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效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提高政府的有效性,已成为当今政府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政府有效性不仅在于能不断提高政府能力,更好的履行政府职能,更在于能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和公民社会的优越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最低目标则是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换言之,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发展必须在教育、农业、人口控制和政府改革方面都取得进展,使社会具有更大限度的平等.而基本需要战略正是要改变单纯用人均国民收入来衡量发展的标准,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为政府的首要责任,以求更好的促进社会平等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财政体制的根本改革,乃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就是“变革世界中的政府”,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寻求提高政府有效性的途径,以更好地为市场化、全球化的发展服务。党的十五大曾明确提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现阶段中国改革的最主要的挑战是国家转型,政府不再控制所有的经济行为,政府提高行政效率。政府与市场是驱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两大轮子,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根本性的问题,是一切矛盾和…  相似文献   

3.
赵颖 《魅力中国》2014,(27):17-17
在新形势下,改革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新的社会治理模式,以更好地管理社会服务人民的需要哦亟待解决。我国十分重视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求通过改革提高社会管理的品质,增强政府的治理能力,最终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事业投资是保证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在社会发展主要以公益性项目为主,各级政府的投资对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作用就更为显著。为了使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相适应,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需要加大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成果,也是全面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用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为动力,用制度设计和政府安排等体制改革为手段,着力解决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敏  徐艳玲 《特区经济》2005,(12):151-15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最早见于1980年3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3个世界组织共同发布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其实质是人类在对工业化运动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不协调现象反思的基础上,在发展道路、模式上的理性选择,选择的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以做到即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它既不是单纯经济持续发展或社会持续发展,也不是单纯的自然生态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从而成为了21世纪的生命发展主题。体育旅游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也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何保持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体育界和旅游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刘爱菊 《中国经贸》2012,(12):258-258
改善民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使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个人最大的满足,而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使发展成果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上,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根据利普塞特对政治学的解释,政权的稳定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也取决于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效性是指实际的政绩,即该制度在大多数人民及势力集团眼中能满足政府基本功能的程度,合法性涉及该制度产生并保持现存政治机构最符合社会需要的这种信念的能力”,“有效性主要是指作用,而合法性是确定价值,群体按照政治制度的价值观念是否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念来确定该制度是合法的或非法的。”  相似文献   

9.
赵宏晓 《中国经贸》2014,(13):129-12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宏观调控职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市场经济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显得越发复杂,先前单纯的市场配置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下经济的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经济管理职能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0.
《重庆经济》2010,(2):1-1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到来,资源、环境和科技进步对我国形成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提高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需要;是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在新的国际竞争中培育新优势和抢占新制高点的需要;是促进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奋斗目标,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李钟 《魅力中国》2011,(2):158-158
刑法对公有和非公有制经济实行平等保护体现了宪法的基本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非公有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与WTO的不歧视原则相一致。我国刑法应进一步完善立法,以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2.
黎伟  韩兆洲 《特区经济》2005,(8):312-313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Brundtland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报告中,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能满足当代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本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自此,可持续发展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各国政府着眼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由此,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参考,定量去分析、评价可持续发展水平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相似文献   

13.
杜辉 《东北之窗》2011,(13):54-55
公平或平等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追求公平或平等是人们最基本的愿望,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道义要求和价值观念。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和谐,而和谐的基础就是广泛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性别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经济的强大.政治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也需要社会成员之间的和睦共处.而作为社会基本承载体的男女性别平等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促进性别平等.就是要把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5.
《杭州研究》2005,(3):38-43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但是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不可能自发形成的。政府是国家公器的实际代表、公共权力的行使,构建和谐社会很大程序上依赖于政府改革的实际步骤,需要政府行政体制、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而构建和谐社会深层次冲击的是政府运作机制、行政管理水平、社会调控能力、现代施政理念乃至政治化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改善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在协调社会利益中的重要作用,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就是要实现老百姓说的“大家好”。只有共同富裕了,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万众一心,事业就越来越发达,经济越来越繁荣,日子越过越红火,整个社会充满良性互动,这就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需要政府不断完善法律机制,政府依法办事,公民遵纪守法,一切进退有规,行止有序。 和谐社会需要政府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确立利益均衡机制。 和谐社会需要政府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政府能取信于民,公民以诚信为本。人人以诚实守信为荣。 和谐社会需要政府建立长效的平安机制,使人民安居乐业。 和谐社会还需要人与自然友好相处。政府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不能超越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要采取完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文化权益与其他政治权益、经济权益、社会权益等一样是公民的重要权益。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背景下,重视强调"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中尚存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丰富文化供给等一系列举措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胡锦涛同志精辟阐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他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20.
张峰 《北方经济》1993,(4):11-13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穷人的产生,都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减少贫困,以至消灭贫困始终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主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四十多年来,我国政府在满足人民生活基本需求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努力,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八十年代初期,在全国范围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产品价格调整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使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民收入迅速提高,农村贫困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