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道平  廖海凤  谭洪 《技术经济》2022,41(7):106-119
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和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碳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碳交易政策是基于市场机制控制碳排放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核心政策工具。采用2004—2019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基于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碳交易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从总体看还是分区域看,碳交易政策均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但效应的大小存在区域差异,碳交易政策在东部地区的减排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大。机制分析发现,碳交易政策可通过减少能源消耗规模、促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实现减排,能源规模、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外商投资等在碳交易政策传导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但这种传导机制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
崔和瑞  辛媛  赵巧芝 《技术经济》2022,41(11):94-103
区域协同治理政策是中国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的关键。首先对政策执行可能产生的治理效果展开分析,提出假设1~4;进一步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工业SO2为典型污染物,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区域协同治理政策的减排效果,以及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三种中介路径下的间接影响。结果显示:(1).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城市为实验组,其它城市作为对照组,区域协同治理政策的影响系数为-1.3427,政策显著降低污染排放水平,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2).分样本检验显示,京津冀地区政策效果明显优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政策效果高于欠发达地区,政策执行中的区域异质性不容忽视。(3). 三条中介路径中,区域协同治理政策通过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的污染减排效果显著,而通过影响产业结构产生的间接驱动效果微弱。继续推动区域协同治理政策落实中,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化特征基础上,重视中介路径的识别和可能带来的减排潜力应成为重要的政策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8—2019年碳交易试点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政策实施对试点地区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与非试点地区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碳交易机制对区域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除上海呈现反向效应外,北京、天津、广东、湖北和重庆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水平在碳交易试点期间得到显著提升,存在可持续影响机制;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引导技术创新发挥中介效应,进而促进区域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水平提升。认为政府应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推广试点经验,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鼓励制造业企业主动融入“双碳”战略并实现数字化技术创新,以促进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求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实施效果,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合成控制法科学评估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探讨政策效应区域异质性的原因。结果表明: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时滞性、短期负效应冲击和区域异质性;地区政府财政实力、人力资本和人口密度是影响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异质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既要不断夯实协同根基、提升协同效率,更要重视“异质性”影响、突出“差异化”共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权交易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波特假说”和新发展理念,探讨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将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起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累积动态效应,经过安慰剂检验和PSM-DID检验,发现结论依然成立。(2)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政策促进效应显著,而中部地区不显著,西部地区则呈现不明显的抑制效应。(3)机制研究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促进共享发展以实现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其中,共享发展的中介效应最大,其次为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而能源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中介效应较小。(4)分区域机制检验发现,东部地区共享发展的中介效应最大,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次之,能源结构的中介效应最小;中部地区中介效应最大为能源结构,其次为绿...  相似文献   

6.
电力工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积极配合国家在"十一五"规划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完成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同时,电力工业进行节能减排也是积极响应世界提出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本文试图分析电力行业在实施措施后的实际效应,与目标效应进行比较,找出二者差距的原因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希望对电力行业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杰瑜 《时代经贸》2010,(18):136-137
电力工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积极配合国家在“十一五”规划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完成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同时,电力工业进行节能减排也是积极响应世界提出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本文试图分析电力行业在实施措施后的实际效应,与目标效应进行比较,找出二者差距的原因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希望对电力行业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明  廖小萍 《发展研究》2014,(2):103-107
国际上一些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大气污染的治理,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与政策,并取得了实践经验。美国、德国、日本和菲律宾等国在治理大气污染的政策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有的侧重政府规制途径,有的侧重市场机制途径,比较借鉴这些国家的政策经验,针对我国目前的国情,应当按照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思路,积极推进环境税、财政补贴、排污权交易和许可证制度等措施,增强全社会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协同创新是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基于中国2001—2020年280个地级市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和科技金融相结合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实施双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试点政策组合能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机制检验表明,双试点通过促进风险机构集聚、改善制度环境和发展金融科技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双试点存在协同创新效应,双试点比单一试点能更有效地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且对先行实施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城市和非东部地区的城市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本研究探索了政策组合的协同创新效应,为完善城市创新治理体系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永安  邬龙 《生产力研究》2015,(1):122-126,161
