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人类耍想从生态恶化的深渊中挣脱出来,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下去,人类就必须摆脱传统生产模式,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与生产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如何寻找一条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其必然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翁婉君 《魅力中国》2014,(21):49-49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资源环境面对严峻情形,农业土地资源大幅缩减,水资源日益减少,农业用地工业污染,农业资源产业方式不合理。这些问题突显了目前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农业环境的破坏污染,不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农业资源环境意识不强烈。以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思路为指导,日后的农业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必须成为重中之重,生态农业的理念应用于我们日常农业生产当中。  相似文献   

3.
近50年来,中国农业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和高资源环境代价的道路;未来农业发展,必将面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技术薄弱、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困扰。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1.4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农业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资源短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强。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5.
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农村存在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有限的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等问题,必须走循环农业的路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水土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长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对水土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与污染;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优质耕地持续减少、清洁水资源日益短缺,这些生态资源基础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更加突出,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因此,笔者认为,必须从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加强水土资源基础,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巨大压力,依靠资源和要素高投入获得高增长的路子难以为继;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世界性绿色消费浪潮和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日益兴起,农产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调整农业发展思路,以高效、生态理念来引导农业发展,走“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将农业生产和谐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的现代农业模式,是破解当前我市农业资源持续减少、资源品质日渐降低、生产环境日趋恶化的重要途径。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农业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市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从治理畜禽粪便污染,到促进农业秸秆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循环经济推进珠三角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辉 《现代乡镇》2006,(10):38-40
在产业体系中,农业是与自然界关系最密切的产业,一直以来,我们在从资源耗费型向资源节约型、从牺牲环境向保护、建设环境转变。珠三角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是迅速的,带动农户和基地的力度也越来越强劲,然而其高速发展造成农业环境恶劣,阻碍着珠三角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面对此种情况,推行“循环经济”是壮大珠三角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使其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世界循环经济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继续优化、政策法规不断健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地位作用持续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从初级迈入了中级阶段,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务农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桂台农业合作的特点及优势 (一)互补性优势明显1.广西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为桂台农业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台湾:匕地资源总量有限,种植业以亚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农牧业发展受到资源短缺的局限;而广西地域广阔,农业资源丰富多样.素有“亚热带水果之乡”、“蔗糖之乡”、“生态南疆”、“土特产仓库”的美誉。糖料蔗、桑蚕、木薯产业全国第,优质稻、柑桔、龙眼、荔枝、香蕉、中药材。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在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类安全健康突出、农村与城市发展失衡等问题。文章认为,未来时期以追求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导向,应坚持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并重;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同步促进农业发展、扩大就业和民生改善;加强农村教育建设,推进农业产业水平提高和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浙江创意农业发展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关注,发展势头强劲。创意农业是指通过创意,把工程、制造、信息等领域的专业技术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并依托人们的创意灵感与文化艺术等活动高度融合,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以强化农业生产功能、优化农业生态功能、提升农业生活功能为手段,以丰富人们生活要素财富、增加社会福祉为目标的一种新型农业业态,具有要素创造、产品智造、文化创新、环境创美、生态创优等功能。浙江具备发展创意农业的资源条件  相似文献   

14.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够服务、丰富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农业发展理论,其核心线索是谋求农业农村的要素贡献与食物供给,强调农业改造、生产发展以及要素的配置效率,但普遍忽视了由农耕文明、村落文化所承载的人文福利,忽视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及其相关联的生态福利。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严酷的人地关系、优良的农耕文化与丰富的生态资源决定了中国式“农业强国”的目标,必须是安全最大化基础上的福利最大化。因此,中国式“农业强国”需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产品生产过渡到社会福利,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中,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韦昌鸿 《广西经济》2005,(12):50-50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背景 天等县是农业资源大县,玉米、稻谷的产量很高,并有丰富的“五味”特色农业——酸(生姜)、甜(甘蔗)、苦(苦丁茶)、辣(指天椒)、香(八角)等原料,是“中国指天椒之乡”、“中国苦丁茶生产基地”。“十五”以来,天等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相对剩余的历史性转折,这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条件。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16.
伦理视野下农业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农业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这是对农业和农业环境与资源的伦理价值认识的结果,也是农业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给农业环境与资源带来巨大压力的必然。在农业环境与资源伦理价值认识基础上,其可持续利用应遵循资源共同性、生态保护性、社会公正性、责任层次性、经济发展性、发展知识性等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17.
宁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宁波面临着农业生产要素日显短缺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难度日益加大的双重制约,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一、持续农业的涵义持续农业的实质,是不再仅以环境质量或生态平衡作为唯一的或首要的目标,而是把保护和提高资源基础与满足人类需要相结合,建立起生态合理、经济可行、社会可接受的农业生产方式。从而,持续农业是在保护与农业有关的资源质量,提高资源生产力的基础上,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它既包括协调人与自然的农业发展的宏观战略,也包括实现这一战略的微观的农业技术体制。持续农业的核心是保证资源健康地、可持续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即保证可持续农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的发展仍然高度依赖资源和环境,资源和环境为农业发展和农民生计持续提供着直接和基本的物质基础;农村资源和环境日益严重的被自然和人为破坏,资源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使农村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显示,中国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并为其突破自然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的瓶颈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发展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和利用质量,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农业发展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具体而言,数字经济通过赋能农业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贯通,有机衔接了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整体上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农产品在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的交易成本,进而提高了农业的经济价值,创造了额外的经济红利。数字经济通过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信息流、技术流、人力流、物资流、资金流等要素的融合,可以整合资源并优化其配置,从而促进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和新组织不断涌现,加大农业产业链接、产业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融合的力度,提升农业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