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妨碍了他人对自己商标的正常使用,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欺骗了广大消费者和公众。很多国家的立法都明文对其进行规制,我国现行法律亦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规制。当前,对严重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应予以刑法调整。  相似文献   

2.
论“反向假冒”的商标侵权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晋叶 《生产力研究》2002,(3):36-36,42
“反向假冒”是商标假冒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比一般的商标假冒行为危害性更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视“反向假冒”为商标的侵权形式之一。在中国已加入WTO的情形下 ,必须重视这一特殊的商标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3.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权利人的许可而撤去或替换他人合法帖附在商品上的商标后,再将他人的商品冒充自己的商品出售或拟出售,以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具有商标侵权行为与不正当经营行为的双重性质。本文针对我国《商标法》的具体规定,在分析、评价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各项基础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希望能为该行为的有效规制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不断加强,法律也在逐步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依据TRIPS协议的相关规则和要求,完善和调整中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机制,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TRIPS协议下中国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法应在保护范围上将服务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类似商品"、"近似商标"侵权行为纳入刑法保护范围,在犯罪成立条件上综合考虑销售金额与被害人损失,在刑种设置上增设资格刑。  相似文献   

5.
(三)《商标法》及其主要内容 随着大规模生产的出现,商标使用大量增加,假冒商标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为了保护市场竞争,防止商标假冒,就要求有一个全社会共同遵守的使用商标的行为规则,这个行为规则就是《商标法》。《商标法》是一部属于经济范畴的重要经济法规,是商标管理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国家制定《商标法》,就是为了促使生产者保证商品质量,维护商标信誉和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屡禁不止,一些有相当知名度的企业商标遭人践踏,这一现象应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就企业如何加强自身商标保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企业要设立商标管理的职能部门,全权负责商标管理。商标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位企业家曾这样说过:“不注重商标的管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世界各国大都把禁止假冒他人商标和商品放在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首位。我国1993年9月2日通过的第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第5条第一项中也把禁止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这一行为放在前列。由此可见,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注意了与我国参加及缔结的国际条约接轨。我们认为在这一点上还做得不够,在商标使用过程中构成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远非仅此一项。所以本文就谈谈在商标使用中的几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根据我国《商标法》第四条的规定,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在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采用的区别来源的,由文字、图形、或其组合构成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另外《商标法》中所指的商标还包括服务商标,即经营各种服务的企业、个人为使自己经营的服务与他人经营的服务相区别而使用的文字、图形、或其结合构成的标记。由此可见:商标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的基本作用就是区别不同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不同质量的商品及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它实质上是一种信誉权。这种商标信誉能联系一部分消费者,占领一定的市场,给生产者和经营者带来到利益,成为一种无形的财产。也正是因为商标的这种属性,使之成为各国法律保护的对象。它不单纯是一张图、几个字,而是作为  相似文献   

8.
传统名号凝聚和集载了权利人对其有关传统产品或者服务所享有的商誉或者声誉,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应受到反假冒制度的保护.但是,我国现有的反假冒制度对传统名号的保护存在诸多局限,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为传统名号提供充分的保护,即把传统名号纳入反假冒制度保护的范畴,取消假冒行为受害人的竞争对手资格要求,把混淆主体确定为一般消费者,把损害可能性纳入假冒行为结果要件的范畴,列举各种具体的假冒传统名号的方式和行为,把禁令救济规定为假冒行为的一种民事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9.
商标经过法定程序注册,产生法定的权利,即商标专用权。保护商标专用权是维护正当竞争,制止和反对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力武器。 1、商标专用权保护的法律依据。保护商标权是《商标法》的核心,一切有关商标管理的法规以及制止侵权行为、打击假冒活动的文件,都是围绕商标专用权来制定的。所谓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这里是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商标侵权现象十分令人担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假冒、仿制驰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事件在国内每年都在10000件以上,情况十分严重。究其原因,有法律法规不健全、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不利,企业长期缺乏商标法律意识等,笔者对目前商标侵权案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论"侵犯专利犯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刑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假冒专利罪”尚无比较详尽的司法解释,因而易导致对本罪认定的困难.严格区分假冒专利行为与专利侵权行为,假冒专利行为与冒充专利行为,假冒专利行为与骗取专利行为的界限,增设侵犯专利权罪,科学规范“侵犯专利权”罪的犯罪现象,对加大保护专利权力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强对商标的印制管理,是预防假冒名牌商品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对商标的印制管理工作,国家工商局1990年8月发布了《商标印制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是: 1.凡是依法登记的从事印刷、印染、制版、刻字、织字、晒蚀、印铁、铸模、冲压、烫印、贴花等业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要承接印制商标的,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指定印制商标单位”资格。“指定印制商标单位”应具备如下条件:(1)有与其承印商标业务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及仓储保管设施等条件。(2)有健全的印制商标业务的各项规  相似文献   

