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选取公用事业中最具代表性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作为样本研究对象,分析该行业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以期通过研究为公用事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升这类企业的价值,促进社会总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用事业具有自然垄断属性和公共产品性质,政府一般实行管制政策。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浪潮,放松管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公用事业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单纯的放松管制是不全面的,在公用事业领域引入有效竞争的前提下,需要对公用事业进行管制创新与适当管制。 相似文献
3.
龚军姣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33(3):95-104
在转型期的中国,政治关联是影响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我国首家进入城市公交行业的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了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政治关联的变化及其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政治关联来源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关键政府官员的扶持、企业家政治身份、企业家以外的高管团队成员政治身份。其中,对于政府主导型政治关联民营企业,关键政府官员的扶持对企业成长起决定性作用,而企业家和高管团队成员的政治身份对企业成长并没有显著影响。其次,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成长具有“双刃剑”的作用--驱动作用和约束作用。驱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企业政治关联有利于其突破政府管制型壁垒和获得政府补助,从而分别促进企业进入公用事业和成长,约束作用主要表现在企业政治关联会导致民营企业非相关多元化、增加政治风险,从而抑制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选取公用事业中最具代表性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作为样本研究对象,分析该行业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以期通过研究为公用事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升这类企业的价值,促进社会总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总体的员工培训状况都不尽人意,违背了以人为本、把员工当成企业合作伙伴的管理理念,制约了民营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型和企业的大发展。而造成民营企业员工培训乏力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因素、企业因素,也有员工方面的因素。文章通过对民营企业员工培训影响因素的分析,希望能使管理者关注本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现状及成因,充分认识到加强员工培训的必要性,对解决民营企业的员工培训问题,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8.
9.
论民间资本投资公用事业的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用事业必将面临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发展的需要,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城市公用事业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主要对民间资本投资城市公用事业的必然性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12.
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
相关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特许经营是深化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在讨论特许经营渊源和实质的基础上,对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与商业特许经营、行政许可、政府购买服务、公私合作(PPP)等相关问题作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便于人们准确把握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内涵和特点,为有效推进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Maurice R. GARNER 《Annals of Public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s》1996,67(1):85-115
A comparison of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and private enterprise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agency theory shows that archetypal public enterprise is not an enterprise in the generally accepted legal and economic senses of that expression. If it is to be efficient, therefore, archetypal public enterprise must not be left dependent upon governance and monitoring systems appropriate to private enterprise but must, by means of an intimate and cooperative (and not an ‘arm's length')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ncipal (government) and the agent (management), be provided with precisely defined and quantified objectives that lead to an agreed measure of overall performance. The essay's conclusions are important because, inter alia, they shift the efficiency debate from property to governan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