对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计量分析能较为全面地展示我国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执行情况。以1988—2014年我国各部委发布的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政策为数据源,从逐年政策发布数量、政策类型及政策发布机构分布三个方面进行计量,定量分析发现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数量自"十一五"以来快速增长,主要目标为来源解析和污染物测定上,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减排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各政府机构的经济环境政策实施也需进一步协同,避免因政策冲突而达不到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环境政策是减缓环境破坏、改善环境质量最重要的手段,完善节能减排环境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财政、税收、环境收费、生态补偿机制、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绿色资本市场建设、技术支撑体系、目标责任考核与激励政策八个方面提出了完善节能减排环境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重点行业将面临SO2和NOx总量减排、控制工业烟粉尘等常规污染物排放和降低CO2排放强度等多重目标.在同时面对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严峻环境污染形势的背景下,研究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益既有重要的政策策略意义,也体现了减缓气候变化和污染物减排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上的共赢共利.文章从协同效益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对于减缓环境污染、提高人类健康效益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协同效益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协同效益分析的主要模型研究工具,及协同效益经济化货币化的必要性.基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文章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向混合模型和经济化中寻找区域政策优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政策协同失灵制约着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以知识产权政策为研究对象,解析了知识产权政策协同内涵,运用政策系统理论,将知识产权政策系统分为知识产权政策主体子系统、知识产权政策客体子系统、知识产权政策运行子系统,并运用协同学理论分析了知识产权政策复杂系统的协同机理。旨在认识知识产权政策内部协同演化规律,推进知识产权政策与产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对于充分激发碳交易政策的区域碳减排潜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基于2005-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DID和PSM-DID方法评估碳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在SFA模型测算技术创新效率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和技术创新效率两个方面探讨碳交易政策的作用机制,同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区域验证。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能推动试点和非试点地区协同减排;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碳交易政策的碳减排效应逐渐减弱;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更多受益于碳交易政策,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较弱,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效果也较为明显。基于此,从完善碳市场建设、制定差异化政策、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协同减排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旨在促进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效,PM2.5浓度持续下降,然而臭氧污染呈现快速上升和蔓延态势,已成为制约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问题,开展臭氧污染防治迫在眉睫。近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编制的《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蓝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从我国臭氧污染问题的现状与演变、臭氧污染的成因与来源、臭氧及其前体物防控技术进展等方面,全面梳理了现阶段我国臭氧污染问题并提出了污染防治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中国2001—2019年30个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SE-SBM方法测算其全要素能源效率,利用回归控制法和中介效应模型量化碳交易政策对试点省域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全国平均全要素能源效率约为0.50,有14个省域的效率处于波动上升趋势,有16个省域的效率处于波动下降趋势,试点省域的效率均值由2001年的0.75提升至2019年的1.05。(2)碳交易政策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北京、重庆和上海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但是碳交易政策对天津和广东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不显著,对湖北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负向作用。(3)碳交易政策主要作用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及能源结构等方面,进而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其中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对北京、重庆、上海具有正向中介效应,能源结构调整对北京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7.
文章使用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污染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1)2017年,沪浙苏赣四省的制造业和沪川渝三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专业化集聚;(2)产业协同集聚整体的态势是先上升后下降。与2008年相比,2017年上游和中游地区的协同集聚水平下降,下游地区产业协同集聚效应增强;(3)产业协同集聚与污染排放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不断增强产业协同集聚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收集、整理大量学者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成果,分析提炼出针对城市节能减排政策的三个维度:经济增长维度、结构调整维度、创新发展维度。由此建立了一个节能减排政策的三维评价空间,然后举例说明了如何对各类节能减排政策在三维评价空间中进行定位的思路。在对每一类政策进行定位后,即可得到一个城市的各类节能减排政策在评价空间的分布态势,用这个分布态势去评价该城市整体节能减排政策的作用效果,为节能减排政策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2013—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万方专利数据库中爬取的企业联合专利申请数量,利用微观企业的数字化指标,运用广义负二项分布模型,探究数字化对我国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显著促进了我国企业协同创新,并对企业协同创新有长期的正向影响。通过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在我国高资本密集型和高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数字化对企业协同创新的提升作用更强,但不受行业信息通讯技术(ICT)使用强度高低的影响。政府应大力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20.
环境管制是保护资源、治理污染最有效的途径,构建合理的环境管制政策体系对于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文章阐述了环境管制政策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总结了国外节能减排的主要环境管制政策及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构建思路,即着重于环境经济政策,通过发展和完善税收、排污收费、排污交易制度等经济手段来构建多样化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