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欺诈消费者应承担双重责任》一文的观点很重要,经营者欺诈行为的实施与消费者是否发生了因经营者的欺诈行为而实施购买商品的民事行为无关。不管消费者在事实上是否发生了消费行为,只要经营者有主观故意和实施了欺诈行为,就不影响对经营者欺诈消费者违法行为的定性和承担行政责任的确定,这对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4.
商品房销售欺诈的法律构成 从民法角度讲,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构成商品房销售欺诈应具备以下要件:一是出卖人客观上有恶意违约和欺诈的行为;二是出卖人的欺诈行为与买房人陷入错误及其意思表示有直接因果关系;三是出卖人主观上有制造假象、隐瞒真相的故意;四是实施欺诈之人为出卖人或者第三人. 相似文献
5.
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自1994年1月1日生效以来,对该法规定的精神损害赔偿,一直存在认识和运用上的混乱,特别是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没有统一的具体适用标准,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同类案件判决结果差异很大,有悖于法律的公平、法治的统一原则.因此,完善有关侵害消费者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标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联系是经营者谋求长远发展的必修功课.其中,保护消费者安全,正确处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规范经营行为对培养消费者的信任起着直接而关键的作用,为此,本刊特整理相关案例,供广大经营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买房子和买其他商品最大的不同就是:房子的总价较高,因此,消费者一旦遭遇到欺诈行为,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往往较大,索赔难度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0.
11.
12.
假冒商品已为人们所深恶痛绝,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1998年我国市场充斥的假冒商品约有1329.27亿人民币,2000年达2014亿,2001年更多.因此,打击假冒商品,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势必成为当务之急.然而2000年的打假涉及案值只有164亿,在日益高涨的打假呼声中,"打假难"的抱怨也越来越多.打假难,究竟难在哪? 相似文献
13.
[案例简介] 我国某化工厂为投产某化工产品,需从国外进口生产设备.在向美、日、德等国的知名厂商发电询盘后,因这些厂商的报价均在1,000万美元以上,大大超过我方的预算价格,而无法签约.这时A国B公司得知此情况后,主动向我方发盘,报出800万美元的价格,并保证按我方的技术要求供货.我方初次与B公司接触,对其经营状况和资信了解不深,但苦于找不到其他更合适的供货途径,经过简单的谈判,即与其签订了正式供货合同.双方约定:买方于订约后30天内开出L/C,卖方于10月31日前交货.但到交货期,B公司只交齐了200万美元的设备. 相似文献
14.
15.
16.
假冒伪劣商品行销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80年代开始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近二十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全国质检系统仅在2000年10月到2001年年底,共捣毁制假窝点2.8万个,立案查处案件22.5万件,向公安机关移送500多件,一批制假首犯、惯犯以及包庇纵容制假售假分子和参与制假售假活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到惩处。但尽管如此,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假冒伪劣商品常打不绝,且在个别地方大有滋生、蔓延、泛滥成灾之势。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假冒伪劣商品如此行销?又该采取何对策?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12,(10):41-42
【基本案情】2011年8月15日,黄某以价格申诉书的名义向某市物价局举报该市中国联通某营业厅在开展办理亲情1+3G套餐促销活动时未在营业厅公示该活动的两个附加条件(手机要新入网后预存话费;所存话费分12个月到账),认为该营业厅存在价格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18.
"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判退还消毒筷款案,案子很小,只有六元人民币,但是关系到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问题。去年‘3·15’案例发布时曾经点评过类似的案件,今年把类似的案件又拿出来重新加以评选,在于要强调经营者要注意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曹三民在《"3·15"案例》暨"不告知收费"研讨会上的案例点评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