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陆经济崛起,塑造出不少英雄少年。近年来当台湾年轻人为冻薪发愁时,同时有一批年轻新台干西进大陆,他们年薪动辄百万元新台币。从金融、科技、航运、房产、家具、设计、营销、法律、到餐饮、饭店业,大陆处处都是他们恣意挥洒的舞台。只要愿意到大陆,不用担心没舞台先让我们认识几个来大陆打拼的年轻台干。  相似文献   

2.
<正>以所谓"反服贸"为口号的"太阳花学运"闹剧折腾了台湾20余天,近日终于告一段落。这场骚乱在全世界亿万民众面前彻底"秀"了一把,将岛内社会乱相、蓝绿党派恶斗、"台独"分子嚣张、当局治理无能、"代议"政治失灵、"闷经济"长期无解、贫富分配不均、低薪和高房价盛行、生活水平日益下降、民众怨气十足、年轻人对未来失去希望……,种种台湾陈年积疴一览无遗地展示在中国大陆,特别是年轻人和知识分子面前,为他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台湾"民主"教育课,从反面印证大陆  相似文献   

3.
目前,台湾和香港消费率均已经超过70%以上,而大陆消费率仅为47.5%。大陆消费率不仅明显低于台湾和香港目前的水平,也低于台湾和香港经济发展同期水平。大陆消费率偏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太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吸引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大陆方面陆续出台了若干支持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的优惠政策,为拓宽台湾青年的就业渠道与成长空间创造了机会。但在实际中有不少因素影响着他们赴大陆就业的意愿,本文对台湾6所高校418名青年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居住地差别、对大陆就业政策与就业环境的认识程度、在台湾面临的就业压力的感受、对大陆的文化认同显著影响他们赴大陆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5.
两岸自1987年开放民众赴大陆地区探亲后,正式开启两岸经贸交流,迄今已逾20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台湾对大陆与香港贸易总额从1987年的15.2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1303亿美元,其贸易总额成长85倍,占台湾贸易总额的28%。大陆成为台湾最主要的出口地区,2007年台湾对大陆与香港的出口已占台湾总出口的40.7%,远超过第二大出口地区的美国13%。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顺差来源,台湾对大陆及香港的贸易顺差更从1987的9.4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706.2亿美元,台湾若无大陆顺差,早已成为贸易逆差经济体。  相似文献   

6.
张远为 《北方经济》2008,(10):25-26
文章用计量经济模型估计了台商投资大陆对台湾地区GDP、台湾对大陆出口额、台湾从大陆进口额以及台湾地区失业率的影响。计量模型的结果表明,台商投资大陆每增长1个百分点,会导致台湾GDP增长约0.18个百分点,导致台湾出口大陆增长约0.97个百分点。而台商投资大陆与台湾从大陆进口以及台湾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从台湾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台湾当局也应积极鼓励台商前往大陆投资。  相似文献   

7.
台湾当局对大陆的经贸政策及其相应的配合措施,十年来有相当大的调整,这是海峡两岸及国际上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中共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及大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台湾当局调整对大陆经贸政策的强大引力 为了使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中共做了不懈的努力。从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这些政策的中心内容是:在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的前提下,一切可以维持现状,即著名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构想照顾到包括二千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因而它将是长期不变的。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章萍 《开放潮》2001,(4):54-56
投资大陆重心转移 台湾“经济部”投资审查委员会称,2000年台湾企业对大陆投资比上一年增长10.8%,投资额达26亿美元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投资项目共有840多个,比上一年增长72%。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额占台湾对外投资总额的1/3以上。另据台湾非官方统计,从1987年政府开放两岸民间交流,台湾资金透过第三地汇往大陆的金额折合新台币已超过3万亿元。 以往台湾高技术企业主要集中于广东投资建厂,其主要目的是经过香港再出口产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的加快和美国经济增长放慢,台湾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9.
王雨佳 《新财经》2009,(10):64-66
大陆与台湾实现“两岸三通”,台湾就进一步向大陆敞开了大门。对于台湾经济和台湾企业来说,大陆企业的大手笔资金,是最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大陆自2014年底开始提出为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2015年8月,广西师范大学桂台合作研究中心联合台湾义守大学、云林科技大学、逢甲大学和台北大学开展"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的问卷调查。借助本次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选取三个观察面分析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特点,讨论影响其抉择的深层因素,探索和思考对大陆的启示及大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大陆"踩煞车"台湾经济跟着"熄火"?欧债危机导致全球需求疲弱,对台湾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台湾行政部门8月中旬将今年全年台湾GDP年增长率预测下调到1.66%,引起岛内一阵不安。自今年春节迄今,台湾创下罕见的连续5个月出口负增长,7月份甚至衰退了2.6%,是金融风暴后的新高。其中,对中国大陆出口更是节节下滑。7月台湾对大陆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衰退11%。总计1到7月,对大陆及香港的出口金额比去年同期减少  相似文献   

