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地流转的市场模式与参与方动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地流转可划分为三种市场模式,主要有四个参与主体,并呈现规模扩大、趋势加快,转包和出租为主要形式,流转市场初步建立等特点。分析四个参与主体的行为特征表明,地方政府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经济以提高税收;村集体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以获取经济利益;需求方之一的用地企业积极参与流转,种粮大户流转意愿强;绝大部分农户有流转意愿,大部分有流转行为。要规范农地流转,确立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相似文献   

2.
农地征用制度:多方利益的博弈与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征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是一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征用制度安排也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从主体来看,农地征用制度是农村与城市、政府与农民、大资本与农民、现代人与未来人、本届政府与下届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多方"博弈的结果;从发展战略来看,是以农补工战略和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博弈的安排,从时间角度看,是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博弈取向;从目的  相似文献   

3.
曹胜 《科学决策》2010,(8):28-37
政府应该在经济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当前中国出现的农地征用中地方政府的积极介入行为为我们分析这个问题提供了具体的事实案例。在农地征用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掌握着土地征用权,所以它们构成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包括公共用地和商业用地)流转的唯一中介,从而积极地介入到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农地征用中的权力运行有着内在的政治逻辑,这是与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所分不开的。地方政府积极主动介入农地征用的行为是当前压力型政治经济体制下应对自上而下的政绩压力的产物,也是地方政府谋取自身利益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的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要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这种体制进行及时主动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南宁市马山县片联乡为例,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探索农户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得出的结论为:有效组织保障的缺失、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的落后、利益补偿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农民本身的恋土情结等因素影响了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为此,应完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5.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推动农地适度规模化发展、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土地流转已在农村运行多年,但土地流转的美好意愿与现实中的流转问题矛盾重重.为解决这个矛盾使土地流转既符合国家政策,又顺应农民利益要求,文章对武阁寨村关于土地流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总结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反思这次调研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为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地非农化的利益集团及新的农地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科技和产业》2006,6(12):9-13
本文将农地①非农化过程中的不同利益主体划分为地方政府、农民、用地单位。通过对这三者的行为目标及其损益进行分析,认为导致征地纠纷的内在根源是不合理的农地产权制度,并为此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春 《改革与战略》2011,27(1):101-103
文章认为,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干部不尊重农民意愿、过多干预损害农民利益、土地流转程序简便但流转手续不规范等问题。推进和加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必须:明确土地权利,形成多样化的土地流转形式;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机构;明确乡镇政府职能,搞好服务;完善保障,弱化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多渠道、多途径输转农村劳动力,减轻土地压力。  相似文献   

8.
农地流转:失范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珍  林鸿  何格 《特区经济》2011,(2):174-175
农地流转有利于优化农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民增收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在对我国当前农地流转失范的表现作了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农流转失范的原则,为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制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从规范农地流转的程序及政府的干预行为、完善农地流转价格机制、农地流转后的用途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农地流转失范提出了几点可供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何秋洁 《特区经济》2011,(8):295-297
本文提出了将农民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资本化为"身份租",既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又加快了农地流转和灾后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余建斌  韩晶  石敏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08-111,12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征用和土地流转的规模将不断扩大,保护农民利益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文章基于广州市江高镇大田村的调查,介绍了大田村的土地征用和土地流转情况,总结了大田村土地征用和土地流转过程中保护农民利益的主要经验和做法,阐述了该村土地征用和土地流转过程中损害农民利益的表现。根据大田村的经验和启示,文章提出了土地征用和土地流转过程中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立娣 《特区经济》2014,(3):171-173
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可"安民"富民",但在其涉及土地流转过程中,地方政府、村集体组织、旅游开发商、农民等多个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土地流转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有助于归纳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使之进一步规范化,对于结合我国土地流转政策并促进乡村旅游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制度作为国家民生建设的根基,一直承载着农业发展和农民生存的基本功能。农民与土地二者的关系始终是深化中国农村改革的主线之一。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历经了由“两权分离”向“三权分置”的变迁过程。“三权分置”对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并行的规定,有利于释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提高了农民收入以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结合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间的博弈综合分析土地流转中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研究重点是土地流转主体之间是否进行流转及地方政府的作用,并建立土地流转的收益模型,分别从地方政府不干预和干预两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当地方政府进行干预时,是否改变土地用途也会对流转主体的利益均衡结果产生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国家征用有利于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发展要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流转主体参与土地流转,地方政府要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监督和宣传,以此来明确土地产权制度,并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进行更加全面且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尽管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政策措施,但是仍然出现了种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该文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重庆市忠县为例,分析了2002—2007年流转农地用途变化的特征,借助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流转农地用途变化的驱动力,为严格流转农地用途管制提供建议。研究表明:流转农地的“非粮化”现象突出,农地流转市场发展驱动、土地利用比较利益驱动、地方政府引导行为驱动是流转农地用途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在实际流转中,应建立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并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严格流转农地的用途管制。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对盘活农村经济,改变农业小农经营模式,形成适度规模经济,促进农民有效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土地确权对农户生产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我国农地流转现状,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农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调查数据为例,从农户特征、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生产用工行为、生产投入行为四个方面探寻影响农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并对农地流转行为特征与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土地流转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暂时性流转,农户生产效率低,农业效益不高,土地流转的意愿不强烈,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从而转移农村劳动力成为土地流转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和农地利用现状都急需推进农地合理流转,首先应清晰界定农地权利.但这并不等于要推行农地所有权私有化或国有化.在清晰界定农地权利基础上,应明确农地流转的范围和条件、合理划定农地流转对象、鼓励和支持农地权利交易中介组织建设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合理化及其创新,公平分配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  相似文献   

18.
农地流转的首要任务是清晰界定土地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举 《北方经济》2008,(16):3-5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和农地利用现状都急需推进农地合理流转,首先应清晰界定农地权利。但这并不等于要推行农地所有权私有化或国有化。在清晰界定农地权利基础上,应明确农地流转的范围和条件、合理划定农地流转对象、鼓励和支持农地权利交易中介组织建设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合理化及其创新,公平分配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农村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话语权。因为,农民是自己土地的“主人”和利益获得者,只有让农民说了算数,新的改革才能成功。同时,政府应为农民的土地流转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切实支持农民维护自己应有的数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土地的产权具有模糊性,农业用地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农业土地的产权既具有集体产权的特征,又具有私有产权的特征。农村土地的产权边界处于模糊状态,从而在参与市场交易的过程中表现出合约的不稳定性。农地的控制权和收益权是产权中重要权力,在多方利益博弈条件下,土地的流转和合约的安排表现出各种不确定性。需要相应的机制的设计,来促进土地的流转和市场效率的提高,有效地制度设计可以避免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农地流转和使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