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发行企业债券存在众多的融资优势,但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落的市场发展状态.一方面源于企业内部因素,但主要是受到制度的约束,使得企业倾向于发行股票融资,造成当前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现象.一、企业债券融资优势分析关于利用债券进行融资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资本结构理论”、“银行贷款与公司债券比较理论”和“公司债券优势理论”.它们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企业债券相对与其他融资渠道而存在的比较优势.本文从宽泛的角度来论述企业债券融资优势.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营过程所需要的资金,按照来源渠道不同,町以分为权益性筹资和负债性筹资。权益性筹资,也称为自有资金,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内部积累等方式筹集资金。而负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的经营方式。负债经营是企业的一种有效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常情况下,企业正常的融资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即先内源融资,后银行贷款,再发行债券,最后是发行股票,这也就是资本结构理论中有名的“啄食顺序原则”。但在投资“饥渴症”的刺  相似文献   

4.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理论分析在民营企业融资构成中(上市公司除外),自有资金约占65%,银行贷款占10%左右,民间借贷占15%左右,其余10%主要是商业信用或债务拖欠,通过发行内外债券融资的几乎为零。融资难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影响民营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从企业内部看,民营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低下,这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影响融资能力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下面通过因素分析来说明这一问题。(1)资产规模。民营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自身积累不足,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规模狭小,人力资本匮乏,企业原始…  相似文献   

5.
<正> 在企业资金构成中,除了企业自有资金外,可获得资金的渠道主要有:上市股本融资、公开发行债券、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四种方式。鉴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不发达和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的大环境,中小企业很难通过上市股本融资和公开发行债券获得资金,而民间借贷由于借贷成本高、融资数额少、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内部融资是将自身利润转化为积累,外部融资是指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如发行股票、债券或者得到企业外部的直接投资)和通过金融中介融资(如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相似文献   

7.
发行企业债券存在众多的融资优势,但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落的市场发展状态。一方面源于企业内部因素,但主要是受到制度的约束,使得企业倾向于发行股票融资,造成当前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8.
直接融资是指政府、企业等直接从社会上(如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筹资,一般来说,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商业信用等形式融通所需资金。间接融资是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由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储蓄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存单等形式积聚社会闲散资金,然后以贷款等形式向非金融部门(如企业等)提供资金。从广义上讲,直接融资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吸纳股权投资(包括公募和私募)或发行债券及其它金融衍生品等形式将社会资金转化为企业资本或资金的一种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9.
企业发行债券是直接融资方式之一.在一国的融资结构中,债券融资尤其是企业债券融资具有提高经济和金融运行的效率,优化融资结构,分散和转移融资风险,促进金融深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张锐 《东方经济》2003,(5):44-45
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很多,如直接融资,有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发行债券、民间借贷、发行股票、通过商业信用进行预付或赊销等。间接融资,则主要是来自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但实际上中小企业选择融资的余地并不大,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并且更多地局限于间接融资(信贷融资)。  相似文献   

11.
负债融资是指企业以自有资金为基础,为了维系企业的正常营运、扩大经营规模,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的形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这笔资金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的一种现代融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使整个资本市场发展极不平衡。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03年4月底,我国企业债券发行并托管于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存量约为1339.18亿元,仅占A股流通市值的0.001667%。而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大部分企业会选择“内部集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的融资顺序,在美国最近十年,企业从债券市场取得的新资金平均约为从股票市场融资的10倍。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偏小,使得企业难以在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关系上,确定最优资本结构,在相当程度上也增加了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因此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月24日,央行发布公告,中央人民银行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为银行发行永续债券提供流动性支持。永续债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是一种成熟的融资工具。尤其是2015年后,通过永续债券筹集的资金数额呈几何型增长,部分在香港上市的大陆企业也有在香港的债券市场上成功发行永续债券的案例。本文通过对房地产行业永续债发行公司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房地产企业使用永续债融资的话每股收益优于未发行企业,表明房地产企业使用永续债融资比其他方式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企业债券,包括公司债券,是企业为筹集借入资本而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向债权人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表示发债企业和投资人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有权按期收回约定的本息。与股权融资相比,债券融资具有发行成本较低、保障股东控制权、便于调整资本结构等优点。美国经济学家迈尔斯早已证明,公司选择融资方式的优先次序是先  相似文献   

15.
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这三种融资办法中,由于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相对自由,而且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无权干涉企业经营决策,许多企业非常愿意选择这种筹资办法。而对于广大投资者,债券市场又是一块相对于股票风险较小,相对于银行收益较大的市场,目前恰恰是这一块市场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1988年,美国、日本、西德企业债券分别占GDP的比率为17%、17%、41%,而我国目前不不到3%,且企业债券所筹资金大部分用于公益事业和大型项目,一般企业发行债券的很少,在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初具规模,但股权约束机制弱化问题普遍突出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是适时之举。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债券现状 企业债券是债券发行人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并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在我国,1984年企业债券开始出现,到1987年,一些大企业开始发行重点企业债券.发行企业债券,能使企业迅速筹集生产建设资金,调整并改善财务结构,同时较发行股票所需发行费用少,是企业实现直接融资的理想选择方式.尽管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早于股票市场出现,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债券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和庞大的国债市场及迅速发展的股票市场相比,企业债券的规模非常之小(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王倩 《河南经济》2003,(11):110-110
企业的融资方式有直接融资,即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体制不健全,很难符合《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发行股票、债券的条件,限制了它的直接融资。另一个融资方式是间接融资,即商业银行贷款。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银行贷款也很难,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鹏 《湖南经济》2001,(6):40-41
不久前,法国电信开始了公司历史上最大数额的债券发行活动,这批价值为 164美元的债券有望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公司债券交易。而德国电信在去年 6月份共发行了 146美元的债券。通过这些惊人的数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规模惊人的债券市场。据专家介绍,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所占比例要远远大于股票市场所占的比例,大致情况是股票市场占 20%~ 30%,债券市场占 70%~ 80%。因此,大力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企业融资结构及其分析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融资一般选择“内部集资—债权融…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是很多的,如直接融资,有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发行债券、民间借贷、发行股票、通过商业食用进行预付或赊销等。间接融资,则主要是来自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但实际上中小企业选择融资的余地并不大,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并且更多地局限于间接融资(信贷融资)。因此,信贷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并且这种格局在以后的很长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中小企业要学会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拿到自己称心如意的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20.
运用分层结构化内部增信原理解决中小企业发债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增信原理在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债过程中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认为以担保为基础的外部增信模式不适合我国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而运用分层结构化内部增信原理集合发行债券是一种有效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