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企业》2003,(5):1-1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 ,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防治非典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任务十分紧迫非常繁重 ,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不能有丝毫的犹疑和懈怠。同时 ,我们要看到当前的经济建设工作任务也很繁重。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毫不放松经济工作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团结互助 ,和衷共济 ,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面对当前肆虐的非典病毒 ,伟大的民族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治非典各项工…  相似文献   

2.
日前,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海闻教授等研究人员所作的一份研究报告一《“非典”流行对北京市及全国经济影响的初步分析》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报告对北京市可能直接受SARS流行影响的酒店、旅行社、旅游景点、航空公司、铁路部门、餐饮、零售、会展和出租车等九个行业进行了实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除零售业中的连锁超市以外,其它被调查的行业四月初以来经营情况都受到了SARS的负面影响。中国企业的业绩首次与一种疾病大面积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4.
三个月前,种种猜测还萦绕在中国经济的上空,市场因经济数据低于预期而弥漫着犹豫观望的气氛。三个月后的今天,多数人起伏的心已经平缓下来,这不仅因为经济数据在这近100天里更平稳了,更因为市场在波动中经受了历练。与眼前一时的起起伏伏相比,经济结构转型所显露出的曙光更让人踏实。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的一种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一国经济增长划分为两大体系即公共产业与非公共产业运作体系,两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国的经济产出,相互作用的发展表现为一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文章构建了三种基本模式,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今年春天以来,我国遭到非典袭击.这次突发性事件不仅对我国人民身体建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且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把非典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是一个十分迫切、至关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樊纲 《经济界》2003,(4):14-16
一、“非典”不仅是只对少数行业、而是对各行各业都有影响 “非典”作为一种灾难,与其他灾难相比的特点在于,第一,与战争、洪水等不同,“非典”这种传染病灾难不消耗和毁坏财物,因此不会(至少在事后)提出需求,扩大经济活动,相反,“非典”所造成的恐慌使人们减少经济活  相似文献   

8.
<正> 进入2003年6月下旬,喧闹一时的 SARS 病毒终于在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下逐渐销声匿迹。6月24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提出"经济增长亮点凸显,全年保持8%将不是问题"的判断,使人们在欣喜之余,更感欣慰和自信。回首 SARS 病毒悄然挥师北上之初,经济发展的空气中弥漫了众多悲观的估计:所罗门美邦的一份研究报告在假设疫情可在一个月内得到控制以及受灾区为期五周的服务需求减少15%的情况下,2003年中国 GDP 将损失0.3个百分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则预测,疫情若在3个月内得到控制,GDP 增长将降低0.7个百分点左右。笔者认为,既然我们已经认定"非典"是一场灾难,那就注定经济上要承受损失。对普通老百姓而言,经济增速只要不是巨幅滑落,就不会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多深印象。正如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表的一个专项调查报告所指出的那样,"非典"与"9·11"事件类似,是一种安全隐患。当生命变得脆弱之时,人们的心理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危机过后其惯性依然存在,甚至会留下较长时间的后遗症,因而对经济的影响将更为持久。这一点,我们在欣喜、自豪之余不应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9.
10.
任若恩 《经济界》2003,(4):17-22
一、“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没有影响 “非典”疫情(SARS)的出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目前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如何估计这种影响的程度大小也是关注的要点。“非典”疫情的出现对中国经济是一次局部的,短期的外部冲击。因为它基本上没有损坏任何生产能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在经济运行中也曾数次出现过热,每次都试图使经济“软着陆”,但均未获得成功。例如:1984年第4季度开始经济出现过热,1986年力图“软着陆”,结果未“着陆”却再次起飞;1988年经济过热,实施治理整顿,想“软着陆”,结果由于力度过大,最终导致了“硬着陆”。最近这一次面对1993年再次过热的国民经济,我们沉着应对,锲而不舍,经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软着陆”。1996年国民经  相似文献   

12.
冬行 《数据》2008,(3):24-25
从几个方面检视2008年的中国市场,可以看到的是,相比2007年或许乏善可陈。可以肯定,中国经济需求和增长仍将迎来高涨的一年,但中国资本市场或许不那么有代表性。有鉴于此,笔者一一解析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八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欧洲列国需要中国市场,希望借中国的力量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中国也需要更新技术和设备,为下一轮的经济增长提供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14.
王延 《企业研究》1999,(4):20-21
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性措施,仅靠增加投资实行外在拉动是不够的,重点工作必须放在开拓市场上。只有挖掘市场潜力,拓宽消费领域,扩大最终消费总量,才能真正牵住扩大内需的“牛鼻子”。认清消费结构转变构建住行主体消费市场70年代末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度解决了“吃”,  相似文献   

15.
《北京房地产》2006,(7):63-63
受强劲的经济增长支持,香港物业租售市场表现兴旺,2006年前四个月,本地房地产市场持续受到投资者追捧,而中国内地物业市场亦同样获得海外资金青睐。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是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与以往五年计划最大的不同是,“十五”计划是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条件下制定的。中国最大限度地走向开放、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由此决定中国经济在“十五”期间会是何种走势呢?记走访了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建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白柯 《中国企业家》2006,(11):85-86
强劲的经济增长.颇具吸引力的目标公司价格促使国际投资者蜂拥在亚太金融市场下注。中国市场在整个地区表现最为突出,2005年跨国金融服务并购额飙升67%,超过150亿美元。然而。贝恩咨询公司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给亚太区高潮迭起的金融业并购浇了一盆冷水——过去10年间,亚太地区60%的金融并购案在并购宣布后两年内,收购方股价低于标准指数。 一边是独具魅力的市场,一边是差强人意的表现。如何打破这一两难困局,使收购方既能在前途光明的亚太地区找到立足点,又能获得更多的价值?尤其是如何在全球增长最快的中国金融市场中绕过危险抓住机会?  相似文献   

18.
19.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国际经验(一)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今后15年的宏伟奋斗目标,并指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