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双边市场二级价格歧视问题。本文构建了包括广告商、消费者、垄断平台在内的两阶段博弈模型,研究了在最优与次优情况下平台的定价机制,分析了二级价格歧视对平台利润、社会福利等的影响。研究表明:(1)“顶部无扭曲”或“底部无扭曲”并不严格成立;(2)平台对观众提供的节目质量、广告插播量均可能出现类型逆转的情况;(3)二级价格歧视会增加社会总福利;(4)“会员制”是平台可能的占优定价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内生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属性会显著放大经济“繁荣-萧条周期”并导致金融不稳定,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频发的重要启示之一。与传统文献关注金融体系“自身行为顺周期效应”不同,本文聚集于“制度性顺周期效应”,从资本监管、贷款损失拨备制度以及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等三个典型事例切入,对金融体系的制度性顺周期机制进行系统阐述。结果表明,根植于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中间的制度性正反馈机制与经济波动程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是导致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不断创新,规模迅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本文基于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特点和风险,运用TVP VAR模型研究银行同业业务创新如何造成了“脱实向虚”,同业业务对“量”更敏感还是对“价”更敏感,以及如何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研究结论表明:现阶段的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避了金融监管,弱化了货币政策调控效果,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同时同业业务发展提高了利率的敏感性和传导作用,对于同业业务,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更为有效;对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数量型调控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有限理性,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将管理者乐观主义置于经济不确定性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中,利用中国商业银行2008-2017年的季度数据,通过中介效应的两阶段回归实证检验了经济不确定性、管理者乐观主义与银行风险承担三者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会抑制管理者乐观主义的心理偏差;管理者乐观主义会使得银行风险增加;在经济不确定性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过程中,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管理者乐观主义的中介渠道”实现的,而管理者乐观主义的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遮掩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经济不确定性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中,银行市场纪律约束具有调节作用,并且该调节效应至少部分是通过管理者乐观主义中介渠道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中国金融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探索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设时期、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为:有效推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了符合国情的制度较为完善、机制较为灵活、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充分和监管较为有效的金融体系;切实防范化解了金融风险。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以推进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维护金融运行秩序的稳定,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原则,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坚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以来,中美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南北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世界格局的演进。客观上,中美分别作为产业资本第一大国和金融资本第一大国,其大国关系的实质乃中国对美“双重输出”:中国向美国输出廉价工业品和对美输出资本投资;美国向中国输出低成本资金和服务。双方因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形成战略上紧密的经济互补关系。但这一关系因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中美“相向转型”--中国向金融资本经济升级,美国向实体产业回调--而渐进向互斥竞争转化。处于对立矛盾却难以对抗的中国客观上只能对内依次转嫁“输入型危机”所引发的制度成本,近期需要借生态文明和城乡统筹转向国家综合安全战略调整,使这种危机借助乡土社会实现软着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银行之间资产回报相关性的角度研究系统性风险,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了存在“多而不倒”救助时资本要求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且以11个国家(地区)2006-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多而不倒”救助是监管者的最优选择,然而当存在这种“事后”最优政策时,资本要求的提高可能会通过影响银行“事前”投资决策的方式扩大银行之间的系统相关性,提高系统性风险隐患。这一效应在金融自由化程度较低的国家表现得更为显著。中国的资本监管改革应注意与金融市场化改革相协调。  相似文献   

8.
税收负担是否成为倒逼实体经济企业向金融投资领域进军的重要动因?虚拟经济发展在企业税负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联效应如何?本文使用2010—2016年A股工业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微观税负能显著提高工业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2)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税收负担的金融化效应更为明显;(3)虚拟经济发展将放大税负水平对企业金融化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伪城镇化”、“半城镇化”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一元化”过程中的“农民进城”与城市吸融功能不足的矛盾、“小城镇化浪潮”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潜力不足的矛盾。结合中国国情的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模式在于守地式的就近就地城镇化发展,而守地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城乡市场与产业的互动。这需要发展立足农村的“产供销一体化”大型商贸企业,破解农村市场劳动力流转、土地流转、融资与技术及管理水平低下问题,构建城乡产业互动的交换利益基础,优化城乡产业体系配套和互补的对接方式,提升城乡产业合作的分工层次。  相似文献   

