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企业技术开发》2015,(11):125-126
文章对我国创业板IPO定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选取了2012年间我国创业板上市的43只股票作为样本,从影响创业板IPO定价的内外因素分析,实证考察了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现金流等10个指标对我国创业板IPO定价的影响,并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着眼于二级市场溢价视角,以我国创业板市场发行的267只新股为研究样本,对异质信念、投资者情绪与创业板IPO首日溢价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异质信念与IPO首日溢价显著正相关,投资者情绪与创业板IPO首日溢价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我国特殊资本市场IPO初始收益高涨的形成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09年我国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为样本,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的成长持续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持续性在整体上不存在明显的IPO效应,但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上市公司在IPO之后,有些实现了持续性高成长,有些则出现了明显的成长性衰退。进一步对成长持续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成长持续性与IPO前的盈余管理水平呈负相关,与IPO前后的主营业务利润比例的变动情况呈正相关;而公司规模、是否存在风险投资以及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变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振  油永华 《价值工程》2014,(3):164-165
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迅速,募资、投资规模及IPO表现异常活跃。风险投资行业的迅猛发展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了2012年12月31日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355家公司与中小板上市的701家公司的横截面数据,对风险投资人背景与上市公司IPO折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背景风险投资与IPO折价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IPO价格未能恰当地反映不同背景风险投资人对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我国创业板2009~2014年上市的379只新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边界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创业板IPO发行定价效率,发现我国创业板IPO定价存在明显下边界行为,即抑价行为,并且抑价率高达34.985 6%。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定价水平的影响因素问题,运用分位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处于高分位点的创业板IPO发行定价较多受到发行市盈率、募集资金数额、发行前每股盈利和发行前总股本的影响;处于低分位点的创业板IPO发行定价受发行规模、资产收益率和发行前每股净资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创业板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融资渠道,并且对完善我国的投融资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创业板的自身特征又决定了创业板具有高风险的特点。由此可见,在IPO过程中创业板市场所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由于审计失败而导致各种案例和丑闻使得审计风险受到学术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将结合A企业的案例,对造成IPO审计风险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旨在为我国创业板市场进行IPO的企业、与之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香港创业板IPO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体制机制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雪 《企业导报》2011,(13):32-33
IPO折价现象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广泛存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IPO折价相关文献的回顾,选取创业板上市的152支股票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计算未经市场指数调整的首日收益率和经过市场指数调整的首日超额收益率来估计IPO折价的情况。对IPO影响因素的选择分别基于新股发行情况、投机泡沫假说以及承销商声誉假说,选取5个变量与首日超额收益率进行线性回归。以说明,在创业板市场,IPO折价现象的产生并非发行人和承销商的有意行为,新股的供不应求和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导致了创业板IPO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在股票市场上,对上市公司IPO折价现象的解释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影响IPO折价率的因素分析也因人而异,主要是因为实证模型和样本选择等局限所导致。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70家公司股票为样本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以及稳健性检验,对我国创业板IPO折价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创业板拟上市公司IPO申请失利原因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一些拟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IPO申请相继失利的原因,然后根据我国创业板设立的目的和相关制度规定,结合当前拟上市公司IPO申请审核的实际情况,建议未来拟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的打造、持续盈利能力的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合规性、IPO申报材料的编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IPO审计存在着有别于上市公司常规年报审计的特殊风险。特别是就近年频繁出现的IPO审计失败来说,其特殊风险一定程度上体现在IPO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特殊性上。中注协近年就"特定行业审计"进行了多次风险提示,其中包括本文的分析对象"万福生科"所在的农产品行业。文章以万福生科IPO审计为例,对其特定环境下的IPO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风险识别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业板IPO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深入分析创业板IPO失败原因,对于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扬瑞新材为例,从创业板IPO的特点入手,深入分析企业选择创业板上市的原因,并对扬瑞新材IPO失败的原因进行探析,认为我国创业板IPO应该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持续盈利性,加强关联交易控制,完善内部运作规范,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3.
IPO定价方式的市场化改革及相关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O的定价问题一直是各国证券市场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新股发行的抑价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对我国的IPO定价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创业板的上市,意味着我国的IPO定价完全的市场化,但是,这种完全市场化的定价方式是否真的有效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这就是文章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09年至2011年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以往研究结论和相关的理论提出假设,检验我国创业板市场IPO后企业经营业绩与金融中介机构声誉的关系。结果表明,IPO后企业经营业绩与金融中介机构声誉无显著关系,最后为创业板市场的逐步完善和走向成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10年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11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的财务数据入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的财务绩效展开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后业绩显著下滑。在对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创业板市场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IPO抑价是股票市场的一种常见现象,但是过大的抑价则反映了股票发行定价机制的失灵,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2009年10月30日开市以来至2010年10月26日为期一年的所有在创业板上市的共134家上市公司首日IPO抑价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上市首日换手率和IPO抑价率正相关;发行价格和IPO抑价率负相关,即发行价越低,IPO抑价率越高;每股收益和网上定价中签率的高低对创业板IPO抑价水平影响显著。此外,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相关制度,笔者认为我国创业板较高的IPO抑价水平还主要受发行、定价制度和交易制度改革割裂的影响,对此我国股票交易制度应做出必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以创业板IPO首日收益率成因理论为基础,分析风投和私募持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首日收益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风投和私募持股的企业新股发行首日收益率比无风投和私募持股的企业高,即风投和私募机构持股的创业板拟上市公司IPO抑价现象更为严重;风投和私募持股在创业板推出初期大幅推动了被持股创业板上市公司IPO首日收益率的上涨,而后期风投和私募持股则对被持股创业板上市公司IPO首日收益率影响不大,甚至有负向作用。这些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风投和私募持股是创业板IPO抑价之谜的幕后推手。  相似文献   

18.
莫鸿儆  陈彬 《会计之友》2013,(1):100-106
文章以创业板IPO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R&D信息披露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板市场存在高抑价现象,但IPO抑价率从2009年至2011年每年都在下降;创业板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与IPO抑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12年我国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74家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在其IPO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且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其盈余管理水平高于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创业板市场IPOs为样本,引入创业投资声誉对IPO折抑价理论模型进行修正,采用多元回归和两阶段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创业投资声誉与创业板IPOs初始收益和长期业绩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我国创业板市场中创业投资核证监督作用微弱;创业投资声誉对IPOs初始收益无显著影响;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后企业长期业绩有显著正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创投声誉下的创业板发行制度建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