13.
现代市场经济,商品竞争逐渐发展转变为商标的竞争,商标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占有市场份额的标志和企业竞争的利器,也是企业最高经营成就的物化与结晶。但实践中企业在保护自己的商标时却面临诸多的问题,如被恶意抢注,合资中的品牌侵略,甚至被明目张胆地假冒,如何全面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被侵犯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大事。通过对企业商标权保护的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以期为推动企业的发展以及品牌的建立和维护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对域名反向劫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网络纠纷中域名与商标的冲突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域名与现有知识产权存在的不同之处,探讨了建立独立的域名保护制度的必要性。从立法、实际操作的角度针对域名反向劫持的两种形式提出了对域名保护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假冒生产对专利制度的伤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新乔  尹静 《经济研究》2004,39(10):104-114
本文是对中国年轻的专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通过一个包含假冒生产行为的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检验 ,我们研究了中国普遍存在的假冒生产活动对专利保护的影响 ,并得出结论 :中国 1 993年以延长专利保护时间为主的专利法修改未使地区专利申请和研究开发投入的倾向上升 ,反而有所下降 ,原因在于专利保护时间的延长刺激了更多的假冒企业进入那些具有较大假冒潜力的行业 ,从而专利开发企业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也就没有动力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专利申请。对一切行业实行相同的专利保护期T与相同的惩罚假冒力度K ,必定违反最优专利制度设计原则。应该针对不同行业的假冒生产特点 ,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使假冒潜力最大的行业假冒成本提高。另外 ,就当前关于计算机软件保护的争论 ,本文认为软件行业过去保护不足。  相似文献   

16.
浦勇超 《经济论坛》2005,(6):123-123,130
美国1996年的《联邦商标反淡化法》将商标淡化定义为:“减少、削弱驰名商标对其商品或服务的识别性和显著性能力的行为。”商标淡化是通过对他人商标的淡化使用,来影响商标权人的商标权,降低该商标的知名度,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目前,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扩展,许多涉及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保护的案例悄然增加,例如针对驰名商标出现了域名抢注、盗用和因关键词系统及链接纠纷。  相似文献   

17.
一、商标退化的本质特征 商标退化是商标使用中的自然现象,但什么是商标退化,人们认识上不尽一致。有人认为,商标退化是指"驰名商标因权利人管理不善或对淡化行为的忽视,导致商标所具有的显著性完全丧失";有人认为,商标退化是指"某一商标标识所具有的显著特征被减弱,逐渐演变为特定商品的通用名称现象,也可成为商品名称通用化"。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商标退化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知识协同行为和非知识协同行为是知识管理领域新的研究主题,探讨其内在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据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分析和探讨了环境扰动对知识协同行为和非知识协同行为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表明:环境扰动正向影响非知识协同行为的产生,而环境扰动对知识协同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良性非知识协同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而恶性非知识协同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有一定反向影响,知识协同行为对组织创新绩效有着显著正向影响;良性非知识协同行为对知识协同行为有较强的正向影响,而恶性非知识协同行为反向影响良性非知识协同行为的产生,这意味着恶性非知识协同行为可以通过良性非知识协同行为的中介效应对知识协同行为、创新绩效起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超 《生产力研究》2014,(11):17-21
文章从资金占用的角度,对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的行为变化进行研究,考察大股东是否因获得完备的股权处置权后,减少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占,增加对上市公司的支持;同时考察大股东在获得完备的股权处置权前后,对上市公司行为的变化。研究发现:(1)在股改之后解禁之前大股东更有可能通过反向资金占用支持上市公司;(2)控股股东拥有越多的上市公司股权就越会选择支持上市公司;(3)市场可以识别大股东的资金占用的掏空行为和反向占用的支持行为,并在股票收益率上体现。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9,(7)
商标淡化理论伴随着商标功能的演进而产生,商标权人对商标显著性及其内在商誉的注意,促发出有关商标反淡化保护的需要。探查商标理论产生的逻辑起点,明晰淡化理论背后对商标独特性和商誉的价值考虑,有益于理解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范围的划定。淡化与污损造成的"不适当联想",是判断淡化行为的重要因子,联想理论由此获得其理论上的正当性。另外,在反淡化保护设计中,应注意有限制的保护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