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应对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民 《活力》2012,(5):49-49
随着地方铁路、合资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国有铁路对员工的吸引力已不同以往。尤其是地方铁路、合资铁路对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拿来主义”的做法.促使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逐年流失。笔者所在的车辆段是具有百年光荣传统货车车辆段,近几年来,铁路特有工种中的工人技师、高级技师及专业技术人员流失非常严重。高技能人才的流失已危机到了国有铁路机、车、供、电、辆各个行业,如何应对高技能人才的流失。是国有铁路企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一、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的原因(一)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远景规划高技能人才属于高端人才,自然不会仅仅追求简单的经济利益,他们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也是相当的重视。然而,国有铁路企业忽视了这点,以为单纯每月给予的几百元津贴、补贴就能够留住高技能人才。殊不知,如果没有完善的技术级别评定体系.缺乏有组织、有步骤的专业技术培训,忽略对高技能人才个人长远发展和高层次心理需求,那么,要想留住他们的心,也是希望渺茫。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不高;高技能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操,课程设计以理论为主;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缺口较大;盲目招生现象突出。而大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状也导致大学生就业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因此,本文首次将高职院校中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引入到高校培养中来,结合高校学科学习与高技能人才现状,合理地提出高校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了信息化社会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和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应注意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面前,浙江省衢州市技工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以优势专业带动同类院校形成合力,不断改革创新,强化特色教学,致力于打造四省边际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并为培养市场需求的创新型技工人才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8,(10):166-168
为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培养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合肥市徽商职业职学院2016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一年后就业满意程度进行了调研,探讨了不同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后的心理状态与需求,同时亦分析了性别差异对工作满意度、职业发展前景、薪酬待遇的影响,并对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靖 《企业研究》2011,(8):111-111
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此,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7.
陆东明 《价值工程》2011,30(36):141-14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高职机电专业培养本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本文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全方位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实践,尝试构建一个高职机电专业的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结构失衡已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河北省高技能人才的现状与需求出发,分析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结合河北省省情,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对策进行战略性研究,以期对经济建设、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实践意义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我区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结构失衡已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文章从新疆高技能人才的现状与需求出发,分析了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结合区情,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对策进行了战略性研究,以期对经济建设、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实践意义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汪达玲 《上海企业》2010,(12):76-77
如何确立高技能人才的主体地位,正确引导人们的就业观念,鼓励人们重技术、学技术,逐渐改变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是当前企业十分重要的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知识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1.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需要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提高高职电子商务学生的专业技能,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本文从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方面对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阐述,并对实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8,(16):230-232
随着高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财会专业就业形势也越来越紧张,出现高层次人才短缺,低层次人才饱和的结构性矛盾。以普通高校H校为例,分析近三年财会专业就业形势和去向特征,分析原因,拟从加强与就业单位联系,实现就业指导由"点式"向"链式"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转变就业观念,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提高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越来越蓬勃活跃的对外贸易活动势必导致河北省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及相关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旺盛需求。然而高职商务英语出现了毕业生"就业前景将受到巨大挑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局面,专业人才培养陷入了一方面是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却是就业危机的尴尬处境。面临这种形势,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整体水平、增加就业,从而服务河北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金莹  董亚兰 《价值工程》2011,30(13):245-246
从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入手,对目前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就如何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等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区域经济的视角下,结合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的高技能人才现状,分析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以期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有实践意义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短缺,生产一线人才严重不足。以潍坊市为例,尽管通过调整职业培训规划、优化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创办高级技工学校,提高培养层次等多项措施,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培养能力大大提高,目前高级工、技师及高级技师占一线职工总数的7.4%,虽较200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专业范围也拓展到了电工、车工、焊工等多个领域,较好地满足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与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日益剧增的需求仍存在很大差距。每年该市技术人才缺口大约在2万人左右,即使现有的培训资源完全利用起来,开足马力培养人才,技术人才短缺的局面在近期内仍难得到根本改变。这与要保持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是极不相称的。 影响高技能人才健康成长,造成高技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珠三角地区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的组织架构、生产体系和工作岗位剖析,明确我校高职高专模具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构建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好地满足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更能适应学生的就业和后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张帆  边龙龙  杜冰  刘旭 《河北企业》2014,(8):100-100
<正>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是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途径之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是培养大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不仅对高技能人才岗位能力形成起引导作用,同时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标准不能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接轨;评价内容相对片面,侧重评价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9.
面临欧债危机的冲击和世界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如何在经济萧条的形势下,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提高高校的就业率,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目前各高校尤其是三本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准确把握这一目标定位,重建与调整课程体系,加强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等,是达到该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多语种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有以往外语专业没有的人才培养优势。在外语人才就业方面,多语种专业的大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就业优势,人才就业可选择范围较广,就业竞争力较强。在市场就业需求方面,多语种大学生就业市场广阔,市场需求量大,国内国外都有不错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