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通过创造和转移知识推动创新。本文利用2005~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定量分析研究KIBS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影响,得出结论:整体上KIBS发展有助于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此外,KIBS发展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影响存在行业间和地区间差异,相比于西部的消极影响,中、东部的KIBS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因此提出政策建议:积极引导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转型,加速KIBS的发展;引进外商投资,培养高素质KIBS人才,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影响的一般规律相背离,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发现,"城市化率对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变化存在负贡献作用"、"城镇人口规模指数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存在负贡献作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存在负贡献作用"等若干悖论,并重点从制度安排、阶段特征等角度解释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相背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1985~2013年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先逐渐扩大2006年后开始缩小。分解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对全国的地区差异贡献份额很大但2005年之后开始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省际差异2002年之后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四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对全国地区差异的贡献份额最大但2002年后轻微下降。除了发展战略、要素投入等各种传统因素外,产业集聚效应也是导致区域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人才服务业将建立统一标准在2007年9月13日举行的全国人才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人事部副部长、全国人才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士秋表示,我国人才服务业的规范化建设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5年~2008年的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河北省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GDP、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以及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对服务业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加快河北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一个包含劳动力错配的三次产业非平衡发展模型,再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部门生产率向发达国家收敛的路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中国部门生产率收敛呈现出不同于国际经验的"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收敛而服务业部门劳动生产率被动式收敛"特征。本文分析表明,中国存在严重的劳动力错配,导致过多的劳动力被滞留在工业部门,而服务业部门吸纳本地就业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这是造成中国现实与国际经验背离的主要原因,并得到了中国31个省份1997—2013年面板数据的计量支持。该结论的含义是,现阶段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已经超过工业部门,产业结构变化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的高级化阶段,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尚未结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提升工业部门生产率仍将是决定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能否实现向发达经济体持续收敛的关键。相应的政策含义是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消除劳动力在产业间自由进出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双核。中国城镇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可以作为新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理论层面,经济增长通过收入效应 、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则通过投资拉动机制、消费刺激机制、产业优化机制、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实证层面,选取1978~2012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 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发现, 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长期的均衡关系;选取200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全国和东、中、西部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泰尔指数,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的省际差异总体呈现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8.
城乡发展一体化状态的度量是城乡均衡发展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从具有明确内涵与清晰外延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理论分析框架出发,构建了包含35个基础指标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采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不同尺度2000—2011年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面板数据进行测度,并从时间序列与地区差异两个角度分析测度结果。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中国整体、区域和省际三个层面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均不断提高,这主要归因于城乡经济一体化与城乡空间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地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差异较大但呈收敛趋势,省际分布整体呈现"自东向西逐渐降低,东北三省穿插其中"的经济地理特征,这种空间格局变化较小且比较稳定,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大,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带间的差异较小且呈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9.
海南富岛化工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近年来,通过培训教育的方式,合理开发人力资源,解决了“要我学与我要学”和“育人才与留人才”的矛盾,提高了职工素质,稳定了职工队伍,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取得了显著成效: 1998年,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为 28.5万元,是同年海南省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 7.3倍,并荣获“中国企业新记录”证书; 1999年,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为 52.4万元,是同年海南省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 15.9倍,被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授予“管理培训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获“第五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传统工业产业发展乏力的背景下,能否借助数字经济与传统工业的融合,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这对工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2013~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熵值法构建了包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的发展指数以衡量数字经济,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分解指标对工业劳动生产率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进一步的门槛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人力资本的单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物质投入外包和服务外包比率,并以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不同形式的外包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后考察了外包对生产率影响的行业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工业行业中,外包有利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服务外包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物质投入外包:高技术、低开放度以及大规模行业中国际外包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有两个原创性贡献:一是区分了物质投入外包和服务外包对中国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差异;二是发现行业性质影响国际外包对生产率作用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程度的测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测算了我国及省际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程度。全国总体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城乡劳动力扭曲程度大致呈现波浪式下降,城市内劳动力扭曲程度则呈现阶段性增加的态势,城乡劳动力扭曲是导致劳动力配置扭曲的主要因素;从全国劳动力配置扭曲贡献因素来看,各产业间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差异直接反映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而各产业内部所形成的劳动资源扭曲在总体上具有消减作用;进一步观察各产业内和产业间的扭曲状况,可见第一、三产业内劳动力资源扭曲程度长期并不高,但近年来增加态势明显,第二产业扭曲程度较高,但有下降趋势,而部门间的扭曲程度则呈现缓慢增长特点。从省际来看,各省份总体和城乡劳动力扭曲程度呈下降趋势,而城市则呈现增加态势,在扭曲特点上,一方面存在收敛性特点,另一方面又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差别。进一步将人力资本因素考虑进去,可以发现,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程度会有所下降。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10~2014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限于因子分析法只适用截面数据的不足,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改进的TOPSIS法结合,从生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R&D活动3个方面,测算了我国各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梯度变迁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时间维度,2010~201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不同梯度省市的梯度变迁幅度不同;从空间格局看,我国29个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我国大部分省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处于较低阶段且空间格局不平衡。  相似文献   

