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3.
本文以企业一线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一线员工的组织承诺和个体创新行为的关系,同时检验知识共享在二者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组织承诺和个体创新行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其中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对个体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而持续承诺对个体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不显著;知识共享确实在二者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另外,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分别对组织承诺和个体创新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个体层面的创造性是组织创造力的基础,通过综述的形式,对影响组织的创新与创造力的个体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发现影响组织创新与创造力的个体层面因素主要包括:等多种因素,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分析个体因素通过环境、任务过程中等对组织创新与创造力的影响,为未来理论发展和实践进步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9,(9)
从共享经济的角度分析,发现了当前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存在管理理念陈旧、共享模式落后、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亟需与时俱进,深入探索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文章提出要发挥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的最大效益,应不断完善组织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和沟通机制,创新实践契约模式、经纪模式和联盟模式,强化区域性资源的共建共享,并介绍了湖南省的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6.
以技术管理、战略管理、产业组织和生态系统为代表的研究视角,对平台本质的限制性理解直接导致学术界对平台到底是什么存在异议,将平台本质限制性理解为特定情境的平台功能是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突破现有研究视角局限,引入分工与协调视角,对平台本质特征进行阐释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方案。在梳理平台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平台是一个以共享界面和接口为黏合剂的互补性自治主体进行分工与协调的元组织。通过解决平台本质研究中存在的争议与问题,揭示平台到底是什么,进而深化对平台的理解及在现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个体知识就是个人所掌握、拥有的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本文分析指出个体知识具有异质性、高度的内隐性和更强的排他性。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个体知识共享激励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产权保护制度、建立企业"知识市场"、给予知识共享的剩余索取权、进行个体知识共享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知识共享能力以及实施企业岗位轮换和导师制等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共享经济,受"双重质押"的影响,整个社会使用共享产品的成本过高,存在帕累托改进空间。通过对共享产品用户和提供企业的演化博弈分析,降低或取消共享产品的资金质押是一种有效的帕累托改进。"双重质押"虽在短期内能为企业进行几乎无成本的融资,加速企业成长,有利于市场竞争,但长期来看,由于提高了社会使用成本,以及存在声誉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双重质押"不利于共享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共享行业发展需要正确的市场、行业和法规政策引导,避免向共享用户财富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要解决我们内部的失衡问题,我们就需要分析造成内部失衡的原因是什么,针对造成这种失衡的主要原因来采取我们的措施。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中国过高的储蓄率、过低的消费率最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增长模式或者说经济发展方式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个体行动者随机模型,研究组织特征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的影响。以通信技术产业2008—2013年专利数据为例,构建观测期历年合作关系矩阵,绘制合作网络可视化图,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STOCNET对网络时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及科研机构能促进专利合作关系建立和专利合作网络成长;外向中心性、组织类型相似性和地理邻近性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传递性和组织专利合作经验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空巢和独居老人不断增加.但目前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都不能解决中国养老所遇到的瓶颈,此时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社区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了我国养老问题新的突破口.由于我国养老服务行业面临着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和大量公共或私营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因此运用共享经济理论整合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探究武汉市社区养老模式“一键通”的尴尬,探究出共享理论在社区养老服务行业的可行性及发展.力求在追求养老公平的理念下,以共享经济模式保证社区养老的可得性、便捷性、经济性,构建适合老年人养老的服务方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区、市)和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省域间、省域内及城乡间三个维度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协调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其中,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省份层面的市场一体化水平实现省域间协调发展;通过提升城市的功能分工情况以及提高城市的创业水平,来增强非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动能,实现省域内的协调发展;通过提高城市的劳动力质量,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肯定了数字经济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加快实现地区间共享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组织协同的角度对当前流行的主要战略实施理论和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战略实施的内核可以整合为战略系统、运营系统、人员系统等3大核心要素系统;同时战略实施还需要适应企业的内部生态背景和组织环境,包括4个主要因素:战略领导力、企业文化、变革管理、公司政治。成功的战略实施应该是其内核的内在一致性与组织适应性的高效统合。由此建立的战略实施整合模型对企业提高战略执行力和战略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在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性负面事件冲击下,休闲农场中城乡主客共享互动关系视角下休闲农场反脆弱性模式。首先基于扎根理论研究,从多元性、稳定性、敏捷性和增长性四大维度刻画了休闲农场反脆弱性概念;其次从城乡人际互动、资源共享、资金支付合同、活动参与、产品共享、知识共享等角度解构了城乡主客共享互动关系的异质性属性;最后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来探索有效的反脆弱性模式。研究发现,休闲农场反脆弱性的形成具有多重并发和殊途同归的复杂性特点,单一因素不能构成反脆弱性的必要条件。总结的四种休闲农场反脆弱性模式对于乡村休闲供给侧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乡村创业者投资决策和辨别反脆弱性业态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社会学的视角解读当下流行的“共享经济”现象,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共享行动特征的差异,以历史研究的方法阐释了传统社会到共享经济时代共享概念的演化过程.最后以共享所面对的风险与所依托的信任为出发点,对比在不同时期中,共享所依托的信任类型上的差异,得出了共享中的信任由关系型信任向制度型信任转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现如今,共享经济已经以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社会众多领域掀起一波热潮.本文通过对相关现象以及文献的定性分析,考察了共享经济的特征与影响.最终认为,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共享经济的监管,在保证现有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扶持共享经济.  相似文献   

17.
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下的一种新经济、新商业形态,其发展不仅对人们原有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变化.本文主要是从共享经济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劳动力市场所发生的变革,以及它对就业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谁是幸福的?——个体特征、外部环境与主观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而个体特征与外部环境是理解幸福内涵的两个核心维度。本文从个体特性、个体状况、社会活动以及社会环境等四类因素出发考察了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与个体特征相关的年龄、性格、收入与健康等因素,以及与外部环境相关的对社会收入不平等程度的评价及对民主化进程的满意程度,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之间有着显著的关系。如果不考虑年龄因素,在其他所有与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关系的因素中,居民的性格因素的作用高于其他因素。收入因素的边际作用高于收入不平等的因素,不过相对于其他因素,收入因素和收入不平等因素的边际作用是最小的。  相似文献   

19.
共享农业组织是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目前正处于前期探索阶段,梳理和归纳该组织形式的协同创新特征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结合近年来共享农业组织的实践经验与研究进展,从产业联接、要素联接、利益联接三个方面梳理了共享农业组织的协同创新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纵向联合驱动的横向联合、优化组织机制设计、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共享农业组织的发展趋势。研究结论能够为进一步认识我国共享农业组织的发展特点,推动其组织形式不断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其中共享经济成为供给侧结构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文就供给侧视角下对共享经济的发展基础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比较分析了传统经济商业模式和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并分析了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的特点.然后针对共享经济大环境,提出了行业监管,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共享平台共享机制等三方面的建议,从而加强对我国共享经济和新型商业模式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