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征文启事     
为深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和“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工作目标,针对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和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以及校车潜在的安全问题,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将在2007年分别召开“酒后驾车对交通事故发生机率的影响和关系”专题研讨会(以下简称“酒后驾车”研讨会)和“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和校车安全”的专题研讨会(以下简称“三车”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关注和从事我国交通安全事业的有关专家、学者、交管业内人士及广大企业共同参与,建言献策,有针对性地探讨、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为交通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研发新产品搭建平台,促使全社会共同关注交通安全,构建平安、畅通、和谐的交通环境。研讨会及征集论文的有关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2.
2月20日至3月5日,公安部部署在全国开展治理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工作。全国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共查处酒后驾车44288起,查处醉酒驾车3721起,暂扣驾驶证27108本,吊销驾驶证894本,行政拘留1888人。因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22.3%、13.7%和28.8%。“酒后驾车”的话题我们已经说过无数遍,之所以一再重复,是因为酒后驾车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近10万人,近50万人因交通事故伤残,其中三分之一的伤亡源自酒后驾车。《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酒后驾车,交管部门一再宣传、严查,可有些人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以至屡屡有人上演着酒后驾车肇事的悲剧。编发这组专题文章,旨在告诉读者:治理酒后驾车顽疾,任重道远,得想新招。  相似文献   

3.
社会难题醉酒驾车 众所周知,醉酒驾车是全球共同面对的一大社会难题。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车或醉驾有关,酒后驾车或醉驾已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美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相似文献   

4.
4月21日,由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保乐力加中国协办的“酒后不驾车,生命有保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等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全国13个省市交管部门以及相关企业的代表,就酒后驾车话题进行了热烈研讨。本期专题摘编了部分主题发言者的观点,今后,本刊将以专访,论文选登等形式继续关注“酒后驾车”话题。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管理》2009,(6):41-41
从5月21日起,北京市1002家餐饮企业将陆续签署《京城千家餐饮企业劝戒酒后驾车活动承诺书》,自愿成为“北京市餐饮企业劝戒酒后驾车联盟”单位,在营业场所通过张贴“劝戒酒后驾车”文通安全宣传画、发放温馨提示卡、指定服务员作为“劝戒酒后驾车义务宣传员”等措施,劝戒酒后驾车违法行为,对于不听劝阻、执意酒后驾车的,将拨打“122”进行举报。  相似文献   

6.
4月21日,由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保乐力加中国协办的“酒后不驾车,生命有保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公安部、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6日,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在京举办"酒后不驾车精彩有延续"专题研讨会。会议指出,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8.
酒后驾车与交通事故的法医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后不驾车,生命有保障"研讨会论文选登在交通事故的法医学调查中,世界各国均认为,酒精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酒后驾车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后果往往十分严重。目前,交警处理交通事故办案程序主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该规定以及其他法律、法规或规章都没有对酒后驾车肇事司机必须进行强制性人体血液酒精含量调查取证的明确规定,而肇事司机为逃避责任故意不配合,使得交管部门无法获取处理事故的完整证据,影响办案质量,并导致酒后驾车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以下就从两个案例看我国在酒后驾车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万健 《道路交通管理》2004,(2):46-46,47
去年部分保险公司相继推出了“非常事故特约损失险”,首次将酒后驾车列入了保险范围,因此民间俗称“酒后驾车险”。一时间“酒后驾车险”孰是孰非的争论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或贬或褒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此险是否在支持和纵容驾驶人酒后驾车,此险是否合法。保险公司声称,酒后驾车行为不仅客观存在,而且肇事者无力赔偿也屡见不鲜,此险种填补了一项空白,保证了交通事故受害者能及时有效地得到经济补偿,缓解受害第三方的痛苦,是多方共赢的有益尝试。中国保监会也出来说话,认为此险种不仅合法合理,而且对[(\323\332\316\254\273\244\3…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通辽市是蒙古族聚居人口较多的地区,“无酒不成宴”已成这里特有的生活习惯,随着私家车的逐年增加,酒后驾车像一颖毒瘤威胁着人们的出行安全。春运以来,通辽市交警支队贯彻落实公安部交管局的要求,确定了以宣传为先导,以严管,严查、严处为手段的工作思路。截至目前,已查出该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63起,其中醉酒驾车14起,拘留12人,处罚51人,没有发生因酒后驾车而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2.
关于酒后驾车专项整治情况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整治酒后驾车违法行为,预防酒后驾车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各级公安交管部门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5日,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国际著名酒类集团保乐力加(中国)在北京共同举办酒后不驾车精彩有延续专题研讨会,深入探讨防止酒后驾车行为的有效措施,并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反对酒后驾车的公益行动,营造文明行车的社会风气。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理事长陈洁、副理事长杜连柱、秘书长赵晓平、副秘书长刘守信、保乐力加中国传播总监王钰、保乐力加中国企业传播经理王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教授刘建军、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安全监督处副处长赵鑫等人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针对节日期间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武汉市公安交管部门从春节前开始,于酒后驾车易发的20时至21时和醉酒驾车易发的23时至次日2时,在饭店、餐馆、酒吧、娱乐场所周边科学部署警力,连续三周开展了统一查处行动。同时,在媒体上对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予以曝光,提醒驾驶人避免酒后驾驶,并鼓励群众举报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发挥社会舆论和监督作用,加大整治酒后驾车行为的震慑力度。春节期间,全市共查处154起酒后驾车违法行为,查处醉酒驾车4起,暂扣驾驶证89本,因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数量同比减少21%。  相似文献   

15.
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联合表扬“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成绩突出道路客运企业和管理机构的通报》。《通报》称,开展“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一年来,道路客运安全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客运车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大幅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明显下降,全国客运车辆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比2012年下降19.3%和27.7%,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道路客运企业和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6.
山西,地处京畿的侧翼,是新中国60华诞国庆安保的重要外围防线。9月10日,山西省提前5天全面启动11个省际“环京护城河”一级交通安全检查站,44个市际二级交通安全检查站和138个县际三级交通安全检查站。同时配合开展涉牌涉证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公路客运车辆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专项整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农村机动车和驾驶员的数量迅速增加,使得本来就十分薄弱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加上广大的乡村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无牌无证车上路、无证驾车、非客运车辆载客、报废车上路行驶等严重违章现象屡禁不止,乡村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8.
春节期间,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要求和部署,针对节日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多发、自驾车交通流量增加等特点,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全力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9.
正临近元旦、春节,再加上年底一些单位难免要安排年会或者聚餐活动,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防范酒后驾车、醉酒驾车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应当引起各地交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陆续摸索将酒后、醉酒驾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强化执法威慑力。笔者认为,这一举措符合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改革的大方向,能够使酒驾的违法成本大大增加,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酒驾入信"为公共安全再上一道保险。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义乌市在今年8月份出台“举报酒后驾车奖励制度”,实施后效果明显,义鸟市酒后驾车肇事起数明显减少,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人们的遵守法规意识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