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龚恩华 《经济师》2009,(7):42-43
文章通过分析税制结构及几大主要税种对居民收入的负面影响,从公平收入分配的角度指出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完善现行税制的设想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劳动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早在 2 0 0余年前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阐述经济增长理论时 ,就把劳动与土地、资本等要素作为为社会消费提供产品和劳务的三大要素之一 ,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数量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文章研究了税务筹划对劳动力市场供给的经济效应。由于在税务筹划中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是个人所得税的筹划 ,因此文章集中讨论了个人所得税的筹划对劳动供给效应。  相似文献   

3.
依据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特点,分析广东老龄化人口发展和分布特点,对未来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趋势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劳动力供给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劳动力供给是劳动者主体进行提供劳动时间决策的结果.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劳动人口参与率、工资率、税收等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劳动力供给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劳动力总量随着总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趋缓甚至过剩;呈现出结构性和季节性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布拉斯相关生命表方法构建分年龄、性别的劳动参与率模型对未来劳动力劳动参与率进行预测,通过设计多种方案,将不同政策变量纳入预测过程,并结合劳动年龄人口预测数据,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的年龄结构变动倾向于减少未来中国劳动力供给;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供给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7.
养老金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莉 《财经科学》2005,(4):175-180
本文采取文献回顾的方法,就养老金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在老龄化的趋势下研究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并就此问题国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缺陷作相应描述,最后指出中国关于此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养老金并非肯定造成劳动力供给的增加或减少,而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8.
今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有限,加上农村人口仍在继续增长,农业劳动力还会剩余出来,农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问题仍会继续甚至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黄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把黄石市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分不同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数量作为参考序列,受教育程度、经济活动人口、流动人口作为比较序列,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年龄组的劳动年龄人口和影响劳动力供给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相似程度的排序可知,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年龄人口关联度最大,劳动力迁移人口关联度次之,经济活动人口关联度最小.模型分析结果为劳动年龄结构、劳动参与率、受教育程度、人口流动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力供给.得出人口老龄化对黄石市劳动力的影响,整体趋势是减少了劳动力的供给,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替代劳动力供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乔  汪柱旺 《当代财经》2008,(2):37-38,125
就现行税制而言,增值税和消费税扩大了居民的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我国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现行税制结构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不甚显著.要充分发挥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功能,还依赖于税制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只有增加所得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相应降低流转税特别是增值税的比重,税收负担才有可能向高收入阶层转移.  相似文献   

11.
税收对城镇居民劳动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现阶段就业形势,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税收对中国城镇居民劳动供给的回归模型。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中,对劳动要素征税会增加城镇居民的劳动供给,可通过创造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促使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利用税收政策促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力资本分层的视角来研究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我们发现低收入阶层劳动力由于受到信贷约束以及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的约束,不能在实际中进行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中高收入阶层具备了进行劳动供给跨期替代的条件,但由于传统文化习俗、工作合约和潜在失业威胁的存在,一般也不会轻易进行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  相似文献   

13.
税收的公平功能是我国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我国以间接税为主、直接税为辅的税制结构使得整体税制表现出累退性,进一步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公平功能的缺失以及各税种具体设计上的不足也是我国税制累退的重要原因。1994年以来,我国整体税制的公平功能虽呈改善趋势,但程度并不明显。为增强税制公平功能,建议降低增值税税率,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强化个税征管,改革个税征收模式,并提高直接税在税制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个人所得税又是税收中重要的税种。国家可以也应该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国民收入,缩小国民贫富差距,这就需要一个公平的且能起调节作用的个人所得税税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两部门增长模型,通过参数化和数值模拟估算了我国税收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及公共资本拥挤性、资本利用效率和外部性对税收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资本所得税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改善;基于福利最大化视角,应对劳动进行补贴,对资本减税;公共资本拥挤性强化了资本所得税的减税效应,但不利于福利水平改善,对劳动所得税减税效应影响不大;公共部门资本生产效率和公共资本外部性对减税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开征储蓄存款利息税可起到了一定的刺激消费、抑制居民储蓄存款的作用,但征税后对消费和储蓄的总效应为消费减少而储蓄增加。这是利息税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中国具体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此,政府应采取措施改善居民对未来收支的预期,制定配套保障体系和税收政策,加快建设高效资本市场的步伐,引导一部分储蓄存款进入证券投资领域,合理调整居民消费和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17.
    
The elasticity of taxable income (ETI) is a key parameter in income tax analysis, in terms of both efficiency and tax revenue. In this paper, I use Finnish data to analyze the ETI. I use changes in flat municipal income tax rates as an instrument for overall changes in marginal tax rates. This instrument is not a function of individual income, and thus the ETI estimates are less susceptible to bias caused by differential trends across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In general, instruments used in previous studies do not have this feature. My preferred estimate for the average ETI is 0.21.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个人所得税是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以期缩小贫富差距,逐步实现趋于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然而就中国现状来看,它不仅没有起到公平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贫富差距的“马太效应”。因此,中国个人所得税模式改革取向,应是个人所得税的工具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how the redistributive effects of tax rate change when using the fixed taxable income approach – where tax rates for each year in a period are applied to taxable income for a base year to calculate rate effects – instead of using an existing procedure to compute the rate effects. Standard rate effects are found to differ considerably from those calculated using the fixed taxable income approach in terms of both level and longitudinal trend.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2011年新个人所得税(以下简称“新个税”)法案应运而生。对于实行以3500元的免征额为主要改革内容的新个税能否够切实摆脱中国个税陷入的困境,实现缩小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的目标,大多持怀疑的态度。针对这一问题,以新个税为基础,结合国外的主要税制模式,分析中国个税制度仍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中国个税今后的改革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