10.
新古典经济学在成本的论述上,并没有坚持机会成本观,与其“个人选择”的逻辑起点冲突。而主观主义经济学在成本观阐述上,坚持了“个人选择”。本文以主观主义经济学的思想为前提,采用逻辑演绎的方式系统论证了如下命题:(1)如果“机会成本”等同于效用,那么,非货币性收益是如何从证券定价函数中消失的?(2)记录企业过去行为结果的历史成本制度,在什么前提下,能够传递出对证券定价有用的信息?(3)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否会导致个体决策上的差异?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陌生人社会的崛起,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非货币性收益的不可转让性,导致对证券的定价,无需考虑非货币性收益;(2)在企业的最终产出受到人力资本异质性和外部资源冲击,而这两者无法直接定价时,记录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行为结果,将有助于间接预测不同证券持有的机会成本;(3)受制于要素交易契约形式的外生性和市场按类别交易,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将会带来不同的决策风险,进而需要对其做出区分。  相似文献   

11.
当前欧债危机越演越烈,需要重新思考金融危机爆发并且演化为主权债务危机的内生性根源.此次金融危机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危机发生的制度性根源.这一矛盾外化为“相对过剩”.经济机制层面,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放大了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为危机的爆发积累了机制性原因.微观市场层面,缺乏金融监管、不当的房地产和货币政策则是诱发危机的直接原因.高赤字和高负债的背景下,一些国内经济和社会矛盾突出的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深化的必然结果.处理好自由市场经济和规制市场经济、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以及地方债务问题是此次金融和债务危机给我国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以2005—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和机制,重点关注技术市场发展对上述影响效应和机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创新质量具有负向影响效应,技术市场发展能够强化这一影响效应,在技术市场发展较快的地区,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创新质量的负向影响效应更加显著,融资约束和全要素生产率是实体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创新质量的有效机制;技术市场发展的调节效应主要作用于影响机制的前半路径,在技术市场发展较快的地区,实体企业金融化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较弱,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效应更强;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在产品市场竞争、是否为家族企业和银企关系方面存在异质性,当产品市场竞争更激烈、银企关系较差和企业为非家族企业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创新质量的负向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企业金融化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对企业投资和企业创新均具有积极影响,那么风险投资能否影响企业金融投资行为?以2009—2019年沪深两市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风险投资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主要体现在制造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区域企业中。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风险投资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越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风险投资通过促进企业实体投资抑制企业金融化。进一步分析发现,风险投资能够缓解被投企业融资约束,而融资约束的改善并未促进企业金融化,而是促进企业创新。结论可丰富风险投资与企业金融化相关领域研究,证明风险投资能够驱动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对政府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金融回归实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常岚 《经济研究导刊》2013,(35):221-222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企业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发展和盈利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地进行资本运营,而这一切都需要强化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如何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管理目标、融资内容、资本结构、风险管理方法、财务分析以及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调控,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特点,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问题,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困难。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现状,提出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全球性的货币扩张带来了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中国因储蓄倾向较高、外汇管理体制、经济的高速增长、金融产品供给的不足和国际资本的不断进入导致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对此应采取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改革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汇率体制及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业要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碳金融”是必经之路。碳金融创新渐成市场新宠,碳金融交易市场日益成为低碳经济制高点。中国碳金融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应积极发展碳金融,获得主动权:要积极制定碳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要健全碳金融监管和法律框架,规范碳金融发展;要培育碳金融创新机制;发展多种碳金融工具;改进碳金融中介服务;完善碳金融,促进碳金融开展;要构建交易平台,统一碳金融市场;要积极推动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程;等等。  相似文献   

18.
孙竹 《经济经纬》2007,78(3):28-30
决定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仍然是以先进技术为核心的综合经济实力,而非虚拟资本霸权;美国的虚拟资本霸权地位是建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保持的强大综合经济实力基础上的;正像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削弱,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下降.应正确理解邓小平提出的金融核心论,明确金融不是目的,而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手段.  相似文献   

19.
现在很多国家都把科技金融及创业投资的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出台了很多扶植政策,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根据江苏省现状提出了通过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学理念及实践模式的创新解决科技人才和金融人才缺乏问题;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实物市场以便增加融资、套保和产品供销等渠道,从多个角度进行稳妥的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如利用收益互换等提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机会,创立省级碳金融市场促进环保的合理性等;通过科技金融产品和创业投资的风险管理降低投资高科技产业的风险,降低盲目投资造成的损失程度,解决投资和筹资不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市场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资本市场本身的完善和安全运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优化准入机制和推出机制、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我国未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应该具有如下基本架构:积极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注重发展企业长期债券市场;大力发展私人权益资金市场;继续完善中小企业板市场;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地方产权(股票)交易市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