14.
根据OECD发布的24个国家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了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各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第二产业生产服务对第二产业生产率,以及对第二产业就业和产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当服务投入在第二产业总产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时,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将随之提高,并不会减少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因此,第二产业生产服务对第二产业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劳动报酬占比变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劳动者报酬GDP占比下滑是中国劳动收入增长背景下的客观事实。在农村剩余劳动供给相对充裕条件下,劳动报酬占比变化反映了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劳动边际产出效率变化。二元经济下的工业化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资本替代劳动是劳动报酬产业内效应变化的主要原因,边际生产率决定的劳动工资引导劳动要素从劳动报酬较高的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劳动报酬占比产业间效应下降的原因。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劳动力绝对供给能力面临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供给能力减弱,劳动供给曲线左移将替代劳动边际生产率对劳动报酬的决定,直接提升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成本并带动产业内劳动力报酬提升。  相似文献   

16.
We examine the potential of labor‐relations reforms to address wage inequality by relating an index of the favorableness to unions of Canadian provincial labor‐relations laws to changes in industry, occupation, education, and gender‐specific provincial unionization rates. While we find some evidence of larger unionization gains among high‐school–educated workers, the differences across groups are small and in some cases suggest larger gains among professionals. Overall, the results suggest a limited potential for reforms in labor‐relations laws to mitigate growing labor‐market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speed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on the productivity growth, production structure and factor demands for US industries and for the aggregate economy. To evaluate such contribution, we modify the traditional cost function by incorporating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as input in production process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public infrastructures. The network externality and spillover effect of broadband access technology are captured by introducing broadband penetration rate as a shift factor in industry level production function.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d use of modern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increases the productivity of all industries with wide variations across industries. Estimated impacts on input demands show that increase in use of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ervice saves labor and materials and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private capital. Finally, aggregate social rate of return on such investment has been estimated for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资本深化、产业结构与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高城市化质量和劳动产出效率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关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发达国家城市化平稳期假定做出的,这与中国当前发展情境不符。本文在城市产出总量函数中引入了资本存量和产业结构变量,考察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资本存量、劳动投入、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关键经济变量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1995—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本文发现:劳均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因素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作用,并且呈现阶段性和趋势性特征。总体上看,资本深化的作用最大但呈缓慢下降态势,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的作用为正且呈"倒U型"变动,而人口集聚呈"规模报酬递增",要素投入呈"规模报酬递减"现象。  相似文献   

19.
李光明  马磊  潘宇 《工业技术经济》2017,36(12):106-113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物流劳动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投资等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方向与显著性均存在差异性。从总效应来看,物流产业集聚与地方财政支出均显著为正,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源泉。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为负,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