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第六住院部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75.51%)(χ2=4.780,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0.84±2.41),低于对照组(15.26±3.23)(t=7.677,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别为(3.27±0.60)m Pa·s、(5.09±1.36)m Pa·s、(1.13±0.17)m Pa·s、(3.51±1.58)g/L,均低于对照组(4.02±0.78)m Pa·s、(6.30±1.52)m Pa·s、(1.35±0.26)m P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时间窗<3.0 h及时间窗3.0~4.5 h)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沈阳维康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按其治疗时间窗不同分为时间窗<3.0 h组(34例,即发病后3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时机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40例患者在发病后6 h内使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冠脉再通有106例(75.7%);60例患者患者在发病后6-12 h内进行溶栓治疗,冠脉再通有28例(46.7%),两者冠脉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较佳,在临床治疗中及早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不仅治愈率高,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溶栓联合脑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缺损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联合脑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优化路径护理方案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临床优化路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运动神经功能以及自我效能。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管再通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吞咽功能障碍、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完成自我管理、一般自我效能、达成效果、应对问题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优化路径护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运动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脑梗死患者,按抽签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7%。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6h内给予所有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并且采用其它常规治疗方法加以辅助治疗,分别在治疗溶栓后的即刻以及15d,对于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给予临床分析,采用TIMT分级评价。结果在治疗前,所有患者血管闭塞,TIMT在0-1级,经过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程度明显好转。其中,26例患者完全再通,4例患者未通,在溶栓治疗后,患者无继发性脑出血症状的出现。结论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大大减轻了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痛,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应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21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辅助治疗基础上加以尿激酶(UK)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48h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在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的13例(61.9%),血管部分再通6例(28.6%),完全未通2例(9.5%),临床总有效率为90.5%,所有患者的体征及临床症状均有好转。结论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行,且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甲钴胺对于眼底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于辽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 85 例眼底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 组(43 例)与 B 组(42 例)。A 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甲钴胺治疗,B 组予以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治疗有效率为97.67%,B 组为 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PV)、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全血黏度(CP)、红细胞电泳时间(E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组PV、HCT、FIB、ESR、CP、EPT 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98%,B 组为 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底病变患者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甲钴胺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某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诊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据其住院病例号码随机分为他汀组与联合组,各34例.两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等基础治疗,并监测各项生命指征指标,如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对49例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49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血管再通44例,血管未通5例,有效率达89.8%,均未出现脑出血、脑水肿等不良后遗症。患者3~4周出院,出院时可独立行走。结论加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积极预防及治疗,提高疗效,降低死亡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90例和非感染组90例,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组合并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较非感染组明显升高。结论年龄、COPD病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以及基础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给予甘露醇、水、电解质与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呋塞米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托拉塞...  相似文献   

15.
王新 《中国药物经济学》2021,(3):99-101,108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贝前列素钠与大株红景天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铁东院区收治的6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口服常规西药(辛伐他汀、尼莫地平、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贝前列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FG-B)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肌红蛋白(Mb)、GDF-15、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髓过氧化物酶(MPO)、肌钙蛋白Ⅰ(cTnⅠ)、同型半胱氨酸(Hcy)较治疗前明显下降,VEFG-B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每搏量、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联合挽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I)溶栓失败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肝素+挽救性PCI治疗,观察组采用比伐卢定+挽救性PCI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Ⅰ(cTnⅠ)、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功能比值(E/A),随访并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0,P=0.315);PCI术后,两组血清CK-MB、cTn T、cTnⅠ水平及超声LVEF、SV、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3、1.163、0.795、0.351、0.309、0.471,P=0.101、0.124、0.214、0.363、0.379、0.319)。随访期间,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χ2=4.009,P=0.045)。结论伐卢定联合挽救性PCI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失败患者的治疗,疗效与普通肝素相当,但在治疗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选取50例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保持坐位或半坐卧位、及时吸氧、控制体液的出入量、应用药物治疗、控制诱因,综合评价临床状况决定和调整药物的使用情况、针对病因治疗。结果50例左侧心力衰竭患者经抢救后,显效34例(68.0%)、有效13例(26.0%)、无效3例(6.0%),开始抢救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30 min~2 h,平均(66±15)min。结论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具有起病急骤、恶化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等特点,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正确的临床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能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替格瑞洛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沈阳积水潭医院收治的70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与替格瑞洛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肌损伤指标、炎症介质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介质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替格瑞洛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非ST段抬高型ACS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相关指标、心肌损伤,还可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于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30例,分析治疗期间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给予其针对性康复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各项检测指标评分和睡眠质量。结果康复护理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