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94年,第4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国际社会将于5月22日至9月30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办国际海洋博览会。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管辖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一个拥有辽阔海洋国土的民族,面对世界各国"海洋--未来的财富"的呼唤,面对方兴未艾的"蓝色圈地运动",我们该怎样去迎接这排山倒海的"海洋世纪"?中华民族有着辽阔的海洋国土,也是最早走向海洋的伟大民族之一。在陆地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招目光投向蓝色的海洋--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2.
海洋海岛经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口众多,陆地资源又日趋减少。形势迫使人们必须关注海洋,掌握海洋开发的科学技术,同时海洋、海岛的经济开发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提高海洋意识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于光远我很喜欢提高我们的海洋意识这句话。从国土经济学的角度,开发海洋资源是极为重要的事情。最近我常讲这句话,大概又与我在太平洋学会工作有关。我们的国土向来是包含大陆的国土和海洋的国土,我们陆地建设的积极性要提高,从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全球的陆地资源已告匮乏,人类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而海洋这个巨大的天然宝库作为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人们们摆脱困境的希望所在。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蓝色世纪,海洋经济将是世界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本文仅就海洋水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以探讨。一、对建设海洋强省的认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沿海大国,人均陆地资源短缺,人均陆地面积只有0.008平方公里,远低于世界0.3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潜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小国是海洋大国.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已是大势所趋。从海洋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产业结构及布局、科技进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它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而二氧化碳溶于海水产生了海洋酸化现象。海洋酸化不仅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恶化,而且也会引起一系列经济上的损失。本文首先分别就海洋酸化的概念、历史原因以及它对生态系统和海洋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并且就目前国际上刚刚起步的海洋酸化经济学研究进行了介绍,以便全面了解从经济学视角研究海洋酸化的国际前沿动态。  相似文献   

7.
海洋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以山东省为例,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中2002?2012年统计数据,从静态、动态模型实证分析并研究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与陆地金融体系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山东省陆地金融体系对海洋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支持力度不够,因此需要进行金融改革,积极构建有助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与协调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8.
海洋产业布局又称海洋产业的空间结构,是指海洋产业各部门在海洋空间内的分布和组合形态。海洋产业布局理论是在陆域产业布局理论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分支理论,是产业布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人类产业活动由陆地向海洋扩展而产生的理论。本文根据时段顺序分别对海洋产业布局理论的开端、形成及新发展进行了综述,对每个时段理论的发展情况及重点理论进行了系统描述和概括总结,力求为海洋产业布局的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调研等方式,对海洋文化旅游企业发展进行研究,初步确定中国海洋文化旅游企业的发展阶段,通过强化海洋文化的引领作用、构建海洋文化旅游企业综合体、推进国际合作等措施,力促海洋文化旅游企业转型发展,以此有力地支撑海洋强国和文化兴国战略的实施,凝聚和扩展海洋文化,提振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世纪,海洋开发已成为解决当前面临的人口急剧增长、陆地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的主要出路。海洋环境与资源的特殊性决定了海洋开发对科学技术的高度依赖性,新时期建立现代化的海洋强市,必须首先从发展海洋科技人手。本文在阐述海阳市海洋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海阳市海洋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海阳市海洋科技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龙头企业带动海洋特色产业 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的规模扩张和资本积累,还拉动了海安海洋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际海洋法规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影响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洋渔业作为一项从海洋中获取生物资源的产业,在国家渔业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随着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颁布,世界渔业进入全面管理时代,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日益受到国际海洋渔业制度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上升,我国远洋渔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国际海洋法规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影响,从中得出启示,并采取相应对策,以期为拓展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空间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洋空间规划是陆海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既有的海洋空间规划存在体系分工不够完善、资源调查不够充分、重海洋开发轻资源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借鉴国际海洋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经验,本文从充分认识海洋空间特征出发,探讨了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编制的技术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洋技术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开发是当前国际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随着海洋开发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海洋技术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海洋已成为高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本文总结分析了国际海洋技术发展态势及促进因素,在分析我国海洋技术发展差距和原因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海洋技术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海域承载力与海洋生态补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耗竭,海洋资源的开发又成为新一轮的竞赛活动.然而,如何在获取最大利益的情况下能保持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则成为现今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海域承载力与海洋生态补偿两种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海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对中国海洋经济增长动力进行深入研究。将中国2002—2007年,2007—2012年期间海洋经济增长动力分解为需求扩张效应、增加值率变动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测算出不同效应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第一,中国海洋经济增长整体上依然依赖于需求扩张,消费对海洋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强;第二,海洋第三产业对中国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且呈上升趋势;第三,技术进步效应贡献率在海洋三大产业中均呈现下降趋势,增加值率对海洋第三产业、海洋第二产业的贡献则在加强。最后,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就如何转换中国海洋经济增长动力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型海洋保护区建设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海洋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抢占海洋战略要地的重要手段。我国尚未开展大型海洋保护区建设,亟需吸收借鉴相关国际经验,进一步提升深远海区域生态管理工作水平。文章梳理总结了国际大型海洋保护区建设进展及主要特征,阐述了美国及澳大利亚大型海洋保护区管理举措,提炼了国际大型海洋保护区建设实践经验及启示,并结合我国海洋实际,从增强深远海区域生态基础数据储备、积极参与相关国际事务、试点实施保护区分区管控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洋,被称为“我们最后的资源”,给了人类巨大的希望,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陆地这个绿色国土相对应,人们把海洋称之为蓝色国土。开发蓝色国土不应重犯开发绿色国土的错误。《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我国海洋开发的战略目标为:“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鉴于陆地资源的有限性,世界各国都把今后的经济增长潜力放在了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基于国际形势,十八大以后,我国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滨海省市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很多地区出现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基于此,本文以上海市为例,以容量耦合模型研究海洋经济系统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关系,主要研究在海洋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度的变化,得出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不相协调,后期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以后,逐渐减少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但是仍然没有达到良好的协调,通过分析原因得出适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增长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海洋治理是全面推进全球治理与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重要前提。论文运用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海洋治理的国际研究知识图谱,从海洋保护区建设、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开发与管理、海洋渔业的开发与管理、海洋空间规划及利益相关者分析四个方面阐述海洋治理问题的国际研究进展,并提出海洋治理问题需要跨学科研究、综合管理、自主创新和跨国合作等启示,以期为我国在全球治理大环境下开展高效的海洋治理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