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3年多,一个从零起步的研究院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2018年3月2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宁波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同年6月,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2021年3月22日,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正式入园。短短3年多时间,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已汇聚各类人才近300名,在宁波开展教学实践的研究生340名,承担宁波市级以上科研项目32项,累计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76篇。  相似文献   

2.
正"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示范园内,项目建设红红火火,夯实着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展现"宁波力量";万华宁波高性能材料研究院实验室内,科研人员聚焦"卡脖子"技术研发和应用,努力攀登科研高峰,展现"宁波智慧";宁波保税区富立跨境仓内,每秒钟都有包裹在进行海关申报,继而被发往全国各地,展现"宁波速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产业》2014,(11):41-43
正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是由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国家材料研发机构。10年来,宁波材料所紧紧围绕"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一目标,致力于有利于"转化"的创新文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致力于有利于"转化"的产学研合作渠道与方式,探索并不断完善相应的保障政策,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23,(24):2-3
<正>2023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院长焦宗夏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至此,研究院已拥有7位院士。筑巢引才厚植基础研究院遵循“党管人才、统筹发展、立足宁波、服务一流、引育融合、保障有力”的工作理念,注重顶层设计谋划、整体能力建设、核心目标导向,着力构建“大人才”工作格局。成立5年以来,研究院一方面注重加大高端科研力量的注入,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技术工程师队伍建设,已汇聚各类人才360余名,根据不同定位及发展方向,形成了由高层次人才、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5.
从支撑到引领本刊记者: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宁波材料所)是中科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新建的7个研究所之一,也是首个建成并通过验收的新建研究所。读者对宁波材料所的发展历程和定位很感兴趣,请您给我们做一个介绍。严庆: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的联合合作,加快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6.
宁波要事     
正8月10日宁波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签订医学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合作培养高水平医学创新人才,联手打造国际一流医院和生命健康产业研究院。此次,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宁波市第二医院合作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将助推宁波打造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院、临床医学教育和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7.
榜上宁波     
正国内首只互联网保险基金落户宁波:3月12日下午,中互保(宁波)产业基金落户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入驻老外滩保险创新港。这是国内首只互联网保险专项产业基金,预计带动保险产业相关投资超过200亿元。据悉,该产业基金将主要用于投资互联网保险公司、保险科技公司、中介机构以及大健康、大交通等互联网保险生态圈公司。同时,基金还将推动互联网保险研究院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互联网保险创新人才库,推动保险创业创新人才在宁波集聚。  相似文献   

8.
3月6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正式公布,这标志着浙江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创新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也意味着宁波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迈出关键一步。认真贯彻国家、省决策部署,扎实推动方案落地,高水平建设联动创新区,是宁波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20,(2):27-28
14家新引入的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中,11家研究院已聚集科研人员688名、科研团队73个,承担重大科技项目21个……“大院大所”带来的创新发展动力,正在让宁波以“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长。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引导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企业创立创新共同体,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新的一年里,宁波将按照新要求,继续下大力气推进强院强所,打造服务全市乃至周边城市的科技研发集聚区、创新发展新引擎。”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09,(5):12-13
宁波国家高新区紧邻宁波中心城区,是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科技创新基地。高新区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兵器科学院、浙江大学等大院大所的合作,引进共建了兵科院宁波分院、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微软宁波技术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技研发机构。  相似文献   

11.
<正>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引领航空航天科技进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宁波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3月签订合作协议,基于“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务实高效、共同发展”原则,共同建设新型高水平研究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同时挂北航宁波研究生院、北航宁波国际交流中心两块牌子,以下简称研究院),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前沿学科,基础研究,创新成果服务于经济建设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同时也是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社会实践.早闻宁波大学工程力学学科点将力学和材料科学相结合,在结构与材料的动态响应以及工程力学的数学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研究方面,重视学科交叉,理论与实验交融,成果与应用互动,不仅在交叉基础上求创新,出成果,而且服务于经济建设.记者为了解该学科点在发展中所形成的特色,专访了学科点带头人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大年研究员.  相似文献   

13.
夏年泽 《宁波通讯》2014,(15):33-33
<正>合作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没有合作,就没有生命的形成。世界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但世界更需要配合、协作和互相帮助。如何开展科研与企业进行合作,让科研成果走下实验室的"神坛"?学术合作,夯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国(宁波)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是宁波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之一。作为材料论坛的承办方,宁波从首届论坛举办之时就把它定位于加强宁波市材料研究领域的对外学术交流,拓展科研人  相似文献   

14.
正新闻回顾8月1日,宁波与浙江大学共建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协议正式签约,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正式揭牌。浙大宁波校区将建成若干个一流学科,建成浙大在宁波相对完整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成果转化与创新生态体系,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最终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的浙大宁波校区。  相似文献   

15.
2006年8月10日9:30。 淄博高新区一幢大楼的3楼内,一排排办公室看起来像是一个个小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紧张,熟练地进行着操作,他们在生产一种半导体煤矿用的照明灯具,这是山东应天岽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黄浦江上传来的悠悠汽。笛声,记者一行步入上海外滩经典建筑——汇丰银行大楼(今浦发银行大楼)。在这一幢充满历史感的建筑当中,记者见到了本次采访的主角——庄晓天。这位81岁高龄的老宁波人依然精神蠼烁,目光慈祥、步履矫健,乡音浓重,让我们倍感亲切和敬意。庄晓天,1932年出生于镇海小港青峙乡唐家弄村(今宁波市北仑区)。1945年,毕业于蔚斗小学,随即跟随兄长到上海,后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历任上海市副市长,上海浦发银行、上海银行首任董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17.
宁波海洋科研体系建设存在专业人才匮乏,开展海洋科研缺乏智力支撑;海洋研究能力薄弱,无法引领海洋产业实现结构升级;涉海产业规模小,既有科研成果尚不足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涉海公共服务少,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缺乏平台支撑等问题。构建宁波海洋科研体系要切实理清全市高校向海发展思路,提出海洋科研院所建设的发展框架,明确涉海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加快各类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鄞州滨海新城建设成海洋科学城,不断强化人才与资金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5月,中国保监会专门出台《关于支持宁波市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关意见的函》,在创新项目试点、法人机构批设、保险资金运用、高管人员任职等方面,对宁波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给予一揽子14条"含金量"高、力度大的支持政策。这是中国保监会支持推动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有力举措,为宁波打造国内一流保险创新样板城市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机遇。那么,这14条政策具体涵盖了哪些内容?对宁波社会的发展起到哪些作用?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宁波保监局统研处处长傅镇和(以下简称"傅")。  相似文献   

19.
正"宠辱如风闲听海浪松涛直面藩篱少年志;毁誉似梦远眺落霞孤鹜正道沧桑慰平生"。这是一副对联,更是一位科研工作者淡泊名利、孜孜以求的处事原则。正是这样的心态,让他成为我国新钢种领域至今六项国家发明奖及八大系列新钢种创新记录的保持者;成为躬身钢铁材料科技研发与产业生产相结合的优秀实践者;成为年逾古稀,依旧为国家发展,人民福祉奋战在科研一线的坚守者。他就是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武钢研究院首席专家陈晓先生。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2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宁波、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宁波的新使命,也是宁波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的重大实践。宁波国家高新区也由此从"高新区时代"迈入"自创区时代",影响力和关注度前所未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展现国家创新版图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级高新区的"升级版"。宁波国家高新区以建设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新高地为目标,建设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创新创业生态优化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