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的征用,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目前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令人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我国失地农民的现状,并就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李振伟 《现代经济》2007,6(10):80-8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与此同时,高达4000万人,且每年仍以300多万规模急剧增加的农民在农地流转和非农化过程中大规模失去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并随之失去一系列重要权利。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这些失地农民形成了一个游离于社会的特殊人群,他们缺乏劳动技能和经商资本,缺乏社会保障,没有稳定的职业,面临养老、医疗、教育等多方面的困难,因而随时都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因此,在目前人地矛盾突出,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社会保障滞后的情况下,要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高度重视并着力研究解决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可以说,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不仅事关失地农民自身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部农业大省失地农民市民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应该正确认识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全面分析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从根本上制定出适合失地农民市民化发展的具体途径,稳步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当前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铺开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迅速催生出一个急剧膨胀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当前该问题已由发达地区的局部社会问题逐渐演变成全国性的社会问题,失地农民问题已日益严重。本文主要在描述失地农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造成失地农民利益损失的制度设计以及社会保障不健全方面的原因,最后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有职业和身份两个层次上的涵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身份上的农民概念和职业上的农民概念在农村非农化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失地农民开始出现。在经济现实与制度跟进不对称的情况下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研究表明,土地产权模糊、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以及现行土地管理制度混乱等是造成失地农民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原因,失地农民被边缘化了。为此,改革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规范征地补偿标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农村耕地被大量征用,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失地农民的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不断凸显,其原因在于:土地征用补偿的标准不够科学合理,价格偏低;基层管理不规范,补偿资金分配和使用暗箱操作,缺乏透明度;现有政策、法律的缺位导致了失地农民应得的权益补偿受到侵害。对此,应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征地;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合理补偿失地农民,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法律援助和保障,以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立有商业保险参与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失去土地即失去生活依托的失地农民们养老、医疗等保障问题,遂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几乎众口一词的普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由政府组织、推动和监督,采用强制的手段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至于体系中包括的保障项目和保障水平问题则个人看法不一。这些观点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却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即没有将商业保险置入其中,所以应建立一个由社会保险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共同参与的、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底线,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失地农民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社会保障状况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市化发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都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9.
欧美发达国家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昭示我们:工业化、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而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产物是失地农民。据保守估算,我国目前有失地农民4000万,按当前的速度发展,十年后将超过1亿。庞大的失地农民队伍,已经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隐患。如何科学认识我国的失地农民问题,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耕地大量被征用,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如何正确解决和处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特别是当前最亟需解决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耕地大量被征用,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如何正确解决和处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特别是当前最亟需解决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农保建设中优先考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产生了"失地农民"这样一个社会群体。失地农民既没有城镇职工的劳动保障福利,也失去了基于农村土地所形成的生活保障来源。当前我国正在试点建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最佳时机。在财政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理念下,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经济利益和社会公民的基本尊严。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城市下岗职工相比,失地农民没有最低生活保障和稳定的就业渠道,缺乏政策和财政支持,显得更为弱势。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并认真解决,否则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与持续发展。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现代社会一种必然的现象。失地农民出现所伴随的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隐患,他们是最缺乏保障的弱势全体,应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征地补偿问题,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了,失地农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关于失地农民的若干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从而影响到失地农民的生活以及社会安定。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则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一个有力措施,保障失地农民老有所依、病有所养。河南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位居前列。河南省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可是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河南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去了土地,又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正在成为城市中新的边缘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当前最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在发展理论的框架下探讨失地农民问题,文章试图用后现代发展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失地农民问题背后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是指"种田无地,投资无钱,就业无路,保障无门"的"四无"状态的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失地引起的社会矛盾加剧"问题排在首位,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亟待且必须解决好的一大社会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应规范政府征地行为,维护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使失地农民享有应得利益;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使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问题是造成中国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石家庄"城中村"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发现土地产权、征用补偿等制度的不完善是失地农民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只有对土地和农民相关的制度进行创新并完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城市居民住房和非农用土地的需求量加大,国家对农业用地的征用量逐年增多。由于国家征地机制的不完善、针对失地农民的权益补偿不到位,致使失地农民在就业、子女教育、养老等方面出现诸多困难,社会问题不断涌现,这些问题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影响非常复杂和深远。因此,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对于城镇化的顺利进行以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就业出路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面临失地又失业的困境。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点问题,也是关系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进而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本文就失地农民就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我国失地农民就业及生活出路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