭曲收益效应与房价效应两条中介渠道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即土地财政通过促进要素扭曲收益提升与房价收入比提升的传导机制导致外部实际汇率贬值.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避免工业企业利用政策优势落入价格竞争陷阱,同时扭转房地产行业的畸形状态.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采用国内42个城市住宅用地出让数据,基于拍卖关联价值模型分析“两集中”供地政策对土地出让价格及溢价率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法、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前两轮集中供地显著提升了住宅用地出让单价,首轮和第三轮集中供地提升了土地出让溢价率;(2)“两集中”供地通过竞拍者私人价值渠道“筛选”出资金实力更雄厚的联合竞得人参与竞价,从而提高了土地出让价格;(3)“两集中”供地通过市场预期渠道稳定土地出让市场预期,对土地出让价格起到了平抑作用。研究结论:“两集中”政策在短期内改变了市场供求节奏、土地出让竞争格局和竞拍者市场预期,导致地价与溢价率波动。未来“两集中”政策管理需要注意土地供应总量与结构的合理性,弹性调整出让规则,强化集中供地市场信息公开与稳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分析美国土地分配和使用政策对中低收入群体购买力的影响。研究方法:应用政策分析方法,回顾美国政府干预房地产业的历史及其后果,特别是次贷危机的成因以及政府干预房地产供给对居民购买力的影响。研究结果:(1)一般来说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将造成严重的市场混乱;(2)政府旨在间接补贴或者援助某个群体而非利用税收直接补偿将造成市场混乱;(3)在某些城市,政府对房地产活动的干预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将导致极高甚至是寻租性质的房价,这样的房价是中低收入群体不可能承受的。当政府强制进行非市场均衡的规划和土地利用管制时,只有高收入群体有能力购房,政府必须对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障性住房。研究结论: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允许市场自行调节住房供需并向有需要的目标人群提供直接援助。同时,任何援助都不应以限制供给为目的,限制供给只会让情况更加恶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考察住房限购政策对南昌市住房价格变化的时空影响及对土地市场的溢出效应。研究方法:以双重差分模型为基础的计量分析。研究结果:限购政策对限购区和非限购区房价的影响无差异,但能显著降低南昌市整体实际房价增长速度;限购政策时间效应呈现出先扬后抑及消失的过程;空间效应表现为生活便利、交通迅捷以及教育资源越好的住房对抗限购政策的能力越强;溢出效应表现为住房限购导致土地成交率和土地溢价率明显回落。研究结论:基于双重差分法的估计能够更可靠地反映限购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及有关部门将土地供应政策定位为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之一。这一政策在抑制住房用地供应过大、经济增长过热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从一定程度上看,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难免会存在误区和盲点。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分析住房供应政策在南京市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从而为优化城市住房用地供应结构、完善土地供应机制、金融政策、加强土地供后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上海市土地市场体系结构,分析上海市各类土地市场在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借鉴其他城市和地区土地市场供给侧改革经验,提出上海市土地市场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和政策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上海市土地市场已经发展为实体与指标结合、城市与农村共存的复杂体系,同时存在指标市场发展薄弱,实体市场中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分割,一级市场垄断过强,二级市场发育程度低等问题。研究结论:上海市土地市场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有政府职能转变、摒弃垄断供给、构建多元土地供给格局、土地供给多元价值取向和差别化精准供地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针对理论界对经济适用房划拨用地补贴的存废之争,深入探讨中国经济适用房划拨用地改革前景。研究方法:福利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产权理论相结合。研究结果:经济适用房划拨用地补贴的政策绩效取决于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价格弹性,在中低收入家庭经济适用房需求对价格富有弹性的条件下,土地划拨相对于直接的货币补贴而言,是一种合意的制度安排。同时,市场主体某些看似败德的行为,客观上有助于减少经济适用房划拨用地带来的福利净损失。  相似文献   

12.
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全国和城市层面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系统地探讨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比较法。研究结果:从全国层面而言,作为房价与地价一般性代表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之间互为长期和短期Granger因,但房价的变动对地价变动的影响力更大些。而对23个大中城市的计量研究表明,各城市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不是唯一而确定的,房价的增长更多地受自身因素而不是地价的影响。研究结论:地价与房价的关系是复杂且因地而异的,以一个案例的分析结果来断定两者的关系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地价与房价间的动态调整关系,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研究方法:门限协整理论,EGARCH模型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房价和地价呈正相关;(2)地价变化是房价变化的Granger原因,地价和房价之间存在协整关系;(3)地价与房价在偏离均衡时其调整回归系数是非对称的。研究结论:购房者、开发商对利空利好消息的反应差异和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及各相关利益机构对房地产政策"选择性执行"是非对称性调整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土地拍卖制度、平衡中央地方财力、优化政绩考核标准、强化对地方执行各项房地产政策的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施土地储备的目标之一就是有利于政府对土地市场的集中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土地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增加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文章在分析土地储备实施效果以及土地供给、地价和房价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土地储备、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使土地市场供给信息公开化,使企业和公众形成合理预期来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理论角度分析了银行信贷同房产价格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0年1月-2019年6月全国房产价格月度数据建立VE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和房产价格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房价波动对信贷波动具有显著影响,而信贷波动对房价波动影响相对有限。文章认为房价波动通过短期信贷、抵押物价值和银行资本金三种渠道来影响信贷供给。因此,政府在调整信贷政策时需要考虑房价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terminants of new single-family housing supply in local housing markets in Germany, using construction permits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The empirical estimations are based on a panel data-set for 413 German counties and cities spanning the time period of 2004–2010. Employing dynamic panel data analysi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local ratio of existing home prices to housing construction costs and past local permit rates act as important drivers of new local housing investment. The average long-run price elasticity of new single-family housing supply is considerably less than one, but sizeable differences exist across the urban hierarchy.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以商品住宅价格水平及涨幅较为典型的南京市为例,探讨供求关系对商品住宅价格作用的机理.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土地供给、商品住宅投资与竣工面积等因素形成的商品住宅供给,与新增人口、城市拆改和改善居住条件等形成的商品住宅自住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比为0.48,供求矛盾是拉动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根源.研究结论供求关系是房价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决定因素,房地产价格形成主要遵循非价值价格理论,生产成本(地价等)只是房地产价格的构成要素,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8.
国外地价与房价关系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目的:介绍美国、英国、瑞典、韩国、日本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地价与房价的关系.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外地价与房价的关系可分成4类:一是地价低房价也低的国家(瑞典),二是地价低房价不低的国家(美国),三是地价高房价不高的国家(新加坡与英国),四是地价高房价也高的国家(韩国与日本).研究结论:中国应根据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借鉴国外有关经验,协调好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