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通过构建赫希曼一赫芬达尔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体系,对我国地区间OFDI(对外直接投资)空间集聚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自2003年以来,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随着各地区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集聚趋势有所降低.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均衡发展,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贸实践》2004,(1):27-30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和重构中影响深刻。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对于明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征,引导特色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大连市文化产业为例,调查研究大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搜集大连市主要文化产业企业实体信息。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主要文化事业实体和文化产业实体两个方面总结大连市文化相关产业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珠 《经济问题》2007,(5):65-67
江苏省制造业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江苏省28个制造行业1999、2001、2003年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江苏省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在不断的提高.技术、资源密集型的行业集聚正在突现.苏南、苏中、苏北的产业集聚程度由高到底在减弱,而且差距很大,与它们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既是巨大挑战,又蕴含着重要机遇.紧紧抓住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变化的战略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成为许多地区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举措.按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理解,运用特尔菲法和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对长沙制造业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三大产业梯队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核心产业集群,对构建长沙先进制造业基地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7.
空间集聚是产业集群同有特征,也是产业集群识别和分析的核心.采用Ellison和Glaeserl997设计的产业集聚指数和产业间共同集聚指数,重点对江苏省5个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均存在明显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间共同集聚.通过比较县域和市域两个尺度下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间共同集聚特征,发现,各集群空间集聚范丽有一定差异,钢铁、机械装备制造集群、石油、化学加工集群和汽车制造集群的空间集聚范围明显超越县域在市域,电子、通讯制造集群集聚范围在县域和市域尺度同时存在,而棉毛纺织服装制造集群集聚范围主要在县域.还发现,各集群的集聚程度也存在差异,电子、通讯制造集群无论是产业内还是产业间集聚程度最高,达高集聚水平,表明电子、通讯制造集群内外部性很高,集群内企业具有很强的相互吸引作用.汽车制造集群集聚程度较低,其他集群集聚程度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8.
产业空间格局及其演化一直是经济地理、区域经济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合理的产业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建国60年来,我国民族乐器制造业空间格局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改革开放以前,民族乐器制造业在全国大中城市分散布局,但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五大城市(北京,上海,苏州,天津,广州)。这一时期的格局主要受国家计划经济政策的影响;经济转型时期(1978-1992),民族乐器企业从分散在全国大中城市走向集中,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苏州三地。这一时期,国际环境和经济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1992年后,我国民族乐器制造业逐渐从集中走向分散,基本覆盖全国,各地企业"扎堆",形成众多的产业区。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企业家精神和知识溢出效应等成为影响其空间分布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空间配置模型:供应链管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供应链管理视角,建立了同时考虑生产和运输成本的农业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空间配置问题的混合整数规划数学模型。该模型通过对农业产业集群供应链网络的各个生产节点的区位、生产规模进行选择,以最小化农产品的初级生产、初级加工、完成品加工和配送的总成本。文章并以陕西渭北平原苹果产业集群为例,得出了集群的最优空间配置方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也表明该模型对农业产业集群空间配置的优化和升级能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有较强技术能力的大型企业对技术进行集成和创新,通过大企业的结构升级,带动产业集群的形成;要引导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网络链接模式向基于价值链主导的模式发展,在装备制造核心企业之间搭建开放性、网络化的生产组织;要使社会网络层成为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的支撑,让区域社会创新网络的发育和形成成为集群发展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11.
王晖 《经济地理》2020,40(5):145-154
就业空间结构是解读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维度。基于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第二次与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采用贝叶斯克里金地统计、空间自相关、非参数局部加权回归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索南京都市区就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就业中心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1—2013年,就业机会持续从都市区核心向郊区扩散,但接近半数的就业岗位仍然集中在各个就业中心,就业密度全局莫兰指数(总体集聚程度)变大(增强),"分散中的集聚"是南京都市区就业地理格局的主要特征。②制造业主导型中心始终是就业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2008—2013年服务业主导型次中心的显著增多以及主中心的崛起预示着服务经济塑造就业中心的力量愈发突显。③就业次中心更倾向于出现在中心城区内的新城与副城极核、建成环境特别是公共交通可达性优良且产业/经济基础较好的地点。  相似文献   

12.
