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大国之一。在距今7千多年以前,中国人民的祖先就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早在2300余年前的《诗经·大雅·生民》中就提到“嘉种”(良种),说明中国先民很早就认识到种子质量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性;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一书就有关于种子选育加工的记载;16世纪的《天公开物》中记载的选种用风车……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农业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种子事业的起点。中国种子事业从无到有发展比较迅速,从1950年的群众性选留种到种子产业化,建立新型种业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时,《诗经》被称为《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粮食一词最早便出现于其中的《周礼》,《诗经》中大量反映了当时的农业概况,是当时农业生产高度发展的记录,因而成为我国农耕文化文学艺术的重要源头。《诗经》的《载芟》和《良耜》篇中写道"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干耦其耘,徂隰徂畛。"其大意是:铲草皮,砍大树,把那肥沃松散的土地耕。人们比肩在耕耘,到田里,  相似文献   

3.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一文中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叹.在植物界里,也有一种中国特有的、非常珍稀濒危的、古老的单种科和残遗种,它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伯乐树.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市第一人民医院激光所王瑞中教授,是一名优秀的激光专家,他的名字和卓越成就,已被收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撰的《世界名人传记》和《世界医师传略》。就他的科研成果,近日接受了本刊记的采访。  相似文献   

5.
周大风,这个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随着一曲《采茶舞曲》而流传大江南北的名字,一直与绿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要致富,找亚夫."这句民谣在江苏丘陵地区农民中广为流传.一个时期以来,《经济日报》、《农村工作通讯》、《农民日报》和《新华日报》等报刊,相继报道了农民科学家赵亚夫的先进事迹.朱江平同志的通讯报告《行者无疆》,读后我受到深深的震撼.  相似文献   

7.
《学生之工作》和《五七指示》分别写于1919年12月1日和1966年5月7日。两文跨越的时空很大,但认真研读,反复比较,就能看到其中仍有一种合乎逻辑的联系,从中不难发现晚年毛泽东和青年毛泽东对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追求有着连续性、一贯性和统一性。所不同的是,和《学生之工作》相比,《五七指示》增加了"批判资产阶级"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陆羽《茶经·七之事》"茗菜"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修龄 《中国农史》2002,21(4):88-91
陆羽《茶经·七之事》引《晏子春秋》一段话 :“婴相齐景公时 ,食脱粟之饭 ,炙三戈(弋 )五卯 (卵 )茗菜而已。”宋版《太平御览》亦引《晏子春秋》这段话 ,文字相同。《中国茶叶大辞典》据此将晏婴 (晏子 )列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茶人”。但现存《晏子春秋》的各种版本中 ,“茗菜”都作“苔菜”。本文认为茗菜应是苔菜之误 ,并对第一茶人的思考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9.
韭菜记     
"一月葱,二月韭".韭菜,鲜嫩淡雅,翠绿挺秀,是春情荡漾的食材,一直名列南北皆宜的大众蔬菜榜单. 野生韭菜分布区域很广泛,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中,就有各地众山多韭的说法,《诗经》中也有献羔祭韭的记载.  相似文献   

10.
枣树是我国最早栽培的果树之一,至今已有三千来年的历史,《诗经》中就有'八月剥枣"之说,《史记·货殖列传》里也有"安邑千树枣"的记载。古人将其与李、杏、桃、栗一起称为'五果",和"五谷"栩对应。枣可生食,也可加工成蜜枣、醉枣  相似文献   

11.
《左传·哀公六年》载:"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是"孺子",乃是春秋时齐景公幼子的名字。史载齐景公非常宠爱孺子。有一次,他在后宫逗孺子玩耍,自己竟趴在地上,让孺子当牛骑。孺子正在玩得高兴,一不小心,从"牛"背上跌下来。  相似文献   

12.
《诗经》咏苢一首,历代注释家都释荞苢为车前草,虽然过去半个世纪中曾有个别学者指出茱苢应是薏苡,不是车前,但影响不大,至今学者、专家及字典、词书等都作车前读解。以前指出苯苢为薏苡的理由虽然正确.但嫌简略,特别是神话和文字源流方面的探讨缺乏。本文是就这一问题展开全面的陈述,希望荞苢不是车前而是薏苡的问题,有所澄清。  相似文献   

13.
《诗经》章中关于“农人”和“众人”该作怎么解释?笔者对此有不同于一般的看法,现将拙见提请学术界指正。《诗经·小雅·甫田》中的“农人”和“农夫”,不是同一种身份。在《中国农学史》(初稿)上册中却将它们都释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的直接劳动者。这似有其片面性。这篇诗中,共用了一个“农人”三个“农夫”,而且可以看出,“农人”是取报酬于领主的。即(“我取其陈,食我农人”。但“农夫”的劳动所得,没作明确交代。由此,笔者认为:“农人”同“农夫”的身份是有区别的。“农人”是领主使用的小官儿,也即是管理农事的小头目。所以取得领主给与的口粮,而“农夫”,则是如《豳风·七月》中说的“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的一般种田人。如果是同一种人,那为什么在一篇诗中,用两种不同的称谓呢?这里分明有贵称、贱称的区别。我们说“农人”和“农夫”的身份不同。但又认为他们的等级是相近的,按《甫田·毛傅》:“尊者食新,农夫食陈”。  相似文献   

14.
黄花菜俗名金针菜、安神菜、南菜,古名萱草,属种子植物类,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萱草属。它原为观赏植物,后发展为药用植物,明代始为栽培蔬菜。早在《诗经·魏风》中就有记载,历代文人政治家曾借用萱草淡雅别致的花型和它安神忘忧的特点,写诗作赋抒发  相似文献   

15.
王华夫 《中国农史》2007,26(4):137-138
笔者在"明代佚本《德善斋菊谱》述略"(刊于《中国农史》2006年第1期)一文中,曾提到日本《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第246页中有《菊谱百咏图》,二卷附一卷,明朱有爌撰,德善斋编,贞享三年(公元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刊。1该书是《德善斋菊谱》在日本的另一种版本。  相似文献   

16.
易中天,提起这个名字,人们就会联想到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中的“讲三国”,他在新华书店畅销不衰的《品三国》。他因此而成为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成为颇受观众喜爱的“新时代的说书人”。鲜为人知的是,他既品文学名著三国,也品普通至极的萝卜,而且同样精彩。  相似文献   

17.
报时与造钟     
<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吉姆·柯林斯在其与人合著的《基业长青》一书中有一个重要观点:要"造钟,不是报时"。他在书中写道,"想象你遇到一位有特异功能的人,他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时候,都能够依据太阳和星星说出正确的日期和时间。"这个人一定是一位令人  相似文献   

18.
正诗经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通过投木报琼的赠答表达了古人间的深情厚谊。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木瓜可去调和胃,滋脾补肺,食之益人。",对其药食两用的功效做了详细全面的记载。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编委会出版的《中华本草》中也收录了木瓜的现代医学研究,木瓜具有保肝、抗菌消炎、抗癌等突出作用。另外,早在1981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第一批药食同源名单上,木瓜就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9.
易中天,提起这个名字,人们就会联想到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中的"讲三国",他在新华书店销不衰的《品三国》.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没有过时,根本原因是由于它坚持了实事求是这一科学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把《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实践具体结合起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和《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共产党宣言》就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也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