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思传统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追问效用的可测度性,探究基数效用论到序数效用论的嬗变,并重新审视效用的深刻内涵.梳理、评述研究幸福的文献,剖析经济学与幸福融合发展的脉络,论证经济学领域对幸福的研究实际上是与其他学科不断融合的过程.传统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只有在嬗变中不断调整,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展,才能扩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使其成为社会科学中的“帝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的经济活动并不完全能用期望效用理论来解释。本文通过提出前景理论和幸福学在解释不确定情况下决策的有效性分析,介绍了经济学发展的新的动态。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曾提出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文章围绕该方程式的经济学含义,对获取幸福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总结了该公式在生活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曾提出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文章围绕该方程式的经济学含义,对获取幸福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总结了该公式在生活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范式1.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范式(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又叫理性人假设,这里的经济人是指能够独立做出经济决策的个体,它可以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也可以是一个企业。新古典经济学将经济人假设具体化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谭军 《商》2012,(7):139-139
会计信息效用是衡量信息价值的有效尺度,对于投资者而言,分为过程效用和目标效用。本文分析投资者会计信息效用的实现过程,从投资者个体因素和相关环境因素出发,运用认知心理学、系统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会计信息效用影响因素。最后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分析投资者会计信息效用最大化的可行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心理帐户中的心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帐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消费者心理帐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这些行为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心理效应:非替代性效应、沉没成本效应、交易效用效应。这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心理帐户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魏婷 《市场研究》2015,(3):25-26
本文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出发,阐释了决策效用的内涵并研究效用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得出由于人具有主观判断性,幸福感的获得与其决策有直接关系的结论,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幸福学”理论让世人重新审视决策的终极目标,到底是财富最大化,还是幸福最大化?作为政府决策者,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最大化幸福?作为企业决策者,如何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最大化员工的幸福?了解幸福学能让决策者更关心人的心理因素,更容易达成决策目标。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领域通常利用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如何进行理性消费决策,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其行为也是一种消费选择行为。因此效用理论可以应用到企业招聘行为偏好分析中,分析企业作为消费主体时,如何对人才所具备的各种素质要求进行选择。得出研究结论,并对企业与求职者活动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