公园绿地是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优质公共 绿色空间,并受建设用地的支撑与约束,科学认识其与人口、 建设用地相互关系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引入“脱 钩”理论及模型,将“公园绿地与人口、建设用地”联动,系 统分析1996—2016年三者耦合特征及整体复杂关系。研究 表明:1)公园绿地建设与人口协调关系严峻,与“以人民为 中心”导向脱节;公园绿地与建设用地处于“以土地推绿地” 的“挂钩”增长态势;2)从整体联动视角看,约1/3城市的公 园绿地与人口、建设用地整体统筹建设不协调,公园绿地发展 面临“过度依赖建设用地”困境,亟须转变成“因人口制绿, 以存量建设用地为基”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趋势,集群经济也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力量。医药产业集群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更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分析泰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泰州市医药产业集群的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从运作战略的角度分析制造网络和供应链。这两个领域传统上认为是相互独立的,但随着市场的全球化,有必要将这两个互补的学科集成。基于运作战略中两种结构化的决策类型也就是设施和纵向集成来研究制造网络和供应链,提出了网络系统的分析模型,它含有4种基本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助重心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变动方向来看,198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南下东进特点,但是,2003年后,我国部分制造业呈现北上西进特征;(2)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区域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3)从区域分布的制造业属性来看,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更为明显,而资源依赖型制造业更多分布在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本文也对我国制造业上述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做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乔彬 《技术经济》2012,31(2):6-9,50
利用山西省装备制造业集群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集群企业的纵向合作和横向合作对综合创新、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的作用。结果表明:纵向合作是影响山西省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的重要因素,横向合作对产品创新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张婧  李诚固 《经济地理》2012,32(12):122-126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地域存在的产粮大省、经济穷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同时,受地方利益驱使的招商引资与城镇建设大量蚕食耕地的状况日益突出。以城乡用地空间统筹为视角,以吉林省为例,分析粮食生产地域城乡空间统筹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基于耕地保护、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与粮食主产区经济增长能力增强等目标的实现,系统分析粮食生产地域城乡空间统筹的实施路径。最后,提出我国北方经济落后的粮食主产区城乡空间统筹的地区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日益突出, 公园绿地在降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公园绿地布局以 减缓热岛效应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 区,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城市热岛情况及公园 绿地布局现状,采用P-中值模型结合城市用地规划确定公园 绿地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福州市主城区的整体温度偏 高,其热岛范围达城市总面积的11.78%;2)共提取福州市主 城区公园绿地47个,总面积为11.11km2,占主城区总面积 的4.47%,公园绿地布局总体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3)利用 P-中值模型对公园绿地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得出18个公园绿 地需要优化,其中包括福州动物园、环南公园等12个一级优化 公园绿地,以及屏山公园、琴亭湖公园等6个二级优化公园绿 地;4)结合福州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得到50个潜在公园绿 地建设点,主要集中于城门镇、盖山镇及新店镇。  相似文献   

19.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是城市绿地规划及建设的重 要指导性文件。历时性的文本解读可以梳理城市绿地系统规 划脉络,厘清规划思想、规划内容、规划方法等变迁与发展 特征,了解政策法规、城市发展等因素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建设的影响,并为未来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提供可借鉴的方向 与思路。利用文本分析法,结合ROSTCM6软件,对重庆70 余年的13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进行定性及定量解读,从 规划范围与层次、绿地分类、绿地布局、绿地指标4个方面梳 理重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变迁脉络;总结出重庆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具有“公园绿地始终为规划核心内容,系统化思维 逐渐形成,生态保护理念日趋凸显及山城特色不断被塑造” 的发展特征;探讨了政策标准、法律法规、制度改革与技术 进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提出响应 城市发展定位、协同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编制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