12.
<正>服务业是当今台湾第一大产业。2011年台湾服务业产值占岛内GDP的68.7%,远超过工业部门;大约每7个人中,就有4个在服务业就业。尤其在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制造业出口增长缓慢的背景下,服务业被视为提振台湾经济成长的主引擎。而在大陆,目前服务业产值占GDP还不到50%,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最低。最近5年,大陆的零售销售总额年增长率都维持在15%以上,大陆民众平均收入超过4000美元,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天  相似文献   

13.
陈泰生 《特区经济》1992,(12):31-32
<正> 一厦门与台湾的贸易住来大体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到1988年,一般是指通过两地渔民间所进行的易货贸易或小额现汇贸易;第二阶段是在1989年后,特别是厦门友利公司被国家经贸部批准为对台大额贸易公司以来,两岸贸易往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一阶段的一个特点是大额与小额贸易并存。这些年来由于台湾岛内投资环境恶化,台湾资金纷纷外流。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回大陆探亲,台商陆续到大陆投资办厂,两岸间接贸易逐步得到了发展,厦门与台湾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热络起来。(1)厦门对台贸易持续增长。1991年厦门对台贸易额为3602.81万美元,比1988年增长34.5倍,年递增率8.6倍。(2)厦门输入台湾的商品基本趋于稳定。这几年来,出口到台湾主要是水泥、纺织品类、水产品(包括海衅等)、轻工产品和工艺品等,基本上各占其出口总额的1/4。(3)厦门对台贸易基本上保持顺差。1988年厦门对台贸易额全是出口值。顺差为101.49万美元。1989年厦门对台贸易顺差42.02万美元;1990年1262.36万美元1991年厦门对台贸易  相似文献   

14.
易杳  蔡闻荣 《开放潮》2004,(10):8-11
据台湾“官方”统计,到2004年上半年.台商赴大陆投资金额累积达343亿美元;从1993年至2003年的十年里,台湾从大陆获得的贸易顺差高达1900多亿美元;岛内有专家提供数据;2003年台湾的经济增长为315%,其中近2.6%来自大陆……“大陆因素”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成为台湾经贸决策不可怒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80年代后半期,大陆与台湾的投资、贸易合作关系迅猛发展,这种合作无论在规模还是在增长速度方面都已达到相当程度,对台湾、大陆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1)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规模、增长速度及相互依赖程度;(2)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分工形态;(3)大陆、台湾与港澳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正>提起"象王"洗涤产品,在台湾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今在大陆,"象王"洗衣店也已遍地开花,有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这个来自台湾的连锁品牌。来大陆,误打误中进入洗衣行业"象王"的创始人黄进能出身于台湾嘉义县,13岁便离开家乡到台北  相似文献   

17.
<正>"台湾商业城"在大陆各地拔地而起近年来,大陆内地从青岛、重庆再到武汉,不约而同都推出全新概念的"台湾商业城",甚至连只有不到50家台商的太原市,也要建造"台湾大酒店"及"台湾商业风情街"。抢攻大陆内需市场,已成为目前台商的全民运动。2011年11月29日,原本只能容纳210位的台北10l大楼欣叶食艺轩,硬是挤进了250多人,人声此起彼落,就像煮开了锅的水一样。而这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正>商务部:1至4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逾700亿美元商务部近日公布数据,1至4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707.4亿美元(占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5.3%),同比上升48.5%。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139.9亿美元,同比上升36.8%;自台湾进口为567.5亿美元,同比上升51.7%。  相似文献   

19.
大陆与台湾间的贸易关系是两岸交往最基本的关系,此种关系的产生和拓展,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清代(1644年至1911年)是两岸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间台湾先后经历了荷兰占领、郑氏治台、清政府治理、日本占领四个时期。受两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海峡两岸间的贸易关系呈现出阶段性。本文拟就这267年间,两岸贸易发展变化及表现出的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1645至1682年是大陆台湾贸易不稳定发展阶段。海峡两岸贸易关系的出现,始于大陆东南沿海渔民和商人的活动,正是他们的活动使来代仍处于原始经济形态的台湾原住民有了进行物品交…  相似文献   

20.
<正>台商产业升级转型与发展大陆内需市场高度相关拿起台湾采泰贸易总经理陈汉树的名片仔细一看,最上面一排印着"台湾啤酒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总代理",原来从2010年起,每年20万打(一打为12瓶)台湾啤酒就是通过他的手,运销到这三省一市的餐厅及酒吧。陈汉树自拿到台湾啤酒的代理权起,首先便选中川渝鄂湘等省份,这也是台湾啤酒目前经销大陆各省市当中、覆盖面最广的营运商,现在要"进攻"大陆内需市场,这